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25章 李世民小本本:林邑
    东宫。</p>

    李世民招来了魏征和李靖。</p>

    原本要去李承乾寝殿的魏征还有些发懵。</p>

    难道李世民今日吃了火药,上朝的时候没有发完火,准备私下还要拿他魏征开刀?</p>

    想到此,魏征昂着头走进了崇教殿。</p>

    不为别的,就为魏征是抱着赴死的心来,一个谏臣死在进谏的路上,足以流芳千古。</p>

    李世民看魏征那副傲娇的样子有些奇怪,内心想着是自己难道哪里做错了?</p>

    每次李世民要被喷的时候,魏征都是这一副悍不畏死的样子。</p>

    如今看见这副样子,李世民已经开始自我怀疑了。</p>

    咳咳!</p>

    李世民咳嗽了两声,哪怕被喷也要先询问关于李承乾昨日所的事情:“玄成,药师,朕听昨日太子与你们商议了关于出兵突厥的事情?”</p>

    为了不想让魏征找到把柄,李世民就像是有意讨好般叫的特别亲切,不是称呼官职,而是直接称呼其字。</p>

    “嗯?”</p>

    魏征和李靖都微微蹙眉。</p>

    以为是李世民准备拿他开刀泄愤,所以昂首挺胸进来,准备赴死的魏征听见这个问题,忽然感觉画风有些不一样。</p>

    怀疑自己是不是猜错了,才皱的眉。</p>

    李靖确实在想,陛下问这个难道是太子主动告诉李世民了?如果不是太子的,那自家难道有陛下的人?</p>

    百骑司三个字立马出现在了李靖的脑海,所以才皱眉。</p>

    看两人都不话,李世民也跟着皱起了眉:“昨日朕问太子是不是做错什么了,太子不该与玄成和药师商讨关于出兵突厥之事,还有收回那个什么林邑国的事情。”</p>

    “对了,这个林邑难道是大唐国土吗?为什么要收回?”</p>

    在等待魏征和李靖的时候,李世民都找出了地图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出来林邑之前是隋朝的土地。</p>

    为什么李承乾要用收回这两个字。</p>

    一度是怀疑自己听错了。</p>

    正好两位当事人在,李世民也就随口问了出来。</p>

    魏征算是第一个反应过来,上前拱道:“回陛下,臣确实昨日与太子殿上商讨了关于出兵突厥和收回林邑的事情。”</p>

    来了来了,李世民立马激动的看向了魏征。</p>

    他非常想知道,三人讨论的结果如何。</p>

    特别是出兵突厥的事情。</p>

    什么林邑不林邑的,李世民还真的看不上。</p>

    魏征看皇帝这么有兴趣,便继续开口道:“太子殿下查阅了古籍,发现有一种叫占城稻的水稻,能够一年两熟,太子殿下希望臣能和李尚书在朝上建议陛下收回此地。”一年两熟的水稻?</p>

    李世民一听还有这种作物,眼前一亮:“玄成,真有此作物?能够一年两熟?”</p>

    身为封建帝王,怎么可能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p>

    如果一年两熟能够发给大唐各家百姓的话,那是不是明以后大唐人人能够吃饱,不会挨饿了。</p>

    就算是有天灾降临,朝廷也可以有足够的粮食拨发给流民?</p>

    “这”魏征看了眼李靖,摇了摇头道:“臣不知,太子殿下只是告诉我们有此作物,昨夜臣在家想遍了古籍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本打算今日教导太子殿下之时可以看看此古籍记载,却被陛下招来,所以并没有亲眼所见。”</p>

    确实魏征有这样的打算,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p>

    李靖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补充了一句:“昨日臣与魏仆射已经商量过了,连夜派遣了一队人前往林邑查看此作物是否属实,如是属实再上报给陛下。”</p>

