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519章 自古平乱皆不易
    第59章自古平乱皆不易</p>

    金军击破了一座州城,并且将其中大户杀个干净,就连知县都杀了,按无论何时,都是个天大的事情。</p>

    但在张浚惹出的乱子面前,这事就算是毛毛雨了。</p>

    二月二十七日,大乱蔓延开来,不只是楚州与盱眙军,就连滁州与更远的濠州、庐州都爆发了零星的民乱。</p>

    消息传到朝中,别什么高邮县死了个知县,就连赵构给他那不争气的父兄讨论陵寝的重大议题都暂时搁置了。</p>

    原本已经惰政到极点的赵构再次发了脾气。</p>

    这张浚到底行不行啊,如何能在这种大好的局面中闹出这么大的乱子</p>

    熟知两淮局面,并且隐隐有宋国第一帅臣地位的虞允文也被唤去参加了朝会,而散了之后,这厮干脆再次直奔都亭驿。</p>

    沉着脸将所有人都撵走之后,虞允文有些恼怒的质问刘淮:“刘大郎,老夫如此相信你,允许你在两淮闹出一些事端来,可如何能闹得这么大如何收场不,现在要死多少人!”</p>

    “你问我,我又如何知道!我这里的段还没有发动!”刘淮当即冷笑出声:“虞相公,你与其来质问与我,还不如问问张相公是如何做的这般大事,只是外放区区一个月,就能将数州之地逼反,当真是宋国的好相公!”</p>

    虞允文听到前面几句时就已经怔住,听到后来更是立即羞恼难当,直接坐在了位子上,抬头望着房梁,喃喃自语:“怎会如此”</p>

    刘淮没好气的道:“我怎么知道!原本我想着闹出一点不大不的军乱,让一两个不在乎宋国赏赐的统领装作被张浚逼反,直接回山东,号称投降了金国,从而为你虞相公在朝中作个铺垫。</p>

    谁想到这张相公这么能干”</p>

    见虞允文依旧是那副失神的样子,刘淮终于有些不耐烦了。</p>

    “虞相公,你看看你,哪里有宰执天下的样子以史书论,人人都赵宋官家虽然没有能耐,但还有真相公作保的,你这般犹犹豫豫,如何让人能托付大事!”</p>

    虞允文连连摇头:“我知道,我知道,只是没想到,张相公唉!”</p>

    到最后,虞允文重重叹气。</p>

    为什么虞允文一开始不想对付张浚因为这厮乃是硕果仅存的主战派老臣,身负天下之望,所有人都在期盼着张浚能带领主战派再次夺得大权,并且恢复失地。</p>

    南渡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从北地逃亡而来的君臣皆已经老去,对于新出生的一代来,异乡已经成了故乡,而真正的故乡已经成了父辈口中的一个符号。</p>

    他们是没有刻骨仇恨,也没有充足动力去收复故土。</p>

    这是南渡之人最后一次会了,如果再不把握住,宋国就真的要成为偏安的朝廷了。</p>

    时也命也,在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十字路口上,却只剩下张浚有充足的资历。然而被推到了前台,他交上来的却是如此离谱的答卷,如何不让人悲愤交加。</p>

    刘淮对此倒是无所谓。</p>

    还是那句话,张浚要是真的有大本事,就凭他这个主战派的立场,早就被秦桧弄死了。</p>

    而刘淮是要跟各方势力搏斗的,别汤思退与张浚了,他对于虞允文的态度也是相互利用,互相防备的。</p>

    当然,虞允文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政治同盟因利而合,这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股势力之下数百官吏军将、万千百姓的前途命运。</p>

