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7章 晋文侯果断勤王
    公元前年,中国历史正式开启了璀璨的春秋时代,这个时代的开启正值大周王朝遭遇一场大劫难之时!</p>

    周幽王当政下的大周王朝都城镐京,居然被一支叫犬戎的戎族武装给攻破了!当时大周王朝那整个就是一个字:乱。</p>

    我们要的是这次都城镐京被攻破,其实不单单是外敌入侵,关键还是内部矛盾问题。</p>

    周幽王废掉太子宜臼,改立宠妃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这迫使前太子宜臼逃到其外公家,申国。</p>

    申国国君申侯大怒,公元前年,申侯联合缯国,勾结了犬戎武装,突袭大周王朝都城镐京得。</p>

    犬戎军杀入镐京,大举烧杀抢掠,镐京顿成人间地狱,天子周幽王及太子伯服均在这场浩劫中被杀身亡。</p>

    也就是,镐京表面上被犬戎武装攻破,但实际上是申、缯等势力强大的地方诸侯造反所致。</p>

    而这两国之所以敢造反,打出的旗号是天子无道,不遵礼制,擅行太子废立大事。</p>

    既然天子无道,那天下诸侯在大周王朝遇到此等灾难面前,很难做出正确选择。</p>

    是啊,申国引狼入室,害死了天子和太子,大家就可以去讨伐申国么?</p>

    但申国头拥有前太子宜臼,这可是重量级人物,再当今太子伯服已死,看来宜臼当上新天子是极有可能的。</p>

    但天下诸侯不可能归心一致,作出站边选队的诸侯还是有不少的,如虢国。</p>

    虢国国君虢公石父此时担任着大周王朝卿士职务,他是坚决拥护周幽王的,当然也是拥立太子伯服一派,反对立宜臼为太子。</p>

    虽然他头原有的太子伯服已经被杀了,但他头有的是姬姓王族子弟,如王子余臣。</p>

    王子余臣,周宣王之子,周幽王之弟,在虢公石父看来,大周王朝完全可以由王子余臣来当新的天子。</p>

    据史料记载,跟着虢国走的还有十来个诸侯国,如莫国、魏国等,甚至还有虞国这样的公爵大国,以及还有一些内诸侯和原本大周王朝的大夫臣工们。</p>

    跟着申国走的也有一些诸侯国,其中缯国是直接出兵帮助申国的。</p>

    周王室乱了,天下诸侯的心也乱了。有的诸侯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传统强国齐国、鲁国等,干脆便来了一个靠边站,看热闹。</p>

    那晋国呢?</p>

    晋文侯陷入了深思:晋国该怎么办?</p>

    一直以来,晋国对周王室忠心不二,对周天子的命令和征召可谓是随叫随到,绝不含糊。</p>

    但自从晋文侯被亲叔篡位,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求天子帮助,结果却受到了冷落后,晋文侯对周王室的态度完全转变。</p>

    晋文侯早就决定了:大周王朝怎么乱,与寡人无关。寡人关心的是如何在你的内乱中得到属于晋国的利益!</p>

    现在,他同时收到了来自申国和虢国为代表的两派势力的邀请,邀请晋国去站到他们的队列中。</p>

    晋文侯该帮谁呢?</p>

    其实,帮谁都一样,都是在帮大周王室!或者,帮谁都没关系,关键是要看对晋国有什么好处。</p>

    两派势力现在不相上下,两派势力头都握有重量级的王室人物,一个是王子余臣,一个是前太子宜臼。</p>

    王子余臣已到了而立之年,正是人生精力最旺盛、能力最强劲、经验最丰富的阶段。</p>

    如果周王室由他来主持,周天子由他来当的话,那一定是一个强势人物。</p>

    这样的人物,不符合晋国的利益。</p>

    </p>

    反而是那个行事鲁莽冲动的年轻前太子宜臼,比较好对付。</p>

    那就这样定了,帮助申国,扶持前太子宜臼吧。</p>

    周王朝的死活关寡人屁事,寡人自有打算!</p>

    老练的晋文侯打出的旗号是:现在不谈帮谁的问题,而是谈头必须紧急要做的事情!</p>

    因为此时对大周王朝来讲,此时的首要任务确实不是立谁为国君,而是先将犬戎武装赶出大周王朝都城镐京去!</p>

    晋文侯决定出兵,他亲自率倾国之军赶往镐京!</p>

    在晋文侯看来,先把敌人赶出去,一定是正确的。</p>

    是的,晋文侯是正确的,同样做出正确选择的还有秦国人、卫国人和郑国人!</p>

    四国诸侯很快组成了联军,加上申国、缯国的里应外合,大家同心协力,将万恶的犬戎武装给赶出了镐京!</p>

    这个时候的晋文侯要考虑的,是接下来怎么做才对晋国最有利。虽然自己已经决定要扶持前太子宜臼,但得有一个叫得响的理由。</p>

    晋文侯对秦、卫、郑等国放出的理由,是现在六个诸侯国并肩站在了一起,而虢国那边却几乎没有作为,只是空喊着一个口号。</p>

    包括申、缯两个拥立前太子宜臼的六国诸侯,至少在这次保卫大周王朝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既然天下诸侯都没什么声音,现在侵略者已经被赶走了,接下来就是赶紧立一位天子,以安定天下。</p>

    那大家就拥立前太子宜臼吧。</p>

    在晋文侯眼里,取得战胜犬戎武装的这六个诸侯国,经过这场血与火的共同对敌,此时已然是不自觉地结成了战略联盟。</p>

    对晋国来讲,如果拥立了前太子宜臼,那一定比拥立那个王子余臣来得更符合晋国利益。毕竟宜臼可是前太子,名正言顺,你虢国头的那个王子余臣算哪根葱?</p>

    晋文侯认真分析了几个诸侯,如郑国国君、大周王朝原三公之一的郑桓公,在这次反抗犬戎武装侵略中为国捐躯。</p>

    郑国,今后肯定会得到天子重用!</p>

    还有卫国,那是传统老牌强国。这次勤王,卫国的贡献也是巨大的。</p>

    还有申国,更是周天子姻亲之国。</p>

    与这些国家一起,共同拥立一位名正言顺的天子,那一定符合晋国的最大利益。</p>

    晋文侯作出的决定,是拥立前太子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p>

    同时积极响应秦、卫、郑、申、缯等诸侯及刚拥立的天子周平王意见,派兵协助将大周王朝都城自镐京迁至洛邑。</p>

    出兵与犬戎作战取得胜利,拥立前太子宜臼为周天子,赞同大周王朝迁都,护送周天子至洛邑上任,晋文侯一口气作出了四个英明决策,再次巩固了晋国作为大周王朝宿卫军这样重要拱卫力量的地位!</p>

    这就是晋文侯,一个果敢决断又有着长远谋划的晋国前期君主。</p>

    这次勤王成功,可以是晋国抓住了会,一个令鲁、齐、宋等传统诸侯在犹豫中失去的会。</p>

    所有勤王的诸侯都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如卫、郑两国,直接位列周王朝上卿,郑国还从子爵提升为伯爵。</p>

    秦国不但从一介西陲大夫的不入流角色,一跃而位列诸侯,伯爵!还获得了歧、丰、镐一带大片土地!</p>

    晋国的直接好处,则是周平王将河内之地尽数划归晋国作为附庸!</p>

    晋文侯为晋国的强大再次夯实了政治上和疆土上的基础!</p>

    这个时候,大周王朝已然分裂了。在虢国的支持下,王子余臣被立为周天子,史称周携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