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38章 林火旺!这回我看你怎么死!
    在特殊时期,我国的文艺作品发展,几乎是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p>

    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可以是相当的匮乏。</p>

    而从去年开始,各种过去的文学刊物,随着不少文化分子重返岗位后,纷纷开始复刊。</p>

    最早复刊的是人民文学,然后便是诗刊。</p>

    至于像十月、收获、文艺报、月报、青年文学等一系列的报刊杂志,都是陆续在9年以后才复刊的。</p>

    可以,就现在9年来,除了人民文学之外,诗刊便成为了不知道多少文学青年的精神信仰与寄托。</p>

    这不</p>

    新一期的诗刊一到新华书店和邮政所,立马就被早就等在那的文艺青年们抢购一空。</p>

    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知青,爱好文学,喜欢诗歌。</p>

    很多知青们头上不富裕,尽管诗刊一期的定价为03元,他们也都是好几个人你一毛我五分的拼凑起来,才买得起的。</p>

    而拿到诗刊的第一时间,知青们往往会围在成一圈,然后由其中朗诵水平最高的一人,当众翻开扉页,朗诵本期的第一首主打诗。</p>

    这是诗刊杂志复刊后的惯例了,会将本期诗歌来稿当中水平最高的一篇,放在扉页上。</p>

    算得上是高屋建瓴,展现出最好的水平来。</p>

    以往几期的主打诗都很不错,在广大文学青年群体当中,广泛地流传和朗诵。</p>

    但也就那样,并不能成为经典。</p>

    往往上一期的主打诗,很快就会在下一期的主打诗出来后,马上销声匿迹,没有几个人还继续朗诵与传播。</p>

    但是,今天这一期诗刊的主打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亮相,便让几乎所有拿到诗刊的文学青年们,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喜爱之情。</p>

    他们甚至于,迫不及待地要和身边的所有人,分享这一首充满着幸福与希望滋味的美好诗歌。</p>

    “丽!我给你朗诵一首诗歌吧!写得太好了。</p>

    诗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p>

    “不听!不听!诗歌而已,再好还能当饭吃啊?我现在肚子饿,就想要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p>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p>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p>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

    怎么样?这首诗写得好吧?”</p>

    “啊!这首诗歌写得也太好了吧?</p>

    我原本肚子都饿得咕咕叫的,觉得这个世道怎么这么难啊!肚子都填不饱。</p>

    可听了这首诗以后,顿时就感觉到一片光明的未来。</p>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p>

    我还没见过海呢!要是以后有会,我一定要去看一次大海”</p>

    </p>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这一天,甚至接下来半个月,随着诗刊陆续在全国各地发售。</p>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和其作者“钟跃进”一下在全国知青群体当中名声大振。</p>

    尤其是作者钟跃进,以如此朴实无华的笔触用词,却描绘出了如此有希望和幸福的画面与场景。</p>

    立马让无数的文艺女青年,为其心醉与痴迷。</p>

    “这个钟跃进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温暖人心的诗歌,他一定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吧!”</p>

    “真想见见这个钟跃进,他一定长得很阳光很帅气。”</p>

    “诗刊上标注的作者简历上显示,钟跃进今年才岁,是东北某公社的一名插队知青。</p>

    他和我们一样,是知青!</p>

    却如此的有才华,你们看看,能被选上诗刊主打诗的,以往每一期,哪一篇不是文学大家,国内有名大诗人的作品啊!”</p>

    “是啊!这个钟跃进也了不起了吧!</p>

    不别的,就凭借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就足以成为最有才华的知青。”</p>

    “要是我能嫁给钟跃进这样有才华的知青,该多好啊!他会天天给我写诗,用诗歌向我着不完的情话”</p>

    </p>

    丝毫不夸张,这个时候的文艺女青年们,简直是太好“骗”了。</p>

    但凡你会装一点,嘴巴甜一些,再随口来几句“啊!啊!啊!”叫的现代诗歌,保管有一堆的迷妹对你充满着崇拜。</p>

    更不用,你要是真有点真货,在刊物上真发表过诗歌。</p>

    那你完全可以以“大诗人”的身份,行走四方,不管到哪里,都会引得一堆男女知青的疯狂崇拜与追捧。</p>

    甚至都不用你表露出意思来,想要自荐枕席的女知青,都不知道有多少。</p>

    而且更夸张的是,这些女知青们甚至什么都不要求,反而会以此为荣幸。</p>

    魔幻的年代,真是让人匪夷所思。</p>

    但也的确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到九十年代末,是国内文人墨客身份地位最高,活得也最滋润的时候。</p>

    这些读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知青们,被其中的情绪感染着,每个人都非常的激动。</p>

