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自己儿子的鲜血来炼丹</p>
那段时间,赵老头正好身上有差事离开了京城。</p>
后来他回去京城,估计那个炼丹的法子已经停了。</p>
因为太子的身份已经坚持不住了。</p>
先太子孝顺,也没有去宣扬这种对自己父皇来不算太光彩的事情。</p>
所以赵老头甚至不知道这件事。</p>
只知道自己回来后看到太子殿下脸色奇差,而且体力也大不如前。</p>
当时他没有多想,只以为是他病得有些严重了。</p>
谁知道,这其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p>
赵老头心里涌上一阵悲哀。</p>
他不明白。</p>
人人都,太子殿下以后会是一个明君。</p>
朝臣们都对他充满了希望。</p>
但做父亲的,为了炼丹,亲把自己的儿子,江山社稷的继承人给害死了!</p>
赵老头再次开口时,语气充满了晦涩。</p>
“此事有多少人知道?”</p>
沈华粱看他脸色不对劲,话也斟酌了一些。</p>
“不多”</p>
“就当时负责内务和东宫贴身伺候的那几个人知道。”</p>
“殿下去世之后,东宫那些贴身伺候的人都被打发出了宫。”</p>
“而负责先帝内务的那几个,有些已经病逝,有些也辞官回了家。”</p>
“不过恰好还有一人留在了京城,在王阁老处理有关皇子起居记录时被我得知。”</p>
“同时从他口中得知了这个尘封已久的消息。”</p>
“没多少人知道”</p>
赵老头喃喃道:“所以我这个做老师的也不知道”</p>
“赵老,你没事吧?”</p>
沈华粱看他脸色实在太差,试探地问了一句。</p>
关于赵阁老和先太子的关系,他在做官之后也有所耳闻。</p>
但只是听,自然不清楚他们之间感情的深厚。</p>
现在看到赵阁老这样的表现,他觉得这两人的关系估计比传中的还要好。</p>
“人死不能复生,赵老也莫要太过伤心了。”</p>
沈华粱无力地劝了几句。</p>
赵老头轻叹一声。</p>
“我以前就觉得陛下太过宽厚,性子太过温和不是太好的事情。”</p>
“他也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可天性却一时难以改变。”</p>
赵老头扯了扯嘴角,脸上的皱纹都好像突然变深了。</p>
“是我这个做老师的不够好,没有教好殿下。”</p>
“赵老也不必如此自责”</p>
“多谢沈侍郎,老夫没事,你先回去吧。”</p>
赵老头摆摆,让沈华粱先回去。</p>
他现在心情非常复杂,需要一个人静一静。</p>
一整天在衙门当差时都魂不守舍。</p>
等从衙门下值后,赵老头回了家。</p>
吃晚饭的时候,他吃了一口菜,低声:“今日的菜味道好像有些寡淡了。”</p>
一旁伺候的赵管家低声:“我让厨房加点盐?”</p>
赵管家心想,味道肯定是平时那个味的,但他老爷今日不知道为何嘴巴有些淡罢了。</p>
赵老头算了。</p>
也不再提这事,食不知味地吃完了这顿饭。</p>
吃完后,赵管家才:“今日从东南来了信,已经放在老爷的书房了。”</p>
东南来的信?</p>
这句话,总算让赵老头提起了一点精神。</p>
先太子虽然去世已久,可他作为自己第一个教导的学生,又是那样的身份地位和行事气度,在赵老头心中自然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p>
</p>
所以今日这个消息,让赵老头心中难受了许久。</p>
也就他收的这最后一个弟子,能让他暂时放下这件事,恢复点正常的样子。</p>
赵老头直接起身去了书房,看看苏誉和顾长乐给自己写了什么信。</p>
先前东南来的信,有时候是苏誉执笔,有时候是顾长乐执笔。</p>
信的开头通常会与赵老头闲聊一番,包子的近况。</p>
然而今日这信,却与以往的不太一样。</p>
是苏誉自己写来的。</p>
信的内容,也没有写关于孩子和顾长乐的事情。</p>
除了一些简单的问候外,便是告诉了赵老头一个消息。</p>
一个让他拿着信纸,狠狠拍在桌上的消息。</p>
“真是疯了!”</p>
赵老头没有了刚刚的低沉与颓靡,整个人被一种愤怒包围。</p>
因为苏誉在信上告诉他,自己遇到了从京城回去的葛时。</p>
同时,从他口中知道了一个消息。</p>
那消息便是,先帝是被元和帝害死的。</p>
王阁老估计从中出了力,他们两个肯定是一伙的。</p>
赵老头看完这封信,简直想笑了。</p>
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p>
究竟自己为之努力,一直在辅佐的君主和朝廷,都是些什么啊!</p>
父害子,子弑父,臣弑君。</p>
这样的皇家,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值得他努力的?</p>
赵老头自嘲一笑。</p>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p>
“看似风光的大周皇室和朝廷,其实早已经从骨子里就烂了个彻底!”</p>
又想到一直没有处理好的灾情,那么多的百姓民不聊生。</p>
一个皇帝只顾着一己之欲,连赈灾款都能昧下来。</p>
而另一个皇帝,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导致灾区的情况更严重了。</p>
而如今,他们血脉中最适合继承的那个人,甚至本来出身就是有污点的。</p>
“这烂天烂地,还有什么好补的?”</p>
信的最后,苏誉提出了想要赵老头回去东南颐养天年的意思。</p>
因为他准备要帮葛时向天下人揭露这王阁老和皇帝做的丑事。</p>
赵老头一摊,觉得苏誉得非常好。</p>
他确实老了,在朝廷上也做不了什么了。</p>
干脆真正请辞回去,把朝廷交还给这些人。</p>
毕竟这大周的皇室已经烂成了这样,他实在压不住自己的恶心继续去伺候这天家的人了。</p>
而王阁老这一行人,他也不想再伺候了。</p>
整日斗来斗去的,实在乏味得很。</p>
苏誉要揭露此事,肯定有了应对的法子。</p>
赵老头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p>
“好子,还好有你。”</p>
“老头子我相信你的段,把这群人的嘴脸都揭露在天下人前!”</p>
赵老头把这封信烧掉,不打算写回信,反而写了一封奏疏。</p>
写完后,他洗漱了一番,心情平和地躺在床上等待入眠。</p>
</p>
次日一早开朝会。</p>
王阁老志在必得,问礼部仪式的初步准备。</p>
大理寺卿陆大人频频朝着赵老头看过去,想要看看他有没有想到什么应对之法了。</p>
只看赵老头拿出一封奏疏,递了过去。</p>
“既然阁老坚持要拥立皇子为储君,那么我也只好赞同了。”</p>
赵老头道:“不过老夫年纪又大,身体也不大好,恐怕不能继续辅佐皇子了。”</p>
“所以在皇子登基后,老夫会请辞回乡养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