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天幕放映:现代生活震撼古人! > 第19章 蔬菜大棚,冬日里也能实现的果蔬自由!
    视频继续播放着,视角转移到山东省,地图一拉大,一块块塑料大棚出现在地图上星罗棋布,密密麻麻。</p>

    “黑龙江省向南移动300公里,是中国的山东省。”</p>

    “在这里地图随便拉大,我们就能找到上百万个长方形的东西——塑料大棚!”</p>

    “它们数量极多,北面、西面、南面除了泰山地界,无处不在,它们往往以村镇为核心,整齐有规划的分布在村镇周围。”</p>

    “在大棚里,不管什么季节,蔬菜水果都能够做到一年多熟,比如白菜,番茄,茄子,青菜等等,而像莴笋这种从播种到收割只需要52天的,一年可以种七轮,效率高了倍!”</p>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数据,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亿吨左右,占世界总量的40%。印度可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全国蔬菜产量仅有万吨,中国是它的3倍,秘诀就是大棚种植。”</p>

    “正是因为有山东省的的存在,我国的菜篮子工程才能够得以实施,遍布全国。”</p>

    视频中的声音一边解,一边放出了一些菜农在冬日里采摘、运输蔬菜到超市,在果蔬区被民众挑选采购的过程视频。</p>

    亲眼目睹了后世民众在冬日里的生活。</p>

    古人都被震惊的目瞪口呆。</p>

    在他们印象中,古代一旦到了冬季,那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p>

    是根本无法生产消费,种菜产粮的季节,冬天饿死冻死的老人孤儿时有发生,所以冬季也被古人称之为死人季!</p>

    而眼前的视频中,他们却看到了菜农在冬日种植着果蔬忙碌的场景。</p>

    与他们印象中的冬季截然不同!</p>

    </p>

    “这蔬菜大棚是什么材质制作的?我们大秦能不能复制!?”</p>

    秦始皇焦急询问,目光扫视着每一个大臣的脸庞。</p>

    与他目光对上,大臣们都不由得低头摇头。</p>

    那蔬菜大棚的材质一看就知道是一种轻薄透明的材料,此时的秦朝连纸张都造不出来,更何况是这种能够在冬日里种植出新鲜果蔬的蔬菜大棚?</p>

    </p>

    唐朝。</p>

    唐玄宗李隆基两眼放光。</p>

    早在00年前的汉朝时期,华夏就已经发展出了温室种植的雏形,人们利用火墙或者温泉的热量得以实现在冬季种植蔬菜。</p>

    但是这些种植的蔬菜往往都只是豆芽或韭菜这种容易发芽生长的蔬菜,而且还只有皇室和贵族能够享受得起。</p>

    想要吃到萝卜白菜之类的新鲜果蔬只能从南方花费重金运输!</p>

    还不一定能运输成功,毕竟冬日道路堵塞、艰险难行,不死在半路都是幸运的了。</p>

    现在看了后人的蔬菜大棚,李隆基打算发展这项技术,在长安城也吃上荔枝!</p>

    “诸位爱卿,你们朕的大唐能不能也像后世那样用暖窑种出大量的果蔬来?”</p>

    大臣们面面相觑,犹豫了许久。</p>

    “可以一试!”</p>

    </p>

    宋朝。</p>

    赵匡胤看着超市上写着的蔬菜名称,一个一个的念出:“西瓜,南瓜,土豆,菠萝,空心菜,卷心菜,洋葱,草莓,苹果,西红柿这些后人不但在肉食上吃得比朕这个皇帝好,竟然在蔬菜上吃的也比朕好!”</p>

    “到底谁是皇上啊?”</p>

    赵匡胤实名羡慕。</p>

    这上面出现的很多水果蔬菜都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为数不多认出来的东西也就只有一个西瓜。</p>

    视频中果蔬区里有一个开了瓢的西瓜,这西瓜还跟他记忆中的有所不同,没有这么大,瓜瓤是白色,红色的区域只有婴儿拳头大的一块,味道很淡,水分却很多,常被人用来消暑解渴。</p>

    </p>

    山东省的蔬菜不但能够供应全国,甚至还能够供应给外国,日本韩国很大一部分的果蔬都是来自于中国进口。</p>

    </p>

    除了果蔬,山东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也曾是能亩产500公斤麦的省份,黑龙江在成为北大仓之前,山东省才是全国粮食产量最高的省份,现在为了供应全国的蔬菜产量,粮食产量只能排个第三了。</p>

    山河四省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p>

    山河四省晋冀鲁?,山东种菜,山西挖煤,河南种粮,河北炼钢,四省加起来足足两所95;河北腰子都被嘎走了,愣是一所2都没有,这里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盛世怨种四兄弟,在这里500分上大专根本不是开玩笑,稍有不慎直接进厂工作!</p>

    省流:种菜的,种地的,挖煤的,炼钢的。</p>

    俺是耕田滴。</p>

    河北加油去把你的腰子给抢回来!到时候你就能够拥有0所95,29所2了!天胡开局!</p>

    河北:你太高看我了,我一条护城河哪打得过他们。</p>

    高情商:听闻江浙不知寒,十三太保下江南。</p>

    低情商:年后去南方打工。</p>

    我知道我是去打工的,但还轮不到你们来揭露!!!</p>

    挺讽刺的,山河四省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四大省份,民众反而是过得最艰苦的。</p>

    </p>

    明朝。</p>

    朱元璋大惊:“麦也能亩产500公斤!?”</p>

    春秋时期,麦的产量是50公斤。</p>

    汉朝时期63公斤。</p>

    魏晋南北朝60公斤。</p>

    唐朝00公斤。</p>

    宋朝50公斤。</p>

    而到了他们明朝则是0公斤。</p>

    因为受气候、品种和耕作技术等因素影响,麦的亩产量都有不同,但整体而言是缓步上升的。</p>

    可是到了后世华夏却直接飙升到了500公斤!足足涨了两三倍。</p>

    后人的麦究竟是如何种植的?好想学呀,倘若能够学会他大明朝的粮食产量便能够翻倍!</p>

    哪里还会有饥民?</p>

    哪里还会有饥荒?</p>

    更不用担心会有百姓造反了!</p>

    至于抱怨种地辛苦的事情,你们真的好意思抱怨吗?过得都比咱还好了!</p>

    </p>

    地图角度再度转移,换到了青藏高原。</p>

    “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干旱,少雨,但在西藏的任何一个城镇周围都能看到塑料大棚,里面种植了番茄、西瓜等作物,历史上藏民们只吃牦牛肉、奶、乳制品和面食,喇嘛才吃得起蔬菜水果。”</p>

    “直到最近50年,藏民的生活才焕然一新,特别是最近0年,西藏蔬菜价格下降90%,不用再从邻省运输。”</p>

    地图视角再度转换,转移到了邻省新疆。</p>

    地图拉大。</p>

    “新疆,这里曾被称为农业的荒漠,生命的禁区。”</p>

    “中国</p>

    3的盐碱地就在这里,站在田间放眼望去那就是扑面而来白皑皑的盐花。”</p>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周边的农民曾想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洗掉这层土壤里的盐碱,发誓一定要把这盐碱地变成良田!”</p>

    “也是在这时,一名正在劳作的农民看着这片盐碱地突发奇想:这盐和水混在一起不就是海水了吗?咱们这洗了盐碱地的水能不能用来养殖海鲜呀?别浪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