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44章 优柔寡断失良机
    里克以“除妖姬、迎重耳”为名发动的宫廷事变,得到了当时晋国大部分公族势力和大夫们的支持,并一举获得了成功!</p>

    他志得意满,清除了骊姬残存势力后,他便与大家决定去请重耳回国继任国君。</p>

    但没想到,重耳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p>

    此时的重耳滞留在翟国,对晋国所发生的情况只知道一个大概,只知道两任新国君都被杀了,牵连的人很多,晋国一片血雨腥风。</p>

    追随他的有很多晋国杰出人士,大家虽然都很期待回国,但又担心陷入新一轮的内乱,在内乱中无辜被牵连,遭致无妄之灾。</p>

    重耳本人更是犹豫不决,在与大家充分研究讨论后,得出了一个糊涂透顶的决定:不能回去,不定一回去便玩完。</p>

    就这样,重耳居然拒绝了里克的邀请!</p>

    读晋国这段历史的时候,笔者也很生气:你重耳放着一个君主宝座不坐,流亡国外有那么好吗?</p>

    你有些担忧无可厚非,那你完全可以先派亲信去晋国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啊,有了详细的第一资料,再作出结论,这才是明智的嘛。</p>

    所以,后来无论是身为晋文公的重耳有多少的英明神武,但在他的历史上,这一步走得很烂。</p>

    如果他此时回国,可能便不会发生晋国公族几乎被诛尽的悲剧,导致最后晋国被外族势力掌控,最后被瓜分!</p>

    也可能不会与西方强国秦国结下梁子,至少避免晋国历史上的一场惨败,还有他以及忠心追随他的那些人杰,就不会白白浪费了那十多年的富贵时间!</p>

    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多年?你重耳后来即位,不是已经六十多岁了吗?</p>

    你后来做国君时那么英明,如果你早十多年担任晋国国君,你不是可以为晋国以及晋国人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希望和实际福祉吗?</p>

    但重耳就这样因为担心害怕而没答应里克的邀请,他对里克派来的使者道:</p>

    “君父在时,重耳仓皇出逃;君父去世,又未尽孝。重耳哪有脸回到晋国,哪还有脸当国君呢?”</p>

    假,太假了!</p>

    你重耳后来还不是挖空心思要回去当国君吗?</p>

    而且,那个时候的晋国已经有一位国君在了,你却想方设法把他驱逐走,并杀了那位已踏上流亡之路的晋怀公!</p>

    里克大失所望,但也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去绑架着重耳回国当国君吧?</p>

    确实,重耳拒绝回国给里克的打击是很沉重的,因为里克在平骊姬之乱提出的口号便是“清妖姬、迎重耳”。</p>

    正是在这样的口号下,里克迅速汇集了原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在晋国的势力,靠着这三股势力发动事变,连弑两君,获得最终胜利。</p>

    但这不是目的,里克的目的是要迎立重耳为君。现在重耳不愿回来,那岂不是向世人宣告,你里克发动宫廷事变,原来根本没有得到公子重耳的支持!</p>

    里克心灰意冷,你重耳不愿为君,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你重耳不愿为君,那只能请公子夷吾回晋国继任君位了。</p>

    但如果夷吾也不愿回来呢?</p>

    里克心急如焚。如今晋国国内可谓是一片混乱,自己虽然控制了局面,那绝对是短暂的。</p>

    如果不尽快立一位新君,那晋国国内发生此等大事,周天子肯定要来干涉。或者,那位春秋霸主齐国肯定要来干涉。</p>

    果然,齐国听晋国居然发生连弑两君的严重违反周礼事件,立即组织了中原诸侯,奉周天子之命来讨伐晋国。</p>

    里克组织晋军牢牢把守各处关隘要道,采取坚守不战的战术,凭易守难攻的地势,把中原诸侯联军死死阻挡在关外。</p>

    </p>

    加上联军对晋国的情况又不了解,士气不振,导致齐桓公组织的中原诸侯联军,只是象征性地来讨伐了一下晋国,却没讨得半点便宜。</p>

    齐桓公很窝火,此时他也知道了晋国有个叫里克的家伙,正是他弑杀了两位国君,逼死了一位正卿。但也正是他力挽狂澜,居然打退了联军的讨伐。</p>

    齐桓公心里一凛:这个人,必须除去!</p>

    里克哪有闲心管你中原诸侯联盟盟主齐桓公的心思?</p>

    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尽快迎立国君。由于重耳不敢回国,现在唯一的国君人选,只能是公子夷吾了。</p>

    但那岂不是与自己平骊姬之乱时提出的口号相违背?这向国人怎么解释?</p>

    里克心乱如麻。</p>

    突然,里克心头一亮:对啊,何不请秦国人来帮忙?</p>

    什么意思?请秦国人来指定晋国国君?你里克疯了吗?</p>

    里克没疯,他心里头亮得很。晋献公有一女儿,即世子申生的同母妹妹穆姬,嫁给了秦国国君秦穆公。</p>

    这个时候的秦国和晋国,是建立在双方联姻上的友好关系。有了这层关系,让秦国来帮助迎立一位晋国国君,当然是上上之策!</p>

    因为,秦国也必然要在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之间作出选择。</p>

    在里克看来,秦国最终还是只能立公子夷吾为君!</p>

    一来,里克认定重耳既然拒绝了自己,那肯定也会拒绝秦国。</p>

    二来,解决了自己去邀请夷吾再被拒绝的被动。</p>

    三来,不是我里克求你夷吾来当国君的。</p>

    里克派出他的铁杆亲信邳郑出使秦国,向秦穆公表达了晋国人民的意愿。</p>

    秦穆公大喜,一口应承帮助晋国迎立新君。</p>

    秦穆公的九九是想借晋国这次内乱,找寻一大块属于秦国的利益!</p>

    公子重耳与公子夷吾,立谁对秦国是最有利的呢?</p>

    秦穆公派人先后去了翟国和梁国,分别见到了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试探性地表达了秦国将出兵帮助回晋国即国君位的意愿,并详细考察了这两位公子的德才。</p>

    最后的结论是公子重耳无论是人品学识,还是身边谋臣良将情况,都比公子夷吾要强得多。</p>

    只是令秦穆公失望的是,公子重耳婉拒了秦国的好急。</p>

    秦穆公有点泄气,但转念一想,立公子夷吾又有什么不好呢?</p>

    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公子重耳继任晋国国君,那秦国只是尽了个国际义务。</p>

    而公子夷吾则明显表现出如果秦国帮助他回国继位,那秦国立即便有大把的好处。</p>

    那还要什么?</p>

    立公子夷吾!</p>

    不但眼前有大把的好处,而且,一个相对素质能力较弱的邻居国君,更符合秦国的长远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