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皇祖父立即降旨,立我为皇太孙,登基称帝,承继皇位!”</p>
此话清脆响亮,却如惊雷般在众人脑海中炸开。</p>
大殿之上,百官瞬间震惊得瞠目结舌,用难以置信的目光注视着朱允熥。</p>
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p>
刚刚朝堂上正在商议立储之事。</p>
太祖询问谁能被立为储君?</p>
这本是早已决定好的事情,私下里太祖已给几位重臣暗示。</p>
大家都心里明白。</p>
今日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p>
公开讨论不过是走个程序。</p>
表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是顺应民意,众望所归。</p>
陛下顺应天命,采纳贤士建议,册立储君。</p>
谁料刚一开始讨论,皇孙朱允熥便站出来,要求立自己为皇太孙。</p>
还声称要立刻登基称帝,继承皇位。</p>
他是不是疯了?</p>
朱允熥神色平静,直视上方的朱元璋,毫无畏惧。</p>
他并非不害怕,而是已经无路可退。</p>
穿越到明朝,成为朱标的儿子、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熥。</p>
刚穿越就得知父亲朱标已死,朱元璋更打算立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允炆为储君。</p>
深知历史的朱允熥知道,他必须阻止这件事发生。</p>
如果任由事情按照历史轨迹发展下去,朱允炆登基称帝,朱棣起兵造反造反,靖难之后,他朱允熥也会受到牵连,被软禁于凤阳,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去。</p>
这个结局他无法接受。</p>
退一步讲,就算他利用对历史的了解,抢先一步帮朱允炆设法除掉朱棣,阻止靖难之役发生,可凭朱允炆的能力,能掌控好大明江山吗?</p>
答案是否定的!</p>
大明十六位皇帝中,若论能力,恐怕那位土木堡的战神、被称为门天子的朱祁镇,即便品行不佳,也要比朱允炆强出许多。</p>
朱棣能够成功发动靖难之役,固然因为他英勇善战,但更重要的是朱允炆的配合。</p>
换作另一个人当皇帝,朱棣绝不可能成功。</p>
朱允炆能力不足,即使没有朱棣,也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或者发生其他事件让大明陷入混乱。</p>
王朝初建,民心尚未完全归附。</p>
此刻的大明,急需一位强势的君主,而非朱允炆这般无能之辈。</p>
朱允熥更是不愿因自己而受到牵连。</p>
眼见朱元璋被朱允炆伪装出的温良恭谦所迷惑,决意立其为皇太孙。</p>
一旦定局,便难以逆转。</p>
朱允熥来得太晚,没会让朱元璋逐渐改变看法。</p>
今日早朝,他索性豁出去了。</p>
大不了就是一死。</p>
死了不定还能重来。</p>
怕什么?</p>
再,朱元璋虽然对大臣苛刻,对自己子孙却颇为宽容。</p>
换作其他皇帝,他这样的话,恐怕当场就会下令斩首。</p>
但朱元璋或许不会。</p>
“放肆!”</p>
“狂妄!”</p>
“悖逆之言!”</p>
</p>
半晌后,群臣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纷纷指责。</p>
御史王朴出列奏道:“启禀陛下,臣要弹劾皇孙朱允熥。此子口出狂言,冒犯长辈,无视君父,请陛下严惩。”</p>
朱允熥冷哼一声:“如今的陛下是我祖父,怎能称君父?这不是乱了辈分吗。”</p>
“你学富五车,这点道理都不懂?不如回家多读几年书。”</p>
王朴气得语无伦次:“你你”</p>
“朱允熥,不得无礼!”</p>
一声震天响喝,如雷霆般轰入朱允熥耳中,让他耳膜隐隐作痛。</p>
这声音何其可怕。</p>
转头一看,发声者竟是大明开国名将、他的舅姥爷——凉国公蓝玉。</p>
“兔崽子,毛都没长全,胆子倒不。”</p>
“要怪就怪你爹和你祖父太宠你了,竟让你敢在朝堂上,对着文武百官大放厥词,我看你是欠教训了。”</p>
“还不赶紧向你祖父认错,信不信我给你一巴掌!”</p>
洪亮的声音让整个大殿嗡嗡作响。</p>
但朱允熥从蓝玉的话中察觉到了维护之意。</p>
蓝玉话中的潜台词都是他刚才的要求不过是孩子不懂事,胡八道。</p>
把事情往家庭内部矛盾上引导。</p>
孩子被宠惯了,难免会有些无法无天,不懂规矩。</p>
教训一下就好,不必太过认真,更别拿国家大事来较真。</p>
这反而是在保护他。</p>
“看来蓝玉比我想象的要聪明啊!”朱允熥心中暗自思索。</p>
