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老儒</p>
陈渊从李府离开后,回到院,换上破旧麻衣,收起表明百兵堂身份的木牌,揣好从家中带来的八十文钱,走出兴业坊。</p>
他按照赵山所的路径,走了一刻钟,来到文昌街。</p>
这是一条颇为安静的街道,沿街几家书肆,内中摆满了书籍,一些文人在店中厮陪同下,挑选书籍,语声轻微,环境清幽雅致。</p>
街边有十余名身穿长衫的文人儒生,坐在短凳上,面前支着一张桌,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等物。</p>
有几名儒生的桌前站着客人,正在口述着什么,由其代写书信、请柬、拜帖之类的东西。</p>
但大半儒生的桌面前,却是空无一人,坐待顾客上门。</p>
陈渊放慢脚步,从街头走到街尾,又从街尾走到街头,目光从所有摆摊的儒生身上一一扫过,来回几次后,在一个最为冷清的摊位面前停了下来。</p>
这是一个年约五旬的老儒生,身材枯瘦,面色蜡黄,一身长衫打着几个显眼的粗布补丁,但却洗的发白,很是干净。</p>
他面前的桌上,摆着一杆最便宜的羊毫笔,笔毛杂乱,砚台是用一块老旧青砖做成的,纸是粗糙劣质的麻纸。</p>
老儒生正低着头,津津有味地翻看一本书籍,眼角余光看到有人在摊前驻步,连忙抬起头来,出声招呼:</p>
“这位哥,可是需要代写书信、请柬、拜帖吗”</p>
陈渊点点头:</p>
“有劳了,我想请老先生代写一封书信。”</p>
老儒生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眼角皱纹更加细密了几分,把书轻轻合上,放到一边,道:</p>
“不敢当,不敢当一封信五文钱,三张麻纸。”</p>
陈渊从怀中掏出五个铜板,放在桌上。</p>
老儒生仔细收起铜板,开始动研墨,片刻后,拿起毛笔,抬头看向陈渊:</p>
“哥请。”</p>
陈渊想了想,道:</p>
“爹、娘,我在县里过得很好,你们不用担心”</p>
陈渊娓娓道来,但却隐去了百兵堂和拜师的事情,只是言明自己成为学徒之后,不愁温饱,让爹娘不要担心。</p>
老儒生运笔如飞,不多时,就写完了书信,给陈渊念了一遍。</p>
陈渊点点头:</p>
“这样就行,麻烦老先生了。”</p>
老儒生补上抬头和结尾,然后把墨迹吹干,仔细折好后,递给陈渊:</p>
“哥,老朽只代写书信,信封还得你自己准备。”</p>
陈渊接过书信,转身离开。</p>
老儒生看着陈渊走远,拿起书,继续看了起来,等待着下一位客人。</p>
但陈渊并没有走远,而是在一条巷的拐角处停了下来。</p>
这条巷极为僻静,往来行人极少。</p>
而陈渊五感惊人,只要有人走近,就退到巷中避开。</p>
等人离开后,他再探头出来,遥遥注视着老儒生。</p>
</p>
一下午的时间慢慢过去,日头西沉,文昌街上行人越发稀少。</p>
老儒生长叹一声,收起摊位,把短凳桌搬到一家临近的书肆中,慢吞吞地走出文昌街。</p>
陈渊目光一闪,动身跟了上去。</p>
在他离开后,老儒生一共只有两名客人,大部分时间都是空坐待客,收入微薄。</p>
陈渊跟在老儒生后面,走出文昌街,看着他从一家街边饼店买了两个粗面饼子,然后一路前行,来到县城东北角。</p>
这里房屋破旧,是县里穷苦人家聚居之地。</p>
老儒生来到一个院前,推门而入。</p>
陈渊记下地址,转身离开。</p>
</p>
晚上赵山回来,问道:</p>
“师弟,你的信写好了吗”</p>
陈渊回房拿出书信,递给赵山。</p>
赵山随意瞥了两眼,从怀中拿出一个信封,把信装进去:</p>
“我明天就让人把这封信交给陈二华,给伱爹娘带回去你家里有人识字吗”</p>
