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元跟云调聊了一下他昏迷中发生的事情,聊起之前在地下云调为什么那句话。</p>
云调沉默了一下,其实从神情看,他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p>
“他隐瞒了一些事情,”</p>
云调叹气,</p>
“我能确定他不会害我,但我不保证他会对你怎么样。”</p>
隐瞒的事情</p>
祝元想到万璞玉莫名对他大发的脾气,心想难道是万璞玉早就认识陆警官?</p>
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家的案件,还有陆警官提到的十多年前另一起灭门案,会不会万璞玉已经提前知道一些内情。</p>
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要跟着他们来景镇海,还同意留下云调跟祝元再一次下地?</p>
“你感觉他话多,但他总是话留一半,”</p>
云调分析着万璞玉,</p>
“他来到我们身边目的肯定不是单纯的‘帮忙’,总之,你之后多注意他。”</p>
按道理,万璞玉从师父那里继承道阳观,那么找回道阳观丢失的黄泉宝书,他的责任首当其冲。</p>
但他讲出来的,却是“帮”云调的忙。</p>
“得像是你的责任一样,明明他才是新任当家吧?”</p>
或者应该道长?总不能是方丈吧,祝元不是很了解道教的人物构成。</p>
“因为他想让我回道阳观,”</p>
“师祖想让他把我带回去,让我继承道阳观,但他没有为什么。”</p>
如果站在万璞玉的角度想,这挺不公平的。</p>
原来云调师祖看中的继承者是云调,万璞玉就是个中间过渡用的。</p>
如果云调一直生活在道阳观,可能根本没有他什么故事。</p>
又或者老师祖想把云调找回来,但是没算过老天,先一步过世,只能先把当家位置传给身边的万璞玉。</p>
但万璞玉已经把道阳观拿到,师祖的遗嘱只有他知道。</p>
如果他不,也不找到,云调永远都不知道,不是对他更有利吗?</p>
应该不愧是修道的,心思这么直,是他们这种心思龌龊的人比不得的。</p>
万璞玉来的第一天晚上,云调跟他就是在聊这些。</p>
对此云调对此表示了拒绝,他其实连对黄泉宝书都没有心思,只是想以此为线索找到自己父亲。</p>
那就更别什么道阳观了,道观也好,其下的生意也好,他都不在乎。</p>
既然当初他父亲甘愿放弃继承人身份,那现在他也不稀罕。</p>
祝元其实想,他这种心思好像偏偏就很适合修道。</p>
万璞玉没有强求,当然也没有答应他的拒绝,把这个话题暂时搁置下去。</p>
话题又从万璞玉身上聊到陆警官,聊起陆警官欲言又止的案件。</p>
云调提醒祝元,灭门案是很严重的案件,十几年前络已经被充分运用,上不定能查到什么蛛丝马迹。</p>
祝元用上,从马教授所住的城市开始搜索近二十年来的重大案件。</p>
这一查,才发现世界真是比他想象中危险,简单一座城市,二十年里重大杀人案前前后后十几起。</p>
几乎是平均每年都会出现一起了。</p>
祝元想,如果系统的去查,恐怕哪个城市都逃不脱这样的结果。</p>
</p>
而灭门案,也在城市的各个位置发生过好几起。</p>
祝元想到陆警官这个案子自己父亲有参与,那跑不脱就是在自己十岁那一年。</p>
于是他就特意找了这一年,把目光聚焦在姓林的记者灭门的案件上。</p>
这个林记者很年轻,当年跟妻子一起被杀死在自己家中。</p>
因为当时他在休假,直到两天后同事发现他一直没上班。</p>
因为是夏天,前往他家查看时透过门缝都能闻到异味。</p>
同事报了警,警方破门而入,发现林记者夫妇死相极惨。</p>
从现场痕迹推断,凶要么是他们夫妻的熟人,要么是假借某种身份让林记者打开门。</p>
在门口,凶便对林记者下,林记者面部跟前胸皆中刀,但致命伤是从背部的刀口,扎伤动脉。</p>
根据新闻报道中的警方通报,致命伤后,凶又连捅十几刀。</p>
当时正在卧室中的林太太一开始应该是想通过卧室窗户逃生,但不清楚为什么又放弃。</p>
最终,林太太在卧室衣柜前被割喉而死,死后跟林记者一样,前胸又被补刀多次。</p>
凶器没有出现在林家家中,林家也有没形状符合的利器消失,看来是凶带来的。</p>
带着凶器上门,凶是蓄谋作案,下又如此狠,警方怀疑是跟林家积怨已久。</p>
所以警方调查了林家夫妻以及他们家人有没有结仇对象,锁定了一个嫌疑人。</p>
但如今,这个案子不好定义算不算破案。</p>
因为警方锁定了嫌疑人,而嫌疑人畏罪潜逃的表现像是侧面佐证了这一点。</p>
可事到今日,十二年过去,潜逃的嫌疑人依旧没有音讯,变成一桩悬而未解的旧案。</p>
林记者是个报社的记者,虽然当年遇害时年轻,但因为能力出众,当年在行业内也颇具影响。</p>
所以他跟妻子的惨死,当时轰动当地,在络上也引起不的讨论。</p>
时至今日,祝元仍然能在一些论坛站找到热议讨论案件的帖子,只不过时间都不是近年。</p>
不管是多么严重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p>
友对于案件的推理,没有太大的帮助。</p>
祝元没有发现林记者跟马教授有什么关系,想到林记者生前也算个名人,就试着在上搜索他的全名。</p>
很快,一篇标题有着马教授名字的报道映入他的眼帘。</p>
这是一篇关于考古学术讲座的采访报道,林记者也许就是这时候跟马教授认识的。</p>
采访的时间在林家灭门案发生的大约半年前。</p>
祝元仔细阅读了内容,报道通篇围绕考古学这门学科展开,其中并没有提到古董藏品。</p>
那林家的杀身之祸也许并不是这篇报道引起的。</p>
从陆警官的表现能看出,马教授一家的案件跟林家灭门案肯定有关系。</p>
再加上他提起当年林家的案件有祝元父亲的参与,所以祝元一开始怀疑林家被灭门同样是跟黄泉宝书有关。</p>
祝元父亲不是警察也不是侦探,甚至是一个不应该跟警察打交道的“贼”。</p>
但他却参与到一起杀人案中,还跟警察合作,最能解释的就是有利可图。</p>
祝家,是贼也是生意人,“图利”并不算贬义。</p>
祝元看完报道,最后一行浅浅的字标明报道人的名字。</p>
在这行字中,一个万分熟悉的名字撞进他的眼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