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最强皇太子 > 第10章 爹带你借钱去
    q9朱标和蓝玉二人回到应天,已经是洪都之战开始几日后的事了。一回到元帅府,二人便急忙开始寻找起来,只是寻遍了整个府邸,也不见朱元璋的身影。朱标只好一屁股坐在台阶上。</p>

    “不用,我好战的爹一定是亲自领兵去救明王了。我后来为啥有天子守国门,御驾亲征的传统呢。原来是从他这传下来的”</p>

    蓝玉虽然听不懂,但是也知道朱标是在抱怨老朱,只能笑笑。</p>

    “元帅统兵的本领其实很高,甚至很多汤和徐达二位将军打不下来的仗,元帅也能打下来,你就不用担心他了。”</p>

    朱标一脸无辜地看着蓝玉。</p>

    “我?担心我那个爹?开什么玩笑,他可是有大气运加身的人。我担心他干嘛?再了,就算退一万步,他万一有个闪失,那我直接灵前继位。继续驱除鞑虏,开疆拓土咯!”</p>

    “你可真是亲生儿子”蓝玉直接化身吐槽王。</p>

    “不了,走吧,去趟议事厅,这个比较紧急!”</p>

    “是要和诸位探讨一下战局么?”</p>

    “当然是找主簿报销一下差旅费啊,这多紧急!”</p>

    “”</p>

    来到了议事厅,倒是看到了几位老熟人。刘伯温在一旁批阅军报,眉头紧锁。李善长朱升以及一名年轻人在一旁核算,颇有些焦头烂额之意。</p>

    朱标一拱。</p>

    “诸位前辈,我回来了,不知现在情况怎么样了?”</p>

    “不容乐观,且不洪都,就是安丰那里也十分吃紧。”刘伯温回道。</p>

    “而且现存库银远远不够,我们已经把所有能用的钱都用上了,如何节约开支,一天最多也只能造五艘船。再这样下去,可能就得去百姓那里抢了。”李善长也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圈,看样最近也是心力交瘁。</p>

    “五艘其实也不少了,不知道是楼船宝船还是混江龙?”</p>

    “额能载十数人的帆船。”</p>

    朱标撇撇嘴。</p>

    “这么紧急的时候,元帅居然还亲自出征,不知道该他主持大局么?张士诚那几个人,让我徐叔常叔他们去不就解决了?”</p>

    “公子还不知道?这次张士诚一反常态,不仅举兵围困明王部,还对我部大肆侵扰。元帅亲征,也属无奈。按卑职的看法,不如先从民间借调银钱木材和船只。以解燃眉之急。”李善长旁边恭恭敬敬的年轻人开口。</p>

    “这位是?”</p>

    年轻人笑笑。</p>

    “在下胡惟庸,早闻公子大名。今日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p>

    朱标也是一脸堆笑。</p>

    “哎呀,胡惟庸,名人名人,早就听过你,相传有杨修之才,理财治国的一把好啊!今日得一见,果然难得,人才啊!”</p>

    胡惟庸摸了摸鼻子。</p>

    “公子这比喻可有所不当,杨修自视才高,目中无人。可没落得好下场。在下还是不想和杨修一样。”</p>

    朱标摆摆。</p>

    “杨修也是流传千古的才子嘛,胡大人比他还要强。自然不一样。不过您从民间借调,好像不那么容易吧!”</p>

    “民间木材和银钱自然可以借,以政府的信用去借。船嘛,就以做生意的名头租调,相信也是能借到不少的。”胡惟庸一脸微笑。</p>

    朱标忍不住拍叫好。</p>

    “好!好!好!有此良臣我父亲何愁大事不成啊!诸位都得向胡大人学习,尽出良策,为元帅分忧。蓝玉,我们走!”</p>

    等到朱标蓝玉二人离开,胡惟庸才松了一口气。朱标神童的名号自己早就听李善长过了,起初本以为是李善长夸大其词,今日得见却开了眼界。</p>

    胡惟庸向来以识人得力闻名,最能揣测上级心意,只有这一次,他居然看不透这个孩童。</p>

    “李公,这公子果然非池中物啊!只是不知道他对我的提议是赞成还是反对?”</p>

    “肯定是赞成啊,惟庸啊!你别多想,就好好干,将来必得重用!”李善长拍了拍他的肩膀。</p>

    “是!惟庸必然不忘李公的提携之恩。”</p>

    走出门去,蓝玉才终于忍不住开口发问。</p>

    “你明明知道胡惟庸的做法不可取,为什么还赞成?”</p>

    “哦?怎么不可取?”朱标来了兴趣</p>

    蓝玉一脸严肃地。</p>

    “虽以做生意的由头和元帅府的信用,能征集到不少商船。但是我军一向纪律严明,哪怕大战在即也没有增添赋税,盘剥百姓。胡惟庸此举就是变相的诓骗。若是此战胜了还好,慢慢还上便是。若是此战败了,我军名誉可就要扫地了,如何东山再起?”</p>