突然发生这样的变故,蓝玉能立刻表现出愤怒的样子,不动声色地用言语帮助外甥孙摆脱困境,这种心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p>
很快,朱允熥就释然了。</p>
跟随老朱打天下,南征北战多年,从基层一步步升到大将军,在朝堂武将中位居顶端的凉国公,怎么可能会像表面看起来那样有勇无谋呢?</p>
蓝玉是王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常氏早年嫁给太子朱标,生下了朱雄英和朱允熥两个儿子。</p>
朱雄英早年去世。</p>
从亲疏关系来看,老朱众多子孙中,只有朱允熥和蓝玉关系最近。</p>
相比之下,朱允炆并非常氏所生,中间隔了一层。</p>
所以蓝玉自然要护着朱允熥。</p>
此时第一个站出来指责他,正是出于这个原因。</p>
但朱允熥却不领情。</p>
老朱为什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不是他呢?</p>
如果按照立嫡的原则,他朱允熥才是朱标真正的嫡子。</p>
朱雄英死后,朱标去世,他本应被立为皇太孙。</p>
朱允炆虽然比他年长,却是庶出。</p>
可是老朱却下旨将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扶正,给他强加上嫡长子的身份,立他为皇太孙。</p>
这固然有朱允炆会演戏,表现得孝顺恭敬,深受朱元璋喜爱的因素。</p>
更重要的原因是,吕氏的父亲只是太常寺卿。</p>
身为文官,没有兵权,不会对皇帝构成威胁。</p>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登基后,不用担心外戚干预朝政。</p>
相反,若立朱允熥为皇太孙,他背后的常家和蓝家都是开国功臣。</p>
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很大,门生故吏遍布军队。</p>
如果太子朱标还活着,凭借他的威望,完全可以压制住常家和蓝家。</p>
不仅不会造成祸患,还会成为朱标中的两把利剑。</p>
可朱标已经去世,朱允熥能控制住常家和蓝家吗?</p>
那些骄横的将领会服从这个孩子的领导吗?</p>
时间一长,这些人难道不会产生异心吗?</p>
经过反复考虑,老朱不敢冒险,最终选择了朱允炆。</p>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p>
这些人都可以尽皆处斩,以清洗朝廷。</p>
同时,要重用马皇后的家族以及与其相关的文臣。</p>
这些人并无军权,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p>
朱允熥虽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也算略有涉猎,曾深入思考过太祖的意图。</p>
来到这个时代后,这几日的经历,再次验证了他的理解。</p>
蓝玉此刻的表现,在太祖眼中,无疑会更加坚定了他不立朱允熥为皇太孙的决心。</p>
能让这样一位长辈被当面呵斥、甚至扬言掴耳光,这样的人又怎能成为储君?</p>
如果真的立他为储君,将来他登基称帝,蓝玉还会保持这种态度吗?</p>
君主的尊严何在?</p>
若连朝堂都无法震慑,又怎能统领这片广袤的土地?</p>
蓝玉自然属于自家阵营。</p>
但一个桀骜不驯且难以驾驭的蓝玉,只有死路一条。</p>
</p>
太祖驾崩之前,必会将其除之。</p>
蓝玉死后,朱允熥便再无可能被立为储君。</p>
欲救蓝玉,必先使其屈服。</p>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救下蓝玉。</p>
这也是在自救!</p>
朱允熥直视蓝玉,缓缓上前。</p>
忽然,他猛然出。</p>
“啪!”</p>
清脆的耳光声响起,重重地落在蓝玉脸颊之上。</p>
</p>
</p>
朝堂上一片沉寂。</p>
这一刻,所有人屏息凝神,呼吸仿佛停滞。</p>
这是凉国公啊!</p>
如今的大明刚建立不久,文官势力尚未壮大。</p>
功臣勋贵们才是真正的权势核心。</p>
蓝玉身为武将之首,又是皇亲国戚,跺一跺脚就能让整个朝堂震颤。</p>
更何况朱允熥还是他的外甥孙。</p>
从礼法与身份来看,他怎敢动打自己的舅姥爷?</p>
文武百官无不震惊,瞪大双眼,几乎无法置信眼前的一切。</p>
上方。</p>
朱元璋眸中闪过一丝精光,迅速消失。</p>
他的面容依旧威严如初,静观事态发展,未发一言。</p>
至于内心所思,外人不得而知。</p>
蓝玉愣住了。</p>
完全愣住了。</p>
猝不及防的一巴掌,把他打得措不及。</p>
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p>