    好多知青,都很想与诗歌的作者钟跃进认识和交流。</p>

    这年头是非常盛行写信与作者交流的,于是一封又一封的读者来信,从全国各地朝着诗刊杂志社寄来。</p>

    因为诗刊上只注明了钟跃进是东北某公社的插队知青,却并没有标出具体的地址。</p>

    所以,读者们想寄信给钟跃进,就只能往诗刊杂志社寄,由杂志社再转交了。</p>

    不过,其中有些知青,本身就认识钟跃进。</p>

    一看这诗刊上的信息是东北某公社,立马就联想到了自己认识的钟跃进。</p>

    虽然像钟跃进这样的姓名很容易重名,但他们还是很激动的,立马写了信寄给红星公社林家沟生产大队的钟跃进,想向他验证一番。</p>

    总之</p>

    即便诗刊杂志社的编辑们,早就已经做好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会大火的准备。</p>

    但是,他们也完全没想到,竟然会火成这个样子。</p>

    因为</p>

    诗刊才发布出去的第一天,早上开始发售,下午的时候,杂志社就已经收到了一麻袋来自京城文艺青年们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钟跃进的信了。</p>

    本来即便是同城的信,最快也得隔天到的。</p>

    实在是寄给诗刊的信太多了,邮政系统直接派专人把一麻袋的信给扛过来的。</p>

    不止于此,各地的新华书店和邮政所,也纷纷打来电话反馈。</p>

    第一,要马上加印这一期的诗刊,往常的五万册,根本就不够卖。</p>

    许多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感动到的文学男女青年,纷纷都向新华书店要求订购一本来收藏。</p>

    这可是以往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似乎全中国的文学青年们,今天都在朗诵与传播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p>

    所以,新华书店要求诗刊杂志社紧急再加印十万册,才能保证供应。</p>

    第二,便是从邮政所系统传来的消息,不仅是京城周边的邮政局,大量的知青买邮票写信邮寄到诗刊杂志社。</p>

    全国各地的邮政系统,都反馈有上百名以上的知青们,看完了诗刊后,就立马买邮票写信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钟跃进。</p>

    “火了!真的火了!主编,爆了!真的卖爆了”</p>

    诗刊杂志社办公室内,副主编田间接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后,兴奋地对主编严辰大声喊道。</p>

    办公室里的其他编辑们,也都一个个欢呼了起来。</p>

    “具体!”</p>

    主编严辰也是心情大好。</p>

    其实他接任诗刊主编,压力也是非常大的。</p>

    作为国内第二家复刊的杂志,还是唯一的诗歌杂志,如果不能做出一点成绩来的话,简直就是文艺界的罪人了。</p>

    所幸的是</p>

    这才复刊不到十期,就挖掘出了一首可以火遍全国的伟大诗歌来。</p>

    “五万册销售一空,新华书店让我们马上再印十万册!</p>

    不可思议啊!主编,一首诗,就让我们诗刊的销量翻了两番了啊!”</p>

    副主编田间兴奋地道,“还有全国各地要给钟跃进寄信的知青,那真的是排起了长队。</p>

    邮政系统的同事友情提醒我们,得准备大卡车来装信了。”</p>

    在场的编辑们,听到这些鼓舞人心的话,一个个也都兴高采烈,觉得这些日子来的加班,真的是没有白费。</p>

    当然,其中最兴奋的莫过于是实习编辑李英了。</p>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她首先挖掘出来的,看到的第一眼就预言将会火遍全国。</p>

    没想到现在真的如她所的,在全国各地都造成了轰动的效应。</p>

    “恭喜你啊!李编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火了,你的那篇赏析,也会跟着火起来的,甚至被收录到我国的诗歌历史介绍里了。”</p>

    “恭喜!恭喜啊!不得不,李编辑你的运气是真的不错。</p>

    我们有些编辑,可能审了一辈子的稿,都不见得能收到一篇这样水平的诗歌投稿呢!”</p>

    </p>

    其他的编辑们,也纷纷祝贺起李英来。</p>

    编辑就类似于“伯乐”,能够发掘出有价值的诗歌,并且火爆全国,可以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了。</p>

    李英也是谦虚地笑着应道:“这和我关系不大,是钟跃进同志有才华,写得好。</p>

    我只是运气好而已,这样伟大的诗歌,不管是哪个编辑看到,也绝对不会埋没的。”</p>

    完,她又转头询问主编严辰道:</p>

    “严主编!那现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影响力已经初显,是否可以考虑让钟跃进同志也成为我们杂志社编辑的一员了呢?</p>

    他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资格了吧?”</p>

    “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已经是现象级的诗歌,极有可能会成为特殊时期后,诗歌流派的代表作。</p>

