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云松令 > 第三十章 名为“生”的希望
    (注:方言部分,作者参考了太平话的部分语法和发音,但作者不是安徽人,不会吴语,不保证全写对了,有错特别离谱的请戳我,没特别离谱的就凑合看吧)</p>

    “阿(我)看嗯空空的,从伊(这)到山下还要走好几个时辰,嗯没有水,会很难走。”</p>

    那人如是道,音量不高,语气中却隐隐含着几分关切。</p>

    苏长泠循着那动静诧然回头,只一眼便瞧见了那背着竹篓的中年农妇。</p>

    她像是要到山那边走戚访友去的,背上的竹篓顶上封着两层红布,身上穿了套农家人平日轻易不会拿出来外穿的绣花衣裳——满是老茧、五指粗壮的掌中举着只装了清水的葫芦。</p>

    “啊姑娘,嗯长得真漂亮!”那农妇仿佛被苏长泠的模样惊艳到了,由是眼中霎时满溢了浑然不加掩饰的欣赏与赞叹,“和画里的仙人一样。”</p>

    “对咯,把(给)嗯水。”农妇着将那葫芦又朝前递了递,面上绽开个苏长泠从未见过的、干净质朴而满含大地气息的笑。</p>

    其实年过不惑、又常年要在田头地里劳碌耕作的农妇,样貌自然不会太过好看——她的皮肤不够光滑细腻,头发也不似寻常姑娘们一般的乌黑油亮。</p>

    但她脸上的那个笑容,却偏生像带着什么奇特的魔力——教人无端想起春雨过后满是潮意与泥土气息的大地,厚重,开阔,满带生。</p>

    “谢谢您,大娘。”苏长泠被那样的笑晃花了眼睛,半晌方慢悠悠转回过神来,“但水就不需要了——我还不渴,谢谢您的好意。”</p>

    “别呀,嗯伊会不渴,等下渴咯就好找不到水咯。”那农妇闻言瞳中不禁闪过一线焦急。</p>

    她低头想了想,片刻忽拍着脑门作一派恍然大悟状:“哦——阿晓得咯,姑娘,嗯莫怕,伊个葫芦是阿上山前刚做出来的。”</p>

    “阿没用它喝过水——是干净的,嗯就放心收着吧。”</p>

    “不不,您误会了,大娘,我不是因为这个”苏长泠摆,想要解释自己是个修士,又不知该如何开口,索性叹息一声应承下来,顺带又跟着这农妇道了个谢,“罢了,多谢。”</p>

    “不过,大娘,您把这水给了我,您那还能有水喝吗?”</p>

    “有的,有的。”那农妇连连点头,一面耸肩晃动了竹篓边挂着的另一只发旧了的水葫芦,“嗯看,阿还有个葫芦。”</p>

    “再个,阿常年走伊条路,阿晓得哪里的泉水人能喝得。”</p>

    “姑娘,嗯莫忧心阿。”农妇边边笑眯眯弯起眼睛,她眼尾的纹路被牵动着向上弯翘,恍惚如春日里田埂边刚冒头半寸的草。</p>

    “好。”苏长泠颔首,难得因与一位萍水相逢的妇人多了几句话,而拘谨且不知所措。</p>

    她本想伸帮那农妇背一背身上的竹篓,孰料那农妇却只笑着她早已习惯了这点重量。</p>

    百步云梯最险峻处陡得近乎像要直直垂在那万丈石壁上,寻常人过此天险往往需得脚并用,轻巧踩上了那石阶的苏长泠回眸看了眼已然用上了双的农妇,想了想,终竟足下一转,借力蹬上山壁,三两下便绕到了农妇后方。</p>

    ——并一把托举住了那瞧着就颇有些重量的竹背篓。</p>

    “嚯!姑娘,嗯有伊飞檐走壁的功夫,咋还要来爬伊百步云梯呀!”冷不防被少女这一给震到了的妇人惊讶不已,苏长泠闻此对着她浅笑着牵了下唇角:“没爬过,想来试试。”</p>

    </p>

    “大娘,您继续往前走罢,篓子我帮您托着。”</p>

    “好,好,谢谢嗯。”那农妇迭声道谢,有人帮着她在后头托着篓子,后半段石梯爬得竟是比前边还要快些。</p>

    待到那百步云梯攀到顶头,二人早已多上了三分熟络,苏长泠亦从农妇口中得知,她背着背篓翻山越岭,是为了探望她嫁去了山那头的女儿。</p>

    “阿女女(女儿)上个月刚生咯个囡。”农妇提起女儿,眼中尽是慈爱与思念的光,“阿给她们拿咯家里做的烧饼鸡蛋,红糖,腊肉,还得阿给她们新裁的衣裳。”</p>

    “阿要去山那边看阿的女女和孙孙。”</p>

    “也不晓得孙孙长得像阿女女,还是像佢(音‘渠’,第三人称‘t’)爹爹。”</p>

    “姑娘,谢谢嗯帮阿托着得篓子,阿要朝那边去了——嗯一路心,注意山路!”</p>

    岔路口,要下山了的农妇挥与苏长泠告别,少女看着她那并不年轻,却仍旧满是生气的面容,本就颤动了的心脏变得越发颤抖。</p>

    ——她还记得她讲到女儿时满目爱意的样子,记得她那双被劳作催得衰老却依然黑亮的眼珠。</p>

    最关键的,她在她提到孙女时眼睛里迸发出来的、先前她从未注意过的奇特光芒——那是人类对新生命最本能的向往,是一种名为“生”的希望。</p>

    “大娘,您也一路平安。”苏长泠的嘴唇微微翕合,又在那农妇转身时,于她身后凌空画下了两道的符文——它们中的一道能替她减轻些身上的重量,另一道则能保着她不会受到山中自有的阴煞困扰。</p>

    所以,人间还有些什么呢?</p>

    苏长泠漫无目的地在山中四处闲逛,不时东碰西碰地薅折下一两根泛了黄的草。</p>

    青狮石边上那株五百来岁的老松树已稍微有了些灵智,长得活似个支着胳膊迎人的跑堂哥。</p>

    峡谷里的枫叶红了才刚两分,金绿橘赤四色相互错落着,望着倒也还挺赏心悦目。</p>

    始信峰那头山道崖壁上歪着棵才八十多岁的树,枝干不粗,竟已隐约有了些想探海翻天的影子</p>

    所以,人间到底还有些什么呢?</p>

    下了山的苏长泠思索着走进附近的镇,明明看着还没山中任一个山谷大的地方,街上却热闹得全然出乎了她的意料。</p>

    她定定抬眼望着巷子里奔跑嬉闹着的孩童和街头晒着太阳的老翁,听着耳畔不时传来的、贩们高亢的叫卖声响。</p>

    她看妇人们围坐在家门口,一面闲聊,一面织补着中的衣裳,看往来的男人们担子里装满了木柴或米粮</p>

    西斜的日头为整座镇慢慢镀上鎏金的余晖,她看着眼前真切而不再虚幻的万家烟火——</p>

    忽然便想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