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一切皆在朱由检的精妙谋划之中。</p>
他派来的新将领迅速且有条不紊地接管了部队,各营被打乱重组,却未激起半点波澜。</p>
令人意外的是,士兵们非但没有抵触情绪,反而对这位铁血皇帝生出由衷的敬佩之情,军营中处处可闻\"陛下圣明\"的赞叹。</p>
</p>
这日清晨,洪承畴难掩兴奋,步履匆匆地赶到皇帝行辕。</p>
君臣礼毕,洪承畴直奔主题。</p>
“陛下,队伍整合之后,军心振奋,士气如虹。此刻正该乘胜追击,与建奴决一死战。若调度得当,必能重创敌军,使其十年之内再难为患”</p>
“章度,赐座!看茶!”</p>
朱由检放下中的军报,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p>
待洪承畴坐下,才道,“洪卿所言正合朕意。不知爱卿可有具体方略?”</p>
洪承畴一怔,随即意识到皇帝是在考校他。</p>
他沉吟片刻,道:“陛下,臣以为,咱们不妨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以前,建奴兵围锦州,围点打援。如今,咱们也兵围广宁,同样以围点打援之法,借助火器的威力,将来援的后金军全部绞杀于广宁城下。”</p>
朱由检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期待,轻声道:“具体。”</p>
洪承畴接过内侍奉上的茶盏,继续道:“陛下,咱们可先集中力量强力拿下西平堡,如此一来,便能断了广宁南翼的重要屏障。随后,再逐步扫清广宁周围的坛坛罐罐,让广宁变成一座孤城。”</p>
“臣敢担保,皇太极必定会倾力救援广宁。毕竟多尔衮败退后入驻广宁,济尔哈朗退守西平堡,他们二人皆是后金最为得力的帅才之一,皇太极断然不会对他们置之不理。而且,他若放弃救援,国内反对他的势力必然会抬头”</p>
朱由检轻轻摇头,茶盏中漾起的雾气模糊了他深邃的目光。</p>
“计策虽好,却非朕所欲。朕此次御驾亲征,并非是想慢慢消耗后金军的力量,而是要一战定乾坤,让建奴从此再也翻不起身来。”</p>
洪承畴不禁一愣,面露疑惑之色,“陛下的意思是?”</p>
“朕已经暗中派人四处散布消息,大明皇帝刚愎自用,御人无能,胡乱斩杀武将。而且整合边军之时,胡乱安插亲信,根本不信任任何将领,致使大明军营中怨声载道。”</p>
朱由检微微停顿,接着又道,“还有,在高桥战役中,大明军的火器,弹药消耗极为严重,粮草供应也难以接续。如今大明皇帝踟蹰不决,有班师回朝的打算,却又不甘心不扩大战果”</p>
“陛下这是”</p>
洪承畴起初一脸茫然,忽然间恍然大悟,眼中精光乍现,“示敌以弱,诱其深入,请君入瓮,聚而歼之”</p>
朱由检点点头,进一步阐述道:“洪卿可在各处驻扎重兵,摆出一副防御的姿态,给皇太极造成一种我军不思进取的错觉。”</p>
“还有,每天都撤兵。失地收复,边军陆续撤退,这很合理吧?”</p>
洪承畴眉头微皱,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做出撤兵假象?”</p>
朱由检摇摇头,神情严肃道:“要实打实地撤,皇太极那般精明,可不好糊弄。若做得不够逼真,他必定不会上当。”</p>
</p>
“边军撤走之后,这里将会减少近十万兵力,皇太极怎会放过这样的会,很可能会将锦州城当作第二个土木堡。而朕,便在锦州张开牢笼等着他。”</p>
“陛下,万万不可啊!若撤走这么多人马,锦州岂不是成了险地?”</p>
洪承畴把头摇个拨浪鼓。</p>
他清楚皇帝这是要以身为饵,可一旦人马减少,锦州真的陷入险境,那他将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p>
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王振。</p>
见洪承畴面露忧色,年轻的天子忽然展颜一笑:“洪卿勿忧。朕在锦州城周围早已埋伏着数万奇兵,只要皇太极敢来,就别想轻易离开。这几日便按照这个部署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吧”</p>
洪承畴望着皇帝那沉稳而自信的侧脸,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信念。</p>
大明辉煌的日子,正徐徐拉开帷幕。</p>
</p>
“哐啷!”</p>
皇太极气得浑身发抖,中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瞬间碎成数片,瓷片飞溅,仿佛他此刻破碎的心情。</p>
“混账!谋划数年,耗资无数的国策,竟被这两个废物一天就败光了。”</p>
皇太极怒目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朕定要砍了他们的脑袋!”</p>
范文程眼珠一转,朝着通禀消息的士兵厉声喝道:“还不快出去,难道要等着皇上砍你的脑袋吗?”</p>
那士兵如蒙大赦,感激地看了范文程一眼,忙不迭地退出大帐。</p>
他心里着实害怕,生怕皇太极正在气头上,会迁怒于他,拿他的人头来平息怒火。</p>
范文程凑近皇太极,低声道:“皇上,这真是个会。”</p>
皇太极一脸疑惑,皱着眉头问道:“范先生,此话怎讲?”</p>
范文程微微躬身,分析道:“如今睿亲王和郑亲王握重兵,这无疑是朝廷的两大隐患。皇上若想将朝堂牢牢掌控在自己中,最起码得削弱他们的兵权,最好是能将他们的兵权收归己有。”</p>
“本来,咱们已将辽东逼得只剩一口气苟延残喘,只需再等一年,辽东便会唾可得。可这次兵败,不仅让明军有了喘息之,还让我大清折损了三万儿郎,这代价实在太过惨重。”</p>
“睿亲王和郑亲王犯下如此大错,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如何向百官交代?”</p>
皇太极何尝不想杀了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绝后患?</p>
可八旗制度和努尔哈赤临终前的遗嘱,就像两道坚固的枷锁,让他不敢轻易动。</p>
但如今,这两个人自己把会送上门来,皇太极心中不免有些动摇。</p>
皇太极沉吟片刻,道:“范先生觉得如何惩罚,方可安抚民心?”</p>
范文程伸做了个向下砍的动作,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低声道:“皇上,唯有如此,方可一劳永逸,彻底消除隐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