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右搀扶下,朱元璋气息紊乱,回到皇宫。</p>
他才四十岁啊,原本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p>
这次居然要人扶着走回来,实在是被气得快要当场崩溃,怕露出马脚,这才暗示毛骧匆匆结束家宴,等秦枫告辞,他才迫不及待地返回宫中。</p>
不可能!</p>
绝对不可能!</p>
这次,秦枫的心声,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p>
但是郁闷就郁闷在,这还不能直接问得太深,否则怕被察觉,以后就不好接触了。</p>
这个秦枫,谨慎得很!</p>
表面上跟毛骧的,全都是四平八稳、冠冕堂皇的话,就算逐字逐句记录下来,也没有半点错漏,甚至比他之前在濠州城的时候更心了些。</p>
大约,是他也知道现在靠近京城的缘故。</p>
可是秦枫心声里传来的内容,可没有半点收敛,反而是大放厥词,一句话传出去都够灭九族的那种。</p>
哼!</p>
朱元璋坐在宝座上,好一阵子才缓过气儿来,暗想着,那么多朝廷重臣,那么多饱学之士,都没朕的分封有什么问题,你秦枫凭的什么?</p>
竟然还言之凿凿,朕的某个子孙,会被煮成肉汤?</p>
胆敢如此欺君!!</p>
原本,朱元璋定下国本,更进一步确立了藩王分封的详细制度后,十分满意,是打算去秦枫那里,听一听心声夸奖的。</p>
这么完善的制度,朕以九五至尊,还这么慈爱子孙,难道不该夸奖?</p>
可是,迎头就是一棒子!</p>
这一棒子给朱元璋打懵了,好几天都回不过神来,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只想溜出宫去,好好再跟那个秦枫问个清楚明白。</p>
而且,毛骧的人设,不过是个略有田产的民,成天关心朝廷大事也不像话,保不齐会被秦枫认为是反贼,那就更不敢话了。</p>
只能是潜移默化,慢慢靠近,先让毛骧跟这位县太爷交上朋友,然后再找会试探关键词</p>
足足用了三次出宫的会,朱元璋才得到新的提示!</p>
不容易啊!</p>
要知道,老朱同志反复频繁出宫,别人或许能瞒住,可瞒不住同床共枕的马皇后。</p>
马皇后蒙在鼓里,甚至一度认为陛下在宫外有了新人,她以母仪天下的气度,鼓励皇帝把她娶进宫里,封个嫔妃便是。</p>
但不知道为何,陛下的神色居然有点狼狈。</p>
这事儿,没多大呀。</p>
马皇后很困惑。</p>
这一日,朱元璋再次返回皇宫,如获至宝!</p>
秦枫的心声中,终于透露出非常重要的一句提示。</p>
哎,起来,老朱要是懂得棋盘摆米的道理,或许就干不出那个蠢事儿了。</p>
第一格,摆一粒。第二格,摆两粒。第三格,摆四粒嗯,吓不死你算我输!</p>
这有什么好摆的?</p>
朱元璋依然还是一脸懵,寻思着就算把棋盘摆满,不就一两升白米的事儿,能吓死谁了?</p>
这个秦枫,是不是有点瞧不起咱。</p>
昔年,陈友谅的七十万大军,都没吓到咱!</p>
“来人那!”</p>
朱元璋回到深宫,直接吩咐道:“取棋盘来!嗯,再拿一碗米过来!”</p>
“是!”</p>
伺候的太监当然不敢怠慢,难得这位勤劳的皇帝有了下棋的兴致,他已经做好了努力拼杀然后棋差一着的准备,这要是演的像了,不定能一步登天。</p>
可奇怪的是,陛下要来棋盘,却把棋子随便扔在一边,神色郑重,往棋盘的格子里,放了一粒米。</p>
?</p>
太监没看懂。</p>
其实朱元璋也不懂,但好不容易得来的唯一线索,不能马虎,便规规矩矩地按照秦枫心声所,第二个格子放了两粒,第三个格子放了四粒。</p>
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五百一十二、一千零二十四</p>
太监很快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p>
</p>
数米!</p>
开玩笑,难道让皇帝陛下亲自数吗?</p>
不过后来棋盘倒是很快摆不开了,两个太监满头大汗,先心翼翼地把米的数量数清楚,然后规规矩矩地摆在地上画的大尺寸“棋盘”上。</p>
可不敢数错了啊!</p>
这玩意数错了容易让脖子上脑袋的数量也出错,从变到0。</p>
朱元璋的脸色,终于渐渐变了。</p>
因为到后来,米的数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p>
八千一百九十二、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三万两千七百六十八!!</p>
满满的一袋米,已经隐隐用去了一半。</p>
那么接下来,其实不用数太清楚了,</p>
再后来呢?</p>
两袋、四袋、八袋</p>
朱元璋麻了。</p>
他看着一共才摆了区区十六格的棋盘,陷入了沉思。</p>
秦枫!</p>
果然是神仙化身!!</p>
他怎么能把藩王分封的未来,想得如此透彻,甚至还想出了摆米这个例子来?</p>
唔</p>
假设朕的每个儿子,都生两个儿子</p>
这好像不太可能。</p>
朕生了二十六个,老大朱标目前生了两个,以后必定更多。</p>
老二、老三、老四</p>
朱元璋忽然烦躁起来!</p>
他当然清楚地记得,自己给藩王定下的,足够让子孙后代吃穿不尽的俸禄标准,是每人每年五万石。</p>
当时,他还觉得少呢!</p>
才区区五万</p>
唉,朕毕竟不只是他们的父亲了,还有千千万万大明子民,那就委屈我的孩子们,就五万石吧。</p>
这就是当时朱元璋写圣旨的时候,内心的想法。</p>
然而现在</p>
假设这一粒米,就代表五万石的粮食</p>
“来人!”朱元璋呼吸变得急促,厉声叫道:“把户部尚书杨思义,给咱找过来!要快!越快越好!”</p>
这时候,已经是深夜。</p>
当急促的敲门声响彻杨府,甲胄鲜亮的兵士森严传旨的时候,杨思义差点尿了裤子,全家老哭成一团。</p>
怎么、怎么就犯了大罪啊!</p>
啊?</p>
不是抄家?</p>
皇上召见??</p>
险些心梗的杨尚书,在严厉的圣旨下,连官服都来不及穿,一身亵衣,被两个孔武有力的皇家侍卫直接拎到了皇帝面前。</p>
“咱们大明!每年有多少粮食?”</p>
朱元璋不计较那些礼仪的屁事,劈头就问!</p>
呼!</p>
杨思义费力喘息着,幸好只是劈头就问,我还以为是要劈头呢</p>
“启禀陛下。”好在这位首任大明户部主官,业务水平还是到位的,略一思忖,立刻回答道:“我大明去岁,收成粮食,共计八百九十万石”</p>
“过来!”朱元璋懒得算,直接一指白发苍苍的杨老尚书,命令道:“摆米!”</p>
??</p>
杨思义神色古怪,心态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