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李世民最终还是决定让太子李承乾上朝来关于科举的问题。</p>
而李承乾听见来传话内侍复述的话,也是一脸懵逼。</p>
“不是这么快的吗?”李承乾在震惊唐朝的办事效率这么快的嘛?</p>
昨夜才完的事情,今日朝堂便开始讨论了,似乎听内侍的语气好像很着急的样子。</p>
丝毫不知昨夜他这番话的时候,基本上大唐重臣几乎都在场。</p>
几个派系的领军人物也是倒了个七七八八的样子。</p>
在李承乾前往崇教殿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安抚好了国子监的大儒们,好歹,这才让孔颖达几人满意。</p>
他们其实也知道魏征的意思,只是火烧到自己头上,总要挽回一些面子。</p>
现在皇帝陛下都已经对他们服软了,在得寸进尺恐怕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p>
“太子殿下到。”一声内侍的传唤声传遍了整个崇教殿。</p>
一个九岁的孩子,龙行虎步的走进了大殿之内,丝毫不惧周围一群人的目光,特别是五姓七望那些仇视的目光。</p>
如果李承乾真的出了什么,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他们招揽的那些人才怎么办?</p>
“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承乾很狗血的舔了一波李世民。</p>
没办法,这个时候只能找大腿抱了。</p>
不然待会儿要是出了什么事,他可不敢保证自己的身体能够应付。</p>
这个时候的李承乾还不知道,支持他的人已经超过了朝堂半数。</p>
而听见李承乾如此恭维的话,所有大臣纷纷嘴角抽抽。</p>
这还是那个传中嚣张跋扈的太子吗?</p>
怎么上来就是喊万岁?</p>
挺礼貌的啊,而且这个万岁,让人听着就舒服,自己要是皇帝听见这话肯定开心。</p>
如同大臣们想的一般,李世民确实非常的开心,笑吟吟对着李承乾隔空抬了抬。</p>
就像是有种老父亲溺爱自己儿子的态度。</p>
加上李承乾这几天除了气他,似乎办的事都让他非常满意。</p>
曲辕不对,现在应该叫做贞观犁。</p>
还有考察长安学子,提出的科考问题。</p>
虽然比较极端,但确实也是映射了大唐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p>
“太子起来吧。”</p>
“谢父皇。”李承乾站直了身体,左右看了看发现大家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自己,微微蹙眉:“父皇叫儿来是有何事?儿还打算去读一会儿书呢。”</p>
额</p>
听着李承乾自己要去读书,李世民脑中是一万个不信。</p>
包括曾经担任李承乾的那些老师们,也是满头黑线,什么时候太子殿下如此用功了?</p>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装乖卖萌的样子,嘴角抽了抽:“朕听大臣们,昨夜你在如意楼”</p>
话还没完,李承乾立马作出了惊恐的表情。</p>
“父皇,儿去如意楼只是单纯的看看长安学子,听昨夜如意楼有诗词会,所以儿只是想去凑凑热闹,并没有做出其它事情。”</p>
这番解释,李二和大臣们满头雾水。</p>
李世民额头三根黑线:朕什么时候你做了其它事情?</p>
孔颖达众人:太子殿下,您忘记昨夜是有多潇洒的将在场的人全骂了吗?</p>
程咬金等武将:太子殿下您这身板,就算有想法,好像也做不了吧?</p>
。。。。。。</p>
“咳咳。”李世民也想到了程咬金龌龊的思想,掩饰尴尬的咳嗽了两声:“太子,朕并不是问你去如意楼干什么,而是昨夜你在如意楼指出科举制度有问题,请问有什么问题?”</p>
哦,原来是这事。</p>
李承乾松了口气,长孙皇后那是溺爱自己所以好忽悠,李二可是恨死自己,并不好忽悠。</p>
还好不是提这件事。</p>
顿了顿,仔细想李世民提出的问题,李承乾才慢慢开口:“父皇,从隋炀帝开科举以来,科举制度并不完善,首先就是各个世家在朝廷中的官员几乎遍布了所有的府衙,礼部或者户部都有他们的人吧?”</p>
这一点众大臣纷纷点头,有一些还偷偷的去看五姓七望的官员。</p>
五姓七望官员脸色非常难看,知道大事不妙了。</p>
从李承乾能够出这句话来,他们就知道才九岁的太子恐怕背后有高人指点,不然一个九岁的孩子,没有参与朝堂之事,哪怕是天才也不可能了解的如此清楚。</p>