陈渊感激道:</p>
“谢谢师兄,我家没人识字,但村里有一个老童生,可以让他代念书信。”</p>
赵山点点头:</p>
“那就好,不枉你一片孝心。”</p>
</p>
第二天,陈渊吃过午饭后,又来到文昌街,在远处仔细观察老儒生。</p>
老儒生还是和昨天一样,生意惨淡,一下午只有两三个客人,大多时候都是在看书。</p>
临近黄昏时,他就收摊回家,路上买两个粗面饼子。</p>
如此下来,连续三天过去,陈渊看出了老儒生的窘境。</p>
文昌街上代写书信之人不少,其中不乏三四十岁的中年人。</p>
老儒生年纪太大,老态龙钟,笔墨纸砚又破旧不堪,看起来和其他儒生相差太大。</p>
来此代写书信、请帖之人,往往更喜欢选择年轻的儒生,对老儒生都是敬而远之。</p>
但据陈渊这几天的观察和比对,老儒生的字迹是看上去感觉最舒服的,书写速度也最快。</p>
只是他卖相太差,客人才如此稀少。</p>
第四天下午,陈渊不再待在远处悄悄观察老儒生,而是来到了他的摊位前。</p>
老儒生放下中的书,抬头招呼道:</p>
“这位哥,可是需要代写书信咦,原来是陈哥,这次还是给家中父母写信”</p>
陈渊笑道:</p>
“没想到老先生还记得我的名字。”</p>
老儒生轻叹一声:</p>
“这几天客人不多,老朽还记得陈哥的落款。”</p>
陈渊笑道:</p>
“老先生,这一次我来找你,不是想请你代写书信,而是另外有一桩生意。”</p>
“陈哥请,只要老朽能效劳,必定不会推辞。”</p>
</p>
“我想请先生教我识文断字。”老儒生错愕道:</p>
“识文断字陈哥不是在跟老朽开玩笑吧”</p>
陈渊从怀中掏出一个布袋,往桌上不轻不重地一扔。</p>
哗啦啦!</p>
布袋落在桌上,袋口张开,露出里面摞在一起的铜板。</p>
“只要先生同意,我每月愿意给先生三百文钱,这里面是五十文钱,算是我的第一笔束脩,等下月初五,我会补齐剩余的二百五十文。”</p>
老儒生两眼放光,把伸向布袋,但半途又停了下来,抬首看向陈渊,迟疑道:</p>
“陈哥,你确定要找老朽学习文字老朽蹉跎半生,连童生试都没过,每月三百文,可够入私塾学习了,何必来找我这个未能进学的老儒生”</p>
陈渊淡淡道:</p>
“这就不劳先生操心了,若先生不想教我识文断字,那我再另寻他人就是了。”</p>
老儒生苦笑道:</p>
“好,我答应你,老朽都快吃不起饭了,哪有拒绝上门生意的道理。”</p>
陈渊笑道:</p>
“那就多谢先生了,以后先生只需每日午后,教导我一个时辰就够了,这对先生来,应该没问题吧”</p>
老儒生拿起布袋,苦笑一声:</p>
“呵呵,我在这文昌街也是枯坐一下午,拿出一个时辰来,自然不是难事。”</p>
“等下月初五,我再奉上剩余的二百五十文,不知可否”</p>
“我信得过陈哥,不怕哥笑话,这五十文对老朽来,已经是雪中送炭了对了,老朽名为颜向培,哥不必客气。”</p>
陈渊神色一正:</p>
“先生既然肯教我识文断字,那就是学生的老师了,学生岂能无理,先生叫我二牛就好。”</p>
“这哎,也罢,老朽就愧领了,陈二牛,我这就收摊,带你回我的居处,教你识文断字。”</p>
随后,陈渊帮老儒生收摊,跟着他回到所住的院中。</p>
院内很是寒酸,只有一间正屋和一间厢房,老儒生介绍道:</p>
“这个院子是老朽前几年买下来的,虽然破败了点,但好歹有个容身之处”</p>
陈渊跟随老儒走进正屋,打量了一下里面的陈设。</p>
屋内除了桌椅床柜之外,就是两个巨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p>
老儒生喃喃道:</p>
“老朽没有别的爱好,就爱读书,几十年来,重金购得几百卷古籍,自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惜也因此耽误了对科举时文的钻研,连童生都没考中,最后落到这个地步,落魄潦倒”</p>
