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星空只为你,我在古代做锦鲤 > 第41章 泰升米铺
    自从穿越而来,王瑾仪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无力改变既有的一切,可自己不会随波逐流</p>

    这会儿,正被王瑾仪念叨着的赵六柱,被程家强留一宿,大伯程大福把自己的钱和姐的信都拿走了,直到傍晚才带着他去了下人房。</p>

    翌日一早,程大福带着他去见了程家大少爷--程伯言。</p>

    程伯言为了自家辈的考虑,对赵六柱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最后连他曾经入读的私塾,先生家的每个人都摸了个一清二楚。</p>

    才让程大福带着他,去账房看一看、学一学。</p>

    赵六柱以为,这都是自家大伯为自己争取来的福利,万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把姐暴露了才得来的待遇。</p>

    其实,对于王瑾仪开店调查,还在路上。</p>

    昨天,程伯言把王瑾仪开店的事情了,程家有帮着把关的想法,毕竟是外家,怎么能不帮助孩子查一下。</p>

    今天一早,就把自家外院两个管事,分别派出去了。把王瑾仪“酌定”的那两个铺子,又了解了一遍。</p>

    待到两个管事,马不停蹄地回府跑了一圈,确认了王瑾仪的眼光独到,判断准确。</p>

    就又把程大福叫来,这般这般一顿嘱托了之后。</p>

    程大福拿着金锞子,到账房去兑换,换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和五十两的现银,就去找赵六柱。</p>

    赵六柱正持扁担,焦急地等在下人房前。</p>

    姐要谨慎,自己就没谨慎,把钱随意地交出去了,真怕出事!不管多信任自家大伯,还是有些担心的。</p>

    看着程大福抱着包裹,带着两个厮模样的青年冲自己走过来,还有些搞不清状况。</p>

    “走吧,我和主家了,今天我和你一起去把店铺定下来。”</p>

    又怕赵六柱担心,把钱盒子交还到赵六柱上。</p>

    “这是换好的银锭子,五十两,这是一张银票,五十两,一共是一百两。</p>

    主子派了两个人跟着,怕出事。”</p>

    听完这些,赵六柱挺感激的,他不知这是程家为王瑾仪而做的。他心里就存了对程家的好感,对大伯也多了几分依赖。</p>

    上了程家专门派来的青布马车,没有多久就来到了延寿路泰升米铺。</p>

    赵六柱这几天,对泰升米铺已经摸得很熟。</p>

    泰升米铺是黑色木制牌匾,悬于店头正上方,店门为六扇独立门板组合而成,现在半开,就是只有三页门板卸掉了,店里仍有几个顾客在买粮。</p>

    店伙计忙着接待,看着有这么多人进店,忙打招呼,</p>

    “几位客官先自行挑选,我这就过来。”</p>

    待把买粮的大娘送出门,转身拿身上的毛巾擦了擦,微微躬身,问道:</p>

    “几位想买些什么?我带你们看看,你们打算买多少?买多了我们店有折扣。”</p>

    赵六柱记下了有“折扣”,问道:</p>

    “你们东家在吗?两天前,我和他谈过,要转你家店铺的事,今天想认真聊一下。”</p>

    伙计仔细观察着这群人,话的是一个持扁担的少年,看着还没有自己高,年龄也比自己年少一些。</p>

    后边跟着一个中年人,再后面,还站着两个穿着短打的青年。</p>

    </p>

    “客官,您稍后,我这就去看一下。”着向店后去了。</p>

    过了一会儿,赵六柱一行人,被请到后院,这与其是个院子,还不如是一个围合的天井,带着一圈房子,能看出来,大多数房子都是仓库。</p>

    房子都做了防水,防潮,通风处理,窗子都是双层隔扇,窗棂上都加了细纱布,没贴明纸,恐怕是为了便于通风。</p>

    门前台阶抬高以防雨水倒灌,房间周围,有分袋包装的药包,防虫鼠。</p>

    木格窗下站着一个中年人,看面相平和而沉稳。</p>

    两相见礼,进了屋子,这是一个极的套间,多亏赵六柱一行只有4人,否则,连进门见礼都做不到,,没办法两个年轻人站到天井里去了。</p>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米铺店面,存粮均算现银折价,一并转给了赵六柱。</p>

    看着赵六柱,一个屋子一个屋子地检查存粮,又把每袋粮食都打开,一一查验,程大福不发一言,只是紧紧跟在身后。</p>

    心里觉得,这个孩子做事确实有章法,很是仔细,也许过去自己看了他。</p>

    谈到一次性接收粮食的折扣,赵六柱表现出了对粮价熟悉,各种粮食不同季节收购价,分别一报,老板无奈地摇了摇头,赵春明又把这些天,摸透的各个粮铺的粮价分别了一遍。</p>

    老板只好以批发价上打折,一次性转给赵六柱。</p>

    “你们不能再讲价了,再讲我就不转铺子了,你们必须付清现银。”</p>

    赵六柱要求前店关门点货,后院清点货物,写明细账才可交押金。</p>

    至此,店主对年少的赵六柱刮目相看。如此年少,心思缜密,办事谨慎。难怪是领着一众大人做事的人。</p>

    店主后来提到了店里的伙计,是浔阳城人,有保人有中人,很可靠也很会做事,这是想将伙计留在新店的意思。</p>

    但赵六柱并没有接话,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姐在“酌定”上了,暂定他一人在店,他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听姐的话,把事情都办好。</p>

    双方将库存的粮食,全部清点了一遍,原店主留下的东西也全都上账了。</p>

    交了定金,收好收条,谈妥翌日午后正式签约。</p>

    直到这时,成大福才出言提醒了一下,要办官契。</p>

    这就是要求店主与房主都到,见一下新店主,再一起去官衙办理续的意思,虽然到官府要交些费用,但可免除后续不必要的争端,比如换店主涨房租之类等等</p>

    等到双方将一切约定,都落到了书面上,赵六柱要求所有余粮入库封存,并请求店家留他在店里暂住一宿。</p>

    程大福觉得自家侄儿做的很有必要,就把两个厮留下守店看粮。</p>

    太升米铺门前,双方作别时,天彻底黑了下来。</p>

    这一天清点库存是纯纯的体力活,多亏程家派来了两个年轻力壮的厮,否则得干到更晚。</p>

    上了青布马车,赵六柱记起王家姐自己要改名,并要用自己的户籍办理租店续,于是道,</p>

    “大伯,现在还能出城吗?”</p>

    “干嘛?”</p>

    “我得回家一趟,租店得用户籍。”</p>

    “恐怕城门早就关了,明天再办吧,先回程家。”</p>

    一到程家,安排好赵六柱,程大福赶着去上房。把今天所经历的事情,向主家汇报。</p>

    翌日,赵六柱取来户籍,在衙门顺利更名。从此以后赵六柱就成为了泰升米铺的赵春明,王瑾仪的寻人大业也走出了一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