    足以证明,钟跃进同志本身就具备极高的文学创作能力与素养。</p>

    加上他自身也有进诗刊当编辑的愿望,我个人是非常欢迎他加入诗刊的。”</p>

    严辰点点头,十分认可地道。</p>

    “那我现在以诗刊的名义,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火,以及这个好消息,都写信告诉他?”</p>

    李英也是个急性子,她觉得,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好消息都告诉钟跃进,让他也好好高兴高兴。</p>

    </p>

    “嗯!没问题。</p>

    只不过,对他的实地考察,恐怕得等到年后了。</p>

    毕竟现在距离过年不到十天了,况且刚刚人民日报那边的主编,也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p>

    并且就在新华书店附近感受到了文学青年们对这首诗歌的热情。</p>

    他特地和我,想要派个记者实地去采访一下钟跃进同志。</p>

    所以,等年后,会有人民日报的记者和我们一起去东北吉省的红星公社”</p>

    有了主编的这一番话,李英心中也大定,知道钟跃进进诗刊当编辑的事,几乎算得上是板上钉钉了。</p>

    于是,她也欢欣鼓舞地铺开一张信纸,开始给她“仰慕”的诗人钟跃进同志写信。</p>

    钟跃进同志:</p>

    展信如晤!</p>

    当您收到这封信时,或许已能想象到诗刊编辑部此刻的沸腾景象。</p>

    窗外北风呼啸,但我们的心却因您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如沐春风。</p>

    作为这首诗的首位读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提笔,向您传递这份属于所有文学青年的喜悦。</p>

    一、诗歌的震撼与回响</p>

    自本期诗刊发售以来,您的诗歌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千万知青的心。</p>

    新华书店的盛况:首印五万册一时内售罄,加急加印十万册的订单已下达。</p>

    售货员同志感慨:“自复刊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p>

    读者的眼泪与朗诵:在京郊知青点,一位女同志读完诗后含泪道:“原来幸福可以这样简单——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p>

    还有同志将诗句抄在炕头的报纸上,这是“寒冬里的一碗热汤”。</p>

    信件如雪片纷飞,今日仅半天,编辑部已收到三百余封读者来信。</p>

    一位在内蒙草原插队的同志写道:“我从未见过海,但您的诗让我相信,草原尽头必有春暖花开。”</p>

    二、您的道路与诗刊的邀请</p>

    严辰主编已正式提议,邀请您加入诗刊编辑队伍,年后将会开始着准备续和流程。</p>

    正如您在投稿信中提到的“愿以笔墨为犁,深耕诗歌沃土”,我们相信,您的加入将为中国新诗注入蓬勃生。</p>

    主编特别嘱托:“请转告跃进同志,他的笔触不必拘泥于‘高屋建瓴’,保持这份‘劈柴喂马’的质朴,便是人民需要的诗歌。”</p>

    三、一个编辑的私心话</p>

    作为发现这首诗的“伯乐”,我常被同事打趣“走了大运”。</p>

    但我知道,真正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当阴霾散去,人们太需要一首诗来擦拭蒙尘的心灵。</p>

    您用“面朝大海”的意象,不仅勾勒出个体的憧憬,更道出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渴望。</p>

    有位老同志读后来信:“这诗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读雷锋日记时的热泪。”</p>