陈渊淡淡道:</p>
“先生不必担心,我既然选择先生,自然信得过先生的学识。”</p>
老儒生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p>
“咳咳,非是老朽自夸,老朽涉猎广博,饱览群书,不仅可以教你识文断字,还可以教你诗文歌赋、经史子集、道家经典”</p>
陈渊似笑非笑地看了老儒生一眼:</p>
“先生不必担心,我要学的,可不只是识文断字这么简单,若是先生真的涉猎广博,我自然会一直跟随先生学习下去,至于每月的三百文,更是不会少了先生分毫。”</p>
老儒生闻言,不由得喜笑颜开:</p>
“老朽必定竭尽所能!”</p>
他快步回到房内,拿出一本封皮略显老旧的书籍,以及笔墨纸砚,放到桌上,开始教导陈渊识字:</p>
“此为幼童启蒙用的千字经,今日先从第一卷开始”</p>
</p>
大约一个时辰后,口干舌燥的老儒生停下来,上下打量着陈渊,啧啧称奇:</p>
“老朽活了几十年,今天真是开了眼了,没想到这世上真有过目不忘之人!”</p>
陈渊面前的几张麻纸上,密密麻麻写着三十余个复杂的文字,却无一处涂改。</p>
陈渊看着学了一个时辰的成果,满意一笑:</p>
“是先生教得好,我才能学得这么快。”</p>
只要老儒生讲解一遍,他就能将其记住,并且丝毫不差地写出来。</p>
只是由于此界文字过于复杂,笔画繁多。</p>
每一个文字又有好几种意思,还有通假字。</p>
老儒生需要一一讲解,很是耗费时间,所以陈渊才只学了三十余个文字。</p>
老儒生道:</p>
“老朽可不敢居功,你有过目不忘之能,谁来教都一样只是你真的不去读私塾吗以你的天赋,只要勤奋读书,多得不,中秀才如探囊取物啊!”</p>
陈渊笑了笑:</p>
“先生不用再劝了,我志不在此,也是身不由己,能跟先生学习文字,已是不易。”</p>
老儒生长叹一声:</p>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p>
他对陈渊的选择很是痛惜,但却没有再问下去。</p>
这也是陈渊对老儒生最满意的地方。</p>
他每月掏出三百文钱,找一个落魄儒生学习文字,怎么看都不合常理。</p>
但老儒生却从未探究背后的原因,对陈渊的少年老成也一点都不惊讶,只是专心教授文字,让他省了很多麻烦。</p>
“今天已经到时间了,我先走了,明日午后,再来找先生学字。”</p>
陈渊起身告辞,老儒生把他送出院门。</p>
陈渊在县城里绕了一圈,暗中观察身后,确定老儒生没有跟着他,才放下心来,回到兴业坊的院之中。</p>
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且李管事不让赵山识字,使得陈渊更不敢暴露出自己在学习文字的事情,以免人设崩塌,引起李管事猜忌。</p>
只有心谨慎,把事情做得足够隐秘,才不会招致祸端。</p>
</p>
随后几天,陈渊上午、晚上练武,下午去找老儒生学习文字,日子过得极为充实。</p>
九月初五,陈渊领到了一两银子的月钱。</p>
这是黄衣学徒的常例,哪怕陈渊什么都不干,也能领到这笔钱。</p>
他拿出二百五十文钱,交给老儒生,老儒生彻底放下心来,更加卖力地教授陈渊文字。</p>
而在此期间,赵山曾经连续两天没有回来。</p>
陈渊询问后才得知,他是率领护卫队,护送装运铁器的车队,去了邻县。</p>
这让陈渊更加放心地进行星光灌体,肉身持续增强,伏虎劲的进展越发喜人,体能真气不断壮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