    朱标摇了摇头,苦笑着。</p>

    “胡惟庸这招是不地道,但是你对形势也太乐观了。这一战输了,何谈东山再起啊,士兵将领也许还能投降。我朱家和这些铁杆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这才是我和我父亲力主死战的原因。非常时期行非常事,胡惟庸缺德就缺德,又不缺我的德。”</p>

    “那缺谁的?”</p>

    </p>

    “老朱的!”</p>

    “”</p>

    朱标一摆。</p>

    “行了行了,他这种人早晚有人收拾他,用不着你我操心。现在当务之急是把那个骁勇善战的元帅拉回来,研究点正事。就算是胡惟庸诓骗的,我们水军和人家比就好像孩子过家家一样。质量不谈,数量也不占优。快去安丰把他请回来,凭他元帅的名头也还能骗得几个钱。去吧!”</p>

    蓝玉瞪大了眼睛。</p>

    “你不会想让我自己去当信使吧?”</p>

    “当然是你啊!再骑马我就要颠散架了。我可只有八岁啊,大哥你能不能心疼一下朋友。而且你去了也不用回来,直接跟着常叔徐叔刷点军功不好么?”</p>

    “那等我准备一下,晚上出发。”</p>

    “还晚上!现在就去!老朱要是不回来就告诉洪都应天告急。上阵杀敌勇猛点,你命大着呢!”</p>

    蓝玉撇了他一眼,跨上一匹白马便飞奔而去。</p>

    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抹微笑</p>

    “真乃吾之子龙啊!但是我也没骗你,你命大着呢。上辈子朱标死得早,才让你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这辈子我答应你,我不死,你就不会死!”</p>

    余下几日,朱标便在府内好吃好睡,没事一碗十全大补汤。按他自己的话来,这叫充分的体力储备。至于分析形势,钱粮造船这些粗活,还是让能干的人干吧,毕竟动脑多了,就容易心力交瘁。</p>

    可惜朱标的好日子,就这么被朱元璋回府的一声呐喊无情打破。</p>

    “洪都怎么样了?陈友谅到哪了?船造了多少条了?”</p>

    老朱洪亮的嗓音响彻府邸,留守的众人悉数接见。</p>

    “洪都暂时无事,陈友谅大军还在围困洪都。”刘伯温回答。</p>

    “上位造船不太顺利应天府库银已经掏得差不多了,可只有十数艘战船,数十艘帆船。兵器粮草也是短缺。”李善长回答。</p>

    “那蓝玉这子洪都应天危急,需要我回来主持大局。这子竟然敢谎报军情?”朱元璋拍了拍满是尘土的头发。看样子他的确回来得很着急。</p>

    “额,那个是我让他这么的。”朱标回答得有些心虚。</p>

    朱元璋没再话,顺势就要解开腰带。</p>

    “别别别别别别啊!您先别激动!您听我。目前洪都城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严峻,您还和张士诚两面开战。最主要的是战船粮草的短缺。知道您骁勇善战,但是也得回来主持大局啊!除了您谁有这能力?”</p>

    朱标对朱元璋的腰带还是很怕的,毕竟这玩意赐予了他一个完整的童年。</p>

    朱元璋系好腰带,看向李善长。</p>

    “善长,咱应天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p>

    李善长无奈苦笑。“实在是无可用之银了,不少还是赊借的。”</p>

    “那还得多少钱够用?”</p>

    “最起码百余万两白银!”</p>

    朱元璋沉思片刻,随即冲外喊道。</p>

    “毛骧,赶一辆马车!再挑一队兄弟,都穿上老百姓的衣服。”</p>

    吩咐完毛骧,他又转头看向朱标。</p>

    “你也去换套不起眼的衣服,跟爹走一趟。”</p>

    这下轮到朱标懵了。</p>

    “去哪?”</p>

    “爹带你借钱去!”能把借钱得这么理直气壮,普天下可能也只有朱元璋一个人了。</p>

    半个时辰后,父子二人便坐在马车上了。让朱标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行动力。</p>

    “父亲,您去借钱为啥还要带我啊?”朱标也有些不情愿,坐马车也是件辛苦事,他深有体会。</p>

    “嘿嘿!一来是显摆显摆咱儿子,没准借得更多。二来就是带你认识认识人。你要是累了就先睡一会,这一路得一阵子了。”</p>

    朱标无奈地翻开一本书打发时间。</p>

    “我们这是去哪啊?”</p>

    朱元璋嘿嘿一笑。“咱去周庄,爹年轻时候认识一个人。那时候咱还没当兵,他是贩,也有些交情。后来我就一直从军,他就一直出海经商。那子也有两下子,听现在也是个大富翁了。但是凭着咱的面子,借点钱应该还是没问题的!”</p>

    朱标翻着书,颇为无聊。</p>

    “您居然还有经商的朋友。照这么,能出海经商的,家业应该还不吧,看来这一趟也能借到些钱了吧。哎?等等!周庄的!您认识的,经商的,出海的,大富翁?这人叫啥。”</p>

    朱元璋笑得有些不怀好意。</p>

    “沈万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