    闻言的李世民微微颔首,眉头却紧皱在了一起。</p>

    心里确实在想:李承乾啊李承乾,朕的好大儿,有如此好的东西不告诉朕,却告诉你的老师,可真是孝顺成了逆子。</p>

    不过对于魏征和李靖的严谨,李世民还是非常认可的。</p>

    李承乾不过是九岁的孩子,有些事情出来确实没有信服力,所以需要去证实。</p>

    但想到李靖派出去的人一个来回可能要好几个月,李世民有些心痒痒的。</p>

    “药师,如朕派八百里加急的话,是不是就能更快?”</p>

    八百里加急,在古代只有帝王能够驱使。</p>

    除非是帝王年幼,便由一些辅国大臣掌管,使用八百里加急哪怕是辅国大臣也是需要坐在一起投票决议的。</p>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边疆有战事发生,边防的将军可以运用八百里加急把情报或者战报立刻送到皇帝的面前。</p>

    李世民这么问的原因,其实不过是想看看魏征的反应。</p>

    这东西要是用不好,恐怕魏征又得喷李世民一顿,属实心里阴影不。</p>

    李靖看了眼李世民,又看看魏征,怎么会不明白皇帝的心思。</p>

    “臣以为,此事事关大唐百姓,用八百里加急甚妥。臣派出去的人一个来回,加上调查再快也要四五月之久,八百里加急来回只需要半月即可,能够提前几个月让大唐百姓吃饱饭,乃是国家大事,陛下之提议尚可。”</p>

    “好。”</p>

    李世民看李靖同意,魏征也没有出言反对,立马就招来张阿难拟旨。</p>

    “张阿难八百里加急拟旨,命岭南道朝集使李善德尽快查清林邑占城稻一事,限期一月,速速回禀。”(贞观元年李世民设置岭南道朝集使一职,是岭南道最高行政长官。)</p>

    看着张阿难快速的写好了圣旨,李世民感觉不够保险又道:“再派一队八百里加急出去,让他们亲自调查关于林邑占城稻一事,速速回禀。”</p>

    “是。”张阿难自然不会去疑惑李世民的决定,当即就开始写另外一道算是密旨。</p>

    魏征皱眉,看着李世民如此浪费人力,拱道:“陛下,八百里加急一个来回所耗马匹无数,怎可派出两队?”</p>

    在唐朝初期,马匹损耗非常严重。</p>

    因为马掌没有保护,所以基本上用个几次征战之后,马匹便会退役,不适合在用到战场上。</p>

    军马由朝廷另外以低廉的价格再卖给马贩子。</p>

    这中间差距是需要朝廷补贴的,加之唐朝本身产马数量有限,还需要向吐蕃和突厥购取数量庞大的马匹,每年开支都不知道需要多少。</p>

    </p>

    所以魏征会对李世民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加以劝止。</p>

    八百里加急,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的跑,一天就到驿站换一匹马,这些马基本上跑一趟就不能再用了。</p>

    所以十分的浪费。</p>

    比皇帝宴请一次大臣还夸张。</p>

    李世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面对魏征的指责,他却摇摇头:“如此事真实,耗费一些马匹无碍,为大唐百姓谋取福祉,那是一些马匹能够媲美的。”</p>

    “可陛下为何要派两队八百里加急?”魏征这就搞不懂了。</p>

    对此,李世民也是叹息一声。</p>

    “李善德乃是刚上任的朝集使,恐怕此事还未能治理好地方,朕怕他调查有误,所以多派一队以防错过此次会。”李世民这话的时候非常严肃。</p>

    不过这事确实需要严肃对待。</p>

    事关天下百姓吃饱饭的问题,是历朝历代都想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一个会摆在李世民面前。</p>

    要是因为底下的人办事不利,错过了,恐怕史书上以后能把他李世民祖宗八辈都骂活过来。</p>

    魏征理解了李世民急切的心情,便闭上了嘴不再言语。</p>

    然后李世民忽然有提问道:“玄成、药师,朕刚才看了舆图,并未发现林邑属于隋朝图之内,难道是朕记错了吗?”</p>

    身为开疆拓土的皇帝,怎么允许前朝图内的地盘还没有收回来。</p>

    李靖看过无数的兵书,甚至自己都开始写兵书了,对于这种疆域控制他是最熟悉的。</p>

    “陛下其实林邑属汉朝最先占领,后林邑国创立,数百年我中原王朝都未踏足。直到大业元年正月,前隋将军刘方率军攻下了林邑。”(大业元年就是隋炀帝时期。)</p>

    “什么?”李世民震惊了一下,大业元年他可能年纪还,还真没听过,但细想不对:“可是朕看了前隋的舆图,并未发现此地啊。”</p>

    李靖也是一阵惋惜感慨。</p>

    “大业元年刘方彻底攻下林邑国,并设林邑郡。由于长途跋涉,连日行军,隋军水土不服,导致将士十之四五全都死在了行军过程中,甚至刘方将军也是病逝于途中。”</p>

    “攻下林邑后,隋军发现林邑并非久留之地,而且隋炀帝也没有长期驻扎的意图,便随之任之。直到大业十年的时候,林邑国现任国王范头黎便在没有隋军抵抗的情况下攻占下了所有林邑国土内的城池。”</p>