    两淮与山东相辅相成,独自坚持无论哪一方都太难了。</p>

    虞允文见刘淮大有你若是还不动,老子就要闹出些大事的态度,也只能无奈叹气:“那老夫明日就发动。只不过两淮乱局,该怎么收场”</p>

    刘淮也沉默了。</p>

    因为被张浚所激发出的民乱,在历史上有个专门的名词。</p>

    农民起义军。</p>

    </p>

    所谓每个人都有一条退路,那就是上梁山。活不下去的人当然有权力反抗,而且这种正当性不是任何人所赋予的,而是天然而然的。</p>

    对付农民起义军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派遣一支靠谱的兵马攻过去。</p>

    人数不用太多,千人即可,到时候直接一鼓作气,就可以轻易杀散这些农民军。</p>

    可这样一来,刘淮不就成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了吗无论从政治身份还是个人感情,他绝对不会如此去做。</p>

    然而不管更不成!</p>

    现在正是春耕的关键时候,如果真的让民乱闹起来,将那些比较安定的地区裹挟进去,今年两淮就没吃的了。</p>

    而且宋国朝廷也不可能不管,到时候如果派遣邵宏渊、刘宝这种货色去平乱,莫这次大乱能不能迅速平定,这些宋军一路行军就会将周边糟蹋的不成样子。</p>

    他们可是中兴四大将张俊的老底子,曾经不止一次干过劫掠自家城池的破事!</p>

    低头思量了片刻,刘淮下定决心,选择一个最为麻烦的办法。</p>

    “虞相公,这件事由我来解决,我会想办法劝降,并且分批运到山东。”刘淮摆了摆道:“山东那边正好缺人。”</p>

    虞允文如果比较古板,现在就应该出言呵斥刘淮收留叛贼意欲何为了,但他毕竟不是颟顸之人,闻言点了点头:“那明日上朝之时,我向官家提议,由靖难大军做此事。不过不能是转移到山东,而是将他们驱赶到淮河以北,扰乱金国境内。</p>

    我会多要一些粮饷,还望刘大郎能够将事情做的漂亮一些。唉”</p>

    到这里,虞允文再次摇头叹息,想起来另一事:“这几日我已经与太子右庶子史浩暗中商议过来,这两日太子就会与你相见。”</p>

    “史浩”刘淮摸着下巴暗中思量。</p>

    太子赵昚他倒是不怎么在乎,因为赵昚就突出两个字:无能。</p>

    赵昚的无能不是张浚那种有心无力的纯菜,也不是赵构那种有力无心的纯坏。</p>

    他的无能来源于懦弱与不自信。</p>

    能在宋国这种政治环境中,禅让后被儿子儿媳妇活活气死,赵昚也算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p>

    赵昚的性格导致的后果就是这厮耳根子极其软,与前朝的宋仁宗与后世的金哀宗一模一样,你很难他是个明君还是昏君,他的英明与昏庸完全是看哪一方的影响更为重大。</p>

    当然,赵昚还是有些优点的,他只是无能,而不是坏,不会在战略决战打赢之后还能与敌人媾和。</p>

    也因此,有了那句对于岳飞的著名感叹:怜他绝代英雄将,争不迟生付孝宗。</p>

    但赵昚虽然不坏,他的老师加头号心腹史浩,就十分不是个东西了。</p>

    后世提起史浩来,总会想起他的宝贝儿子史弥远。</p>

    当然,在这名直接动杀死宰相韩侂胄,并将他的脑袋送到金国求和的史诗级奸臣面前,史浩显得忠贞为国,但刘淮从来没有忘记过史浩那句已经天下闻名的名言。</p>

    中原绝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p>

    胜、广以鉏耰棘矜亡秦,必待我兵,非豪杰矣。</p>

    陈胜吴广两个农人都能灭亡秦国,中原如果有豪杰,他们就灭亡金国了,哪里需要宋国来北伐</p>

    现在的史浩,就是一个标准的政治投分子,是混在主战派中的主和派。真要是信任他,就准备被反噬一空吧。</p>

    思量了片刻,刘淮还是点头:“既如此,那就见一见吧。”</p>

    虞允文终于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