    四、未来的期许</p>

    随信附上本期诗刊读者来信摘录,以及编辑部集体讨论的诗歌创作方向建议。</p>

    望这些“来自远方的回声”,能为您照亮前路。</p>

    纸短情长,伏惟珍重。</p>

    我们期待在开往春天的列车上,与您并肩同行!</p>

    此致</p>

    革命的敬礼!</p>

    诗刊编辑部李英</p>

    9年2月9日</p>

    附:</p>

    读者来信精选二十封</p>

    2严辰主编亲笔题字:“从大海出发,向人民走去”。</p>

    </p>

    就是这样一封富有时代气息和笔触的编辑部回信,李英可以是足足写了两天的时间。</p>

    期间她不仅看了几百封,来自京城和周边省份已经寄来的读者来信,并且精选出了二十封非常有价值和鼓舞人的信件。</p>

    写完这封信以后,编辑李英依旧是心潮澎湃,总觉得心里还有一堆的话要。</p>

    连她的母亲都在一旁取笑她,她这两天跟丢了魂一样。</p>

    随着这一封信寄往东北,编辑李英的心似乎也跟着飞了过去。</p>

    </p>

    而在遥远的东北,红星公社,林家沟生产大队。</p>

    经过两天的加班加点,二十多名工匠与劳工的全力以赴。</p>

    林家破院已经完全修缮好了,一点也看不出原先破败的样子。</p>

    梁和柱子都换了新的,屋顶的瓦片进行了二次加固和补上。</p>

    墙和窗户,同样进行了翻新与维修。</p>

    更重要的是,对屋里的炕和灶,以及房屋空间的分隔,都按照林火旺的要求做了更改。</p>

    甚至于</p>

    为了冬天能在屋里方便的拉屎,林火旺还按照后世的卫生间的样式和标准,在屋后连通的位置,让他们砌了一个厕所。</p>

    虽然只是一个通往外面化粪池的蹲坑,没有现代化的马桶和上下水。</p>

    但经过林火旺先进方案的改进,却比传统的土茅房要干净卫生得太多了。</p>

    柳茹梦最惊喜的就是这一点,要知道,她在沪上住的可是部队军官楼,别墅那种,里面是有卫生间和马桶的。</p>

    到农村插队当知青,她最受不了的,便是上厕所。</p>

    却没想到,她根本连提都没有提,林火旺却如此心有灵犀地,帮她改造出了一间这样相对干净卫生又方便的厕所来。</p>

    而里屋则在修缮后,分隔为了三个房间。</p>

    林火旺和柳茹梦一个房间,林母和林雪母女俩一个房间,赵大牛和赵菊花兄妹俩一个房间。</p>

    不过三个房间的炕是连在一起烧的,只要外面生起火来,三个屋的炕都是一起暖烘烘的。</p>

    “太好了!哥哥,嫂嫂!</p>

    我们再也不会挨冻了,我们家现在比老张家还好还暖和。</p>

    还有那么多的肉和粮食可以吃,我真的是太太太幸福了”</p>

    林雪兴奋的在床上蹦了起来。</p>

    林母在一旁乐得合不拢嘴,现在这日子真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p>

    赵大牛和赵菊花则是心翼翼地爬上,属于他们兄妹二人的床,眼眶湿湿的,心里有不完的激动与感谢。</p>

    “走!梦梦。</p>

    我们再去检查一下外面的地窖和防护带。”</p>

    林火旺带着柳茹梦,看那院子里重新整修过的地窖。</p>

    里面存放着大量换来的白菜和萝卜土豆,还有各种粮食和剩下的野猪肉与狼肉。</p>

    不得不,打了一次野猪,又打了一次群狼,林火旺立马成为了全村最富裕的一家。</p>

    从前吹出去的牛皮,让柳茹梦顿顿都能吃上肉,不再是天方夜谭。</p>

    现在林家沟生产大队,哪家的媳妇不羡慕柳茹梦啊!</p>

    地窖四面的墙都按照林火旺的吩咐,用浸了糯米的硬土整过,这是防止老鼠打洞进来。</p>

    而上到院子上来,不仅是院墙加高,并且做了尖锐的刺头当防护。</p>

    在更外一圈林火旺还让他们挖了一圈的壕沟,必要的时候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段。</p>

    可以,林火旺是下了大功夫和本钱,把原先的林家破院,打造成了防护力超强的林家碉堡。</p>

    把这些都弄好之后,林火旺想起和323团王彪团长的约定,今天该到公社去一趟了。</p>

    “梦梦!你问下娘,赶制的那几件狼皮袄好了么?</p>

    我再去装些野猪肉和狼肉,然后去生产队找水生叔借驴车,我们到公社去一趟。”</p>

    一通忙活后,林火旺背上56式半自动步枪防身,带着媳妇柳茹梦。</p>

    又拎了两百斤的野猪肉和五百斤的狼肉,由生产队副队长林水生赶着驴车,前往红星公社。</p>

    临近年关,天上的雪是越下越大了。</p>

    驴车刚从生产队部赶出来,一道身影便迅速从这里跑回村卫生所。</p>

    “爹!爹!驴车动了。</p>

    那林水生赶出来的,带着林火旺和他媳妇,好像到公社去了。”</p>

    这道身影不是别人,正是生产队长林建国的大儿子林爱党。</p>

    而林建国本人却是半死不活地瘫在了床上,当时送了卫生所的时候,就已经只剩下半条命了。</p>

    为了保命,两条腿都给锯了,现在完全成了残废一个。</p>

    他心里那个恨啊!</p>

    都怪林火旺,没有他作妖,自己能出这种事?</p>

    所以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强撑着一口气,也要让大儿子天天早上守在生产队部外,观察林火旺什么时候去红星公社。</p>

    “很很好!那你看到他他背枪了么?”</p>

    林建国咬牙切齿地问道。</p>

    “背着呢!这去公社可是要经过好几处山林,林火旺还带着好多肉呢!</p>

    要是不带把枪防身,可不安全。”</p>

    林爱党如实答道。</p>

    “好!太好了!</p>

    带着那把56式半自动步枪就好。</p>

    爱党,你咳咳你马上到队部去打电话。</p>

    给公社主任赵铁锤打,跟他,林火旺带着枪出发了。”</p>

    眼神里充满着仇恨,林建国恶狠狠地道,“林火旺!这回我看你怎么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