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天幕上的时间来算,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约莫七十年。</p>
而天幕只提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p>
后面百姓如何对抗八国联军还犹未可知。</p>
他可以想象双方实力如此悬殊,华夏必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p>
华夏,可都是他大秦的后代啊!</p>
此刻嬴政内心的杀意如热浪般汹涌!</p>
“这清朝真是该死啊!”</p>
“来人,把徐福给朕带过来!”</p>
甲士又将此前被捂嘴拖下去的徐福匆匆带上殿。</p>
徐福感受到秦始皇的杀意,在被甲士放下的一瞬间就瘫软在大殿上。</p>
“徐福,朕不追究你丹药的问题了。”</p>
徐福本以为自己被带上来是即将要人头落地,听到秦始皇的话让他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p>
连忙用撑地跪直了身体,俯首磕头道:</p>
“谢陛下”</p>
徐福心中稍感宽慰,只是没想到嬴政下一句话,却让他浑身汗毛直立,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p>
秦始皇眼眸通红,语气冰冷:</p>
“东渡的船全部改造成战船。”</p>
“瀛洲不必寻了。”</p>
“朕要你带人去寻找鹰国、倭国。还有这天幕上金发碧眼之人。”</p>
“朕要后人没有后顾之忧,你明白吗?”</p>
“这船上自会有监视之人,你若敢逃跑,就地杀之!”</p>
虽然徐福浑身冷汗直冒,却是没有任何犹豫的跪拜应下:</p>
“臣领旨,臣必将他们斩尽杀绝!”</p>
秦始皇已经发觉他丹药有问题了,如果再呆在秦始皇眼皮子底下,他必然性命难保。</p>
出海的话,他还有可操作空间。</p>
他已经在心里盘算着之前发现的岛有哪些适合藏身,在海上怎么逃跑了。</p>
抬头发现秦始皇锐利的眸子正盯着他。</p>
吓的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起逃跑的念头。</p>
李斯深思之后跪倒在地:</p>
“陛下还需三思。”</p>
“陛下北修长城抵御匈奴,派遣蒙恬将军领兵三十万。”</p>
“南守天门,派遣王翦将军领兵四十万。”</p>
“我大秦百万雄师早就分散各地,关中无人。”</p>
“且我大秦雄师并不擅长水战。”</p>
“若派兵东渡,六国余孽若趁生事,大秦将无军可用。”</p>
嬴政大一挥,负而立。</p>
“没有兵,朕便亲自去募。”</p>
“秦军不擅长水战,那便训练。”</p>
“朕要再次东巡,见百越诸王。”</p>
“待扶苏回来,便册封他为太子。朕东巡期间,太子监国。”</p>
“派人宣蒙恬将军回咸阳。”</p>
“封其为剿倭大将军,统领一切战备事宜。”</p>
嬴政目光灼灼的看向李斯。</p>
“李斯,你且派人寻找刘邦,项羽,墨家后人。”</p>
“找到后以礼待之,切莫动粗。”</p>
“项羽在巨鹿之战能大破秦军,此人必适合带兵。东渡领兵再适合不过。”</p>
“即可防止他在未来破我秦国军队,又可剿灭倭贼。”</p>
“秦二世年间起义四起,刘邦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开创霸业。想必也是有大才大格局之人。”</p>
“大秦没有后世之火器,墨家擅关术,还需请他们协助造船。”</p>
“同为华夏人,后世外敌虎视眈眈,欺凌我族。吾辈皆心忧之。”</p>
“朕要他们为我所用,共抗外敌。”</p>