    这些都是李靖当初辅佐李孝恭去岭南的时候了解到的情况。</p>

    所以李承乾一林邑,李靖皱紧了眉头,印象很深刻。</p>

    李世民听了这些也是感慨无比:“怪不得舆图上没有,恐怕是隋炀帝看不上这个地方吧?”</p>

    顿了顿,他突然笑道:“隋炀帝他错过了一次让百姓能够吃饱饭的会,可这个会就这么留给了朕,哈哈哈。”</p>

    当初的情况李世民不清楚。</p>

    但现在有这么一个会,李世民是不会放弃的。</p>

    要是真的,那么李世民最起码不会跟隋炀帝杨广齐名,额他还是差于隋炀帝。</p>

    毕竟隋炀帝那时是真的杀兄弑父了,他李世民还没那么狠。</p>

    可要是真有占城稻这种作物,唐朝每年粮食能够翻上一番,那也是足够大唐百姓填饱肚子了。</p>

    魏征看李世民这么高兴,就有种他不称职的想法。</p>

    上前一拱:“陛下,此作物太子殿下曾过,可能不能在大唐种植。”</p>

    “什么?”李世民笑容戛然而止,瞬间凝固住了。</p>

    突然有种面前两人在耍皇帝玩儿的感觉。</p>

    不能在大唐种,三个人在这里商量着干什么?</p>

    忽然,李世民想到了八百里加急,刚才张阿难已经拿着两道圣旨出去了,朕的马大唐的马。</p>

    就当李世民想要开口阻拦八百里加急的时候,魏征又开口了:“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不能在整个大唐种植,但可以在岭南道种植。”</p>

    呼!</p>

    峰回路转,李世民吓了一跳。</p>

    岭南道能种也是好的,总比不能种好。</p>

    随即他便阴沉着脸道:“玄成,药师你们能把话完吗?”</p>

    “可以。”魏征拱了拱,开始把李承乾原话复述给了李世民听。</p>

    听完之后,李世民眉头皱的更紧了。</p>

    收回林邑?</p>

    可刚才听了李靖的话,好像大唐人不适应那边的水土,要驻扎军队,是不是有些困难?</p>

    李靖也想到了这一点:“魏仆射,昨夜老夫想了一夜,如果要驻扎林邑的话,恐怕十六卫不行啊,我们这边的将士适应不了林邑那边的水土。”</p>

    这一点魏征刚才就想到了,皱着眉道:“这事还需要询问太子殿下,那本古籍中是如何记载的。”</p>

    “当初汉朝是如何统治林邑的,这些都是需要翻阅古籍才行。”</p>

    “甚是。”李靖也点了点头。</p>

    汉朝距离大唐都好几百年了。</p>

    当初他们能够统治,为什么大唐不行?</p>

    李世民当下就开口:“张阿难,把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等等,还有弘文馆和国子监的博士们全都喊过来。”</p>

    一口气报出来二十几个人的名字。</p>

    几乎抵得上上朝时的半数人了。</p>

    魏征和李靖也没有阻止,因为这些人除了是李世民的谋士,就是一些博学大儒,或许能够解决这些问题。</p>

    同时也是深知李世民是个急性子,虽然没有调查清楚,但林邑曾经既然是汉朝和隋朝打下来的地方,他李世民就必须拿下。</p>

    不管林邑到底有没有占城稻,李世民已经深深把这个国的名字列在了自己开疆扩土的本本上了。</p>

    打不过突厥,难道还打不过林邑这个国吗?</p>

    而且李世民也听魏征转述了李承乾的话,意思就是拿下占城稻,两年后就能出兵突厥。</p>

    这么好的会,身为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亚洲州长、东半球话事人怎么可能放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