背后的高人,王珪是反应最快的,立马抬头看向了李世民。</p>
他认为李承乾背后的高人肯定是李世民。</p>
</p>
当今陛下可不是第一次跟五姓七望作对了,现在推太子殿下出来之事有些话一个孩子出来并无大碍。</p>
真是好计策。</p>
就当王珪已经相信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李承乾继续道:“父皇,这些考生好与不好父皇根本不得而知,至于考试的文章,这些官员随随便便可以把人的名字给换了,认为好的文章换给他们自己的门生,这样作弊的段恐怕历届科举层出不穷吧?”</p>
咣!</p>
五姓七望部分世家的官员脑袋就像是受到了重击一般,因为这种事他们可没少做。</p>
要是真的查,也不是没有地方可查。</p>
李世民听见这话脸色都黑了,实在没想到</p>
掌管礼部的唐俭,一脸懵逼。</p>
身为礼部尚书唐俭,对此事是一概不知,一向都是交代给</p>
“陛下。”唐俭虽然一头雾水,可还是站了出来承认道:“臣不知太子殿下所之事。”</p>
“哼。”</p>
李承乾瞥了眼跟太上皇差了十来岁的唐俭冷哼一声,上前两步问道:“唐尚书,孤要是没记错的话,您的爵位是莒国公吧?”</p>
大臣们都非常好奇,好端端的怎么问起了唐俭的爵位?</p>
难道</p>
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众臣纷纷都低下了头。</p>
爵位可是他们光耀门楣的身份,更是开国功臣的象征,此后恐怕很难有人会被封国公了。</p>
因为这批国公都是开国重臣。</p>
唐俭瑟瑟缩缩一番,才点点头:“是。”</p>
不知道面前年纪的太子殿下到底要干嘛,唐俭表示内心有些慌。</p>
“嗯。”</p>
李承乾微微颔首,略作可怜的看着唐俭。</p>
因为他历史上记得李靖突袭颉利牙帐的时候,唐俭正在颉利牙账内谈外交事宜。</p>
不料李靖带领三千骑兵来袭,差点把唐俭老命丢在了突厥。</p>
所以唐俭在有生之年都把李靖当成为了生死仇敌。</p>
“父皇。”</p>
李承乾转身对李世民道:“唐尚书肯定是日益操劳突厥事宜,导致科举一事有些疏忽,不如直接询问裴司空吧?”</p>
“裴司空是武德老臣,而且在武德年间负责过不少的科举事宜,他肯定非常清楚科举作弊的操作吧?”</p>
完,李承乾不怀好意的朝裴寂抛了抛媚眼。</p>
闻言的裴寂整个人精神一怔,不敢置信的看向了李承乾。</p>
人家唐俭是不吗?那是不敢。</p>
他不你给人家找借口,把这事丢给老人家?</p>
裴寂就差当场对着李承乾口吐莲花了,哪怕李承乾是太子,他也忍不了了。</p>
对李承乾的眼神,裴寂多有挣扎,似乎在:太子殿下,我还管着您的作坊呢,把我推出去是不是不太好?</p>
李承乾并未读懂裴寂眼神,而是稚嫩一笑:“裴司空,作为大唐柱石,岂能看着这些奸佞人败坏朝纲?”</p>
“您放心,日后谁要是敢找你麻烦,你就来找孤,孤倒是看看这群人是不是真的无法无天,真敢对孤做什么。”李承乾这话的时候笑容渐渐消失,变得狰狞起来看着底下一群五姓七望的官员,露出阴险的微笑:“孤要是出事了,相信父皇会带领着铁骑踏平他们,一个太子换整个大唐清静也是非常划算的。”</p>
当然这话李承乾也只是而已,他可不舍得牺牲自己。</p>
李世民听见李承乾的话,心头也是一怔,想要开口,可终究是没有出来。</p>
五姓七望是什么样的人,他李世民很清楚,别一个太子了,恐怕皇帝都敢下。</p>
转念一想李承乾还是个孩子,五姓七望就算真有气,也不至于跟一个孩子置气吧?</p>
裴寂听了李承乾的话,内心在做争斗,良久之后才捧着笏板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陛下武德年间科举考试,却有非常多的作弊段。如同刚才太子殿下所,光换个名字,原本写出好文章的学子只能落榜,这样的段就不下于十几起。”</p>
“要是实在没有好的文章,臣所知还有人会在考试后代写,这样中榜几率也会高很多。”</p>
哗!</p>
一部分大臣也只是猜测。</p>
可当裴寂出来的时候,他们都不敢想五姓七望的人胆子也太大了,代写改名都能够做得出来。</p>
这可不只是作弊,都算是欺君了。</p>
李世民的脸也是彻底黑了,没想到武德年间竟然有这么多的段,果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p>
当年隋炀帝创办科举是为了躲避世家挑选寒门学子入朝为官来对抗世家,可最终世家用各种段还是把寒门学子拒之门外了。</p>
正所谓:朕心甚痛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