嬴政深邃的目光越过大殿,看向更遥远的东方。</p>
“一年之内,朕要看到三十万水上雄师!”</p>
</p>
李世民此时紧握着拳头,青筋暴起,胸膛剧烈起伏。</p>
“大清的皇帝怎会如此无能!”</p>
“我泱泱华夏,人才济济。”</p>
“竟被西方国家打的毫无还之力,还签下那么多不平等条约。”</p>
“这等惨象,我华夏百姓还有生存希望吗?”</p>
李世民想到如今天下大旱,百姓已经生活困顿,捉襟见肘。</p>
</p>
后世百姓面对的可都是炮火啊!</p>
唐朝还没有火炮,他看着天幕火炮炸开国门的画面都心里打怵。</p>
他不敢想象百姓的血肉之躯怎敌坚船利炮的轰炸?</p>
李世民忍不住眼睛一酸。</p>
朝中大臣都早已被震惊的不出话来。</p>
长孙无忌率先打破沉默:</p>
“往往王朝更替,总会出现领军之人。”</p>
“天幕最后提及孙中山先生,想必就是这个领军之人。”</p>
“他必定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p>
“陛下还请安心。”</p>
李世民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忽然间想到了什么。</p>
他看向程咬金,咬牙切齿道:</p>
“倭国的遣唐使,是不是快要到了?”</p>
“很好,甲午战争就是他们发起的。”</p>
“西方国家在哪里朕尚且还不知道,倭国弹丸之地不是任朕拿捏!”</p>
程咬金一副气的跳脚的样子。</p>
“约莫三日后到达。”</p>
“陛下,等倭国人到了,让我把那倭国人砍了吧!”</p>
魏征擦了擦眼角,板起脸拱道:</p>
“你个莽夫,不知道两国相交不斩来使吗?”</p>
“至少留一个活口,日后可作为引路之人。”</p>
程咬金面红耳赤,牙齿咬的滋滋作响:</p>
“我管他来不来使的。”</p>
“我们的子孙本就在经历战乱,民不聊生。”</p>
“倭国人趁人之危,实乃人行径。”</p>
“我现在恨的牙痒痒。”</p>
“就想杀几个倭国人泄泄愤。”</p>
房玄龄平复了下心情,沉声道:</p>
“魏征所言有理。”</p>
“这是倭国第一次遣人来我大唐,所来之人多数为工匠,可见其狼子野心。”</p>
“待遣唐使踏入我大唐境内便可将其控制,逼问去往倭国路线。”</p>
“陛下可给倭国天皇写信,信中言明已安排遣唐使在长安学习我大唐文化一年,放松其警惕。”</p>
房玄龄顿了顿,继续开口:</p>
“我大唐士兵不善水战,还需组建水师。”</p>
“且如今天下大旱,粮草筹措不易。”</p>
“等咱们都准备好了,再攻过去也不迟。”</p>
李世民拿起袖子擦了擦眼泪。</p>
“倭国此前甚是谦卑,未曾想到在未来会如此欺凌朕的子孙!”</p>
“这口气,朕咽不下啊!”</p>
“朕也不想咽!”</p>
“李靖,即日起便组建水师,训练水军。”</p>
“辅,大旱未消,速去求雨。”</p>
“知节,控制遣唐使的任务就交给你了。”</p>
“玄龄,待知节控制好遣唐使,你便去拷问。”</p>
被点到的人纷纷拱道:</p>
“臣遵旨。”</p>
“朕的后人啊,太惨烈了啊!”</p>
李世民刚擦干的眼角又泛起了泪花。</p>
杜如晦突然开口,打断了李世民的情绪。</p>
“陛下,我大唐一向秉承大国风范,海纳百川。”</p>
“如今没有理由,突然向倭国开战,岂不是招人非议?”</p>
“东渡灭倭,总归需要个由头。”</p>
李世民闻言挑眉,思索片刻沉声道:</p>
“朕想看倭国天皇跳舞。”</p>
程咬金大大咧咧一挥:</p>
“臣听闻倭国人皆身姿娇,想必灵巧轻盈适合跳舞。”</p>
“臣誓要灭掉倭国,活捉天皇。让他日日给陛下献舞。”</p>
满朝文武顿悟,连连点头。</p>
这理由当真是不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