领兵抵达边关时,守门的将领未能及时打开城门,他竟敢命令士兵破关而入。</p>
就连元顺帝的妃子,他也敢抢走!</p>
他怎会遭受这般羞辱,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被狠狠掴了一巴掌。</p>
打他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亲外甥兼孙。</p>
然而,就在蓝玉准备发作之际,却见朱允熥指着他的鼻子,严厉质问道:“蓝玉,你可知罪?”</p>
“知罪?我我有何罪?”</p>
一边捂着被打的脸,蓝玉一边辩解。</p>
若换作别人,他早就挥拳还击了。</p>
朝堂之上又如何?</p>
别人能动打他,他蓝玉难道就不能还吗?</p>
但看着眼前的外甥孙,蓝玉罕见地压制住内心的冲动。</p>
平日在外甥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惹他生气,今日这是怎么了?</p>
蓝玉想听他看,到底有什么理由。</p>
反正要报复,有的是会。</p>
面子已经丢尽,找回颜面势在必行。</p>
否则,他就不配叫蓝玉。</p>
外甥孙又怎样?</p>
如此不敬长辈,这子简直该教训。</p>
“私底下,我确实该称你舅姥爷。可在朝堂之上,讨论国事,不是私下叙亲情的时候。”</p>
朱允熥拱向上。</p>
“我是皇爷爷亲自册封的郡王,而你不过是个凉国公。”</p>
“论爵位,我比你高出一级。”</p>
“朝廷有规矩,国家有制度。”</p>
“按照规矩制度,你应该对我行礼。”</p>
“可你无视尊卑,对我大声呵斥,这是第一条罪状。”</p>
“再者,我是皇爷爷嫡长孙,正宗血脉,你身为臣子,应当效忠皇室。”</p>
“倘若皇爷爷立我为储君,日后我登基称帝,你还想倚仗舅姥爷的身份欺压君主吗?”</p>
“这分明是欺君罔上,毫无臣子之德!”</p>
蓝玉瞪大眼睛,怒视着他,显然对这些话十分不满。</p>
朱允熥停顿片刻,忽然话锋一转。</p>
“你素来嚣张跋扈,行事违法,御史多次弹劾,大臣们也有微词。”</p>
“皇祖父虽未严惩于你,仅略作责备,却仍处处护佑于你。”</p>
“你可明白其中缘由?”</p>
“其一,念及你多年征战南北,功劳卓著,劳苦功高。”</p>
“其二,则盼你能继续为大明效命,为朱家后辈尽力,成为守护大明江山、庇护朱氏子孙的重臣。”</p>
“这般,只要朱家子孙掌控江山一日,便有蓝家享不尽的荣华富贵。”</p>
“君臣相惜,世代忠诚,亦是一段传世美谈。”</p>
“我朱允熥身为皇室子弟,纵有失误,亦唯有皇祖父与宗人府能教诲于我。”</p>
“你有何资格在此喧哗?”</p>
“你恃功自傲,不敬皇室,已是大罪。”</p>
“今日当着皇祖父之面,你尚敢轻视我等皇室血脉,公然挑衅,妄言掌掴。”</p>
“待皇祖父驾崩,新帝即位,谁能约束你?”</p>
“即便皇祖父宽容你,后代朱氏子孙又怎能容忍你的放肆?”</p>
“你今日树立恶例,他日蓝家后人又如何对待朱家?”</p>
“若朱家子孙无法容忍你的骄纵,你与蓝家后人又将如何自处?莫非欲举兵**?”</p>
“如此,恐连皇祖父也无法再忍,为江山社稷、天下百姓计,不得不狠下决心,在驾崩之前除去你,以保大明江山永固,免百姓受战乱之苦。”</p>
“你迫使君主行此不义之举,让陛下痛心疾首,岂是为人臣者所为?你还不认罪吗?”</p>
轰然巨响!</p>
犹如晴天霹雳。</p>
蓝玉呆立原地,冷汗直流。</p>
他并非愚钝之人。</p>
装出一副嚣张跋扈的模样,固然与其性格有关。</p>
但更重要的是,他想以此自毁形象。</p>
功高震主,岂能长久?</p>
蓝玉以为自己战功显赫,应效仿历史上的名将,主动犯些过错,以免被猜忌。</p>
在朱元璋多次警告却未施以重罚后,蓝玉愈发坚信这一点。</p>
久而久之,这已成为他的习惯。</p>
无论面对何人,皆是如此。</p>
此刻听朱允熥剖析得透彻,顿时醒悟。</p>
对啊!</p>
在外人前耀武扬威,实则是一种“自损”之举。</p>
或许老朱嘴上责备,内心却未必不喜。</p>
不过,在皇子皇孙面前如此放肆,则是另当别论。</p>
这表明朱家子孙奈何不了他。</p>
更何况,如今太子朱标已然辞世。</p>
若老朱觉得后辈无法驾驭这位凉国公,他还能安然存于世间吗?</p>
想到这里,蓝玉怎会不冷汗直冒?</p>
纵使他在沙场历经百战,从未有过惧意。</p>
唯独对老朱,是发自心底的畏惧。</p>
这位大明开国之主,在蓝玉眼中,远胜任何妖邪鬼魅。</p>
蓝玉抬起头,望向高座上的老朱。</p>
只见对方也正注视着他。</p>
目光锐利,仿若能洞察他的一切隐秘。</p>
咚的一声!</p>
蓝玉庞大的武将身躯猛然跪下。</p>
他重重叩首。</p>
“陛下明察,臣蓝玉纵使赴死,亦不敢对大明皇室有半分不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