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南北朝,敕勒长歌 > 第42章 求贤(下)
    娄家老宅。</p>

    高欢还没来得及另置房产,再加上娄昭君刚成亲不久,两人住在老宅一方面环境熟悉;另一方面也便于新婚娘子回娘家探望。因此两人婚后便是一直住在这里。</p>

    “贺六浑!”这日一大早,侯景和刘贵两人便联袂前来拜访,还未入门,侯景的大嗓门便响了起来。“你这几日做得好大事!怎么也不知会我们弟兄几个一声?”</p>

    “贺六浑想要行孟尝君之事,也合该有我等冯谖前来投效啊。”</p>

    刘贵也附和道。</p>

    “贵珍就不要挖苦我啦。我自然是没有孟尝君的气度,不敢随意攀比先贤;但贵珍比之冯谖却是屈才啦!”</p>

    高欢其实一时之间其实并没有想起冯谖到底是哪位,但听刘贵的意思明显是在捧自己。出于前世高王的“高情商”或者话习惯,高欢第一时间稀里糊涂的商业互吹了回去。</p>

    刘贵听到这句话果然受用,脸上笑意几乎隐藏不住:</p>

    “贺六浑你这性子就是太过谦逊!”</p>

    一旁的侯景听的不明所以,搔了搔头打岔道:</p>

    “先不这些,贺六浑你这几日可曾招得些有名豪杰啊?”</p>

    “不过是让一些实在是难以过活的兵士们多条活路而已,哪里称得上招纳豪杰。再,怀朔镇的有名豪杰不就是你们几位吗?”</p>

    高欢心中微叹了口气,他的不错,怀朔的豪杰除了已经结交的‘七友’之外,其他的应该是很难再被自己招揽了。一方面是高欢绞尽脑汁也记不起怀朔镇除了这几个人外还有哪些有名人物;另一方面则是现在毕竟还没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他打着度田量亩的名义招纳宾客,确实多多少少有些不够意思。</p>

    刘皇叔请诸葛丞相的时候三顾茅庐,那也是用大汉左将军的名义好不好,再怎么也是一方诸侯,人丞相出山就是有编制的!现在的高欢充其量是个成功吃上软饭少奋斗了六年的兵头,还是打着自家娘子家族的名义。那除了知根知底的人外,谁愿意来这没有编制也不一定有前途的岗位啊?</p>

    想到这里,高欢却也没有太大的失落。无他,他的时间还有很多,现在的高欢比历史上足足提前行动了六年,这六年可以做的事情可多着呢。</p>

    刘贵见高欢有些走神,自顾自的往里面走去:</p>

    “兵士们现下安排到哪里了?”</p>

    “北城边上有一片里坊,里面原先便住了很多娘子家的庄户,也有不少空余的房子,都是娄家的私产。我暂且先将他们安排到了那里。”</p>

    罢,高欢转过身看向侯景,接着道:</p>

    “那郭六死活不愿意搬过去,我给了他一些银钱。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找几个伙计一起帮他修缮修缮房子,温度马上就要降了,他那一双儿女到冬天不好应付。”</p>

    “这家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罢了,我明日便带几个人去帮他修缮!”</p>

    侯景摸了摸鼻子,目光闪动,刻意压低声音好奇问两人:</p>

    “贺六浑了那么长时间的招才纳士不会就这两下子吧!这也不顶用啊,银钱倒是花了不少。又是发钱又是发房子的,到头来人家不记你的好怎么办?”</p>

    “万景啊。”刘贵闻声便轻叹了一声:</p>

    “你和贺六浑同样在六镇长大,都是是生于寒门,怎么眼界就能相差这么多呢?”</p>

    “啥意思?”</p>

    </p>

    侯景一脸懵懂表情,依旧愣愣道。</p>

    刘贵先是抚额不语,见侯景半晌仍是那一副表情盯着自己。只好开口:</p>

    “你这一段时间替贺六浑代行队主,在兵士中可曾听到过什么法?”</p>

    高欢立在一旁笑吟吟的看着侯景,似乎在等侯景的答复。</p>

    侯景想了一会儿,挠了挠头讷讷道:</p>

    “最近是有一些法!有好些个以前相熟的老兄都贺六浑富贵了也不忘兄弟,是个干大事的材料!”</p>

    见两人还看着自己,侯景无奈又道:</p>

    “他们拿了贺六浑的好处,自然要替贺六浑话。这不是应该的吗?”</p>

    “我记得你之前和我,那天有好几位兵士来找你讨要饷谷?”</p>

    几人着便走到了书房前,高欢一边招呼两人走进书房,一边问道。</p>

    侯景径直坐下,也不等侍女看茶便自己拿着茶壶倒了起来:</p>

    “是啊,那天段六来寻我之前就已经有十几名兵士来过了,一个个都的可怜的紧!”</p>

    “那便是了。”</p>

    高欢亲自倒了一杯茶水递给刘贵,而后看向侯景,接着问道:</p>

    “你做代队主多日,想必我们队中有多少兵士早就烂熟于心了吧?”</p>

    “那是当然!别有多少人,便是他们都住在哪儿,家里有多少人,我老侯心里面也是有数儿的很呐!咱们队中一共一百二十一人,现如今在我的训练下都是好兄弟!没一个孬种!”</p>

    听高欢问到这个,侯景顿时激动了起来,眉飞色舞的表现自己的工作态度。</p>

    高欢闻言和刘贵对视一眼,二人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赞赏。随后高欢朗声问道:</p>

    “既是了解的清清楚楚,那我再问你,一百二十一名兵士当中便有十几名指望着饷谷过活的。我怀朔镇大概有两万左右的兵士,这其中像郭六那样因为朝廷一个月不发饷谷便要活不下去的兵士有多少?整个六镇又会有多少名郭六呢?”</p>

    侯景方才还一脸激动,此刻听高欢完,脸色登时晴转多云,吞吞吐吐半晌,却怎么也不知如何回答。</p>

    刘贵却是突然站起身来:“两万人中便有两千!十万人中便有两万!这还只是六镇中实实在在活不下去的人数。”他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p>

    “我虽然不是兵士,却也曾经听过:军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士为了不被饿死便让自己的娘子去还有一些甚至卖儿卖女,一双儿女只可卖得三石麦豆!我倒是想问问洛阳中枢的衮衮诸公,我大魏兵士的一双儿女只值三石麦豆吗?!”</p>

    “莫三石。”高欢冷笑一声,涩声道。“若不是六镇之中还有些血气男儿在,诸公怕是连半石都觉得贵了啊!”</p>

    刘贵闻言肃然,一脸正色看向侯景:</p>

    “所以,贺六浑并不是要让谁记得他的好,也不是要收买什么人心。而是六镇若再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这两万行将饿死的兵士便再也无人能够控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