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立盘</p>

    </p>

    “如何”</p>

    “是不是比那医书好看多了”</p>

    嗯!吴文点点头。</p>

    术数之道,几乎囊括了世间所有的学问,玄妙至极。</p>

    不懂的人,看之便觉头疼。</p>

    懂的人,乐在其中。</p>

    “你现在所看到的,还只不过是一角而已,连皮毛都算不上。”</p>

    李淳风笑着摇摇头,语气中充满了对术数之道的自豪与敬畏。</p>

    吴文再次点头,认可他的法。</p>

    扶鸾请仙,这门术数之法的精髓,在于立盘。</p>

    立盘,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无比。</p>

    要求不仅要精通易经,更要理解阴阳、五行、八卦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逻辑思维框架。</p>

    然后,再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融入这个框架之中。</p>

    就像是在一张错综复杂的中,找到那条通往答案的线索。</p>

    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逐步揭示出问题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p>

    这些联系,往往以卦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它们就像是一面面镜子,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和真相。</p>

    四方上下谓之宇。</p>

    古往今来谓之宙。</p>

    在这宇宙之中,仿佛有一套浩瀚无垠的天道系统在运行。</p>

    只要立的盘足够大。</p>

    那么,便没有解不开的谜题,没有寻觅不到的答案。</p>

    看着吴文的兴趣被吊了起来,李淳风指轻点着面前的书架,缓缓道:</p>

    “这里的书卷我都已整理过,你可以从这排开始看起。待你将这些书全都读完,理解其中的道理,便算是入门。”</p>

    眼前书架上的书卷琳琅满目,少也有三四百册。</p>

    别是学会,理解里面的知识,光是从头至尾走马观地看一遍,也至少需要费几个月的时间。</p>

    完这些,李淳风便不再多言,转身离去。</p>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p>

    剩下的,就看吴文自己的考量。</p>

    吴文在原地站立了许久,沉默地注视着眼前这一堆堆的书卷。</p>

    思索了半晌,才伸抽出第一卷开始阅读。</p>

    这第一卷书,就让他感到意外。</p>

    书名既非易经,也非八卦之类,而是黄帝内经。</p>

    吴文将其缓缓展开,只见开头写着:“素问”二字。</p>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p>

    吴文一直还以为黄帝内经只是一本医书,没想到它竟然也蕴含了术数的精髓。</p>

    沉浸式的看下去。</p>

    这卷书中的内容,以最为基础的方式,为吴文打开了术数的大门。</p>

    阴阳、五行、干支。</p>

    阴阳是吉凶的依据,五行既是阴阳的具体状态,又是其作用变化的表现。</p>

    干支则是阴阳五行结合的具体表示,它代表了方位、时空与周期。</p>

    而且,干支不仅是对阴阳、五行的具体细致表示,其本身还蕴含象征意义,也是占卜的具体演算内容。</p>

    </p>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p>

    吴文一直沉浸在术数的研究之中。</p>

    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之后,他对术数的认知越来越清晰。</p>

    总结发现,术数主要有四个基本概念:</p>

    </p>

    盘概念:包括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式、紫微斗数等。</p>

    卦概念:如六爻法、梅易数等。干支概念:涵盖四柱推命、河洛数理、风水术、铁板神数、演禽法等。</p>

    形式概念:则包括面相、相、骨相、字相等。</p>

    这些看起来好像并不很多。</p>

    但实际是,即便随便从中单拎出来一个,也足够一个人穷极一生去钻研。</p>

    所以,术数对于吴文来,何止是任重而道远,简直就是一望无际,看不到尽头。</p>

    —</p>

    这天。</p>

    吴文刚从藏书阁走出。</p>

    恰巧遇见了魏征。</p>

    他连忙快步上前几步,恭敬地打招呼:“魏洗马。”</p>

    “吴文呐!”魏征回应道。</p>

    吴文开口问道:“魏洗马,不知我上次请您办的那件事,今天如何了”</p>

    “哦,是这事啊,已经妥当了。如果我所料没错,你师傅昨日应该就已经回去了。”魏征道。</p>

    “是嘛”吴文闻言一喜,对魏征表示感谢。</p>

    接着,他又开口道:“既然如此,我也想回祝家村一趟,这段时间就不来东宫了,还请魏洗马应允。”</p>

    “没事,你回去吧!”魏征爽快地答应。</p>

    “多谢大人!”</p>

    吴文对着魏征告辞,离开东宫。</p>

    趁着天色还早,直接离开长安城,回往祝家村。</p>

    “九爷!”</p>

    来到院外,隔着篱笆墙,吴文就看见祝九爷正在园中忙碌着,收拾着竹架上晾晒的草药。</p>

    快步地进入院中。</p>

    “阿文,你上哪去了我一回来没见到你,心里好一阵担心。”</p>

    见到他,祝九爷轻声责备道。</p>

    “让九爷操心了!”吴文笑着回应。</p>

    然后,他将九爷离开后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大致的给祝九爷讲述了一遍。</p>

    “唉!”</p>

    听完后,祝九爷长叹了一口气。</p>

    “没想到你居然有如此一番际遇,能够得到太子殿下的赏识。”</p>

    “九爷,那青衣堂的人带走你,都让你去干什么了”吴文疑惑地问道。</p>

    “他们也没有怎么苛待我,就是让我每天不停地炼制丹药。”祝九爷答道。</p>

    “炼制丹药什么丹药”吴文好奇地追问。</p>

    “养血丹!”</p>

    祝九爷笑着道:“这一次也算是因祸得福,我在青衣堂中学会了此丹药的炼制之法。”</p>

    着,祝九爷来到一旁的板凳上坐下,吴文紧跟着。</p>

    “我讲给你听,你且记好。”</p>

    祝九爷详细讲解养血丹的炼制方法。</p>

    “养血丹,其效果是补精益血,主治气血亏空。</p>

    所需药材有益母草、广皮、阿胶、熟地各二两,杜仲、白芍、白术、椿皮、续断、川芎、艾炭、茯苓各一两,制香附、当归各四两,延胡六钱。炼蜜为丸,每服二钱,用黄酒和温水送下”</p>

    听完九爷的讲述,吴文将这养血丹的炼制方法牢牢记下。</p>

    同时,心中暗自思量:炼药丹方是何其重要的东西,九爷在青衣堂学会后,对方怎么可能轻易让他离开</p>

    如此想来,这背后的原因,必定是因为魏征的帮忙。</p>

    背靠东宫太子府,别是一个丹药秘方,恐怕即便是整个青衣堂,只要一句话,对方也得双奉上。</p>

    想到这,吴文心中不由地感到庆幸。</p>

    幸亏自己当时没有在家傻傻地等待,祝九爷这一去,分明就是一去不复返的事态。</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