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临卦震卦</p>
</p>
扶鸾请仙的功效,就是能根据立盘进行逻辑推演。</p>
吴文一边通过鹤形拳凝聚体内内劲,一边脑海中开始分析得到的卦象图案。</p>
可惜,他还是学艺不精,琢磨半天也没有参透出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更不用推演了。</p>
但吴文却并没有气馁,因为他参悟不出来,并不代表别人看不出来。</p>
他,可是有师傅的。</p>
修炼了大概一个时辰,吴文停止下来。</p>
此刻他只感觉到心里有点发慌,这是身体能量消耗过大,出现了低血的情况。</p>
对于这种状况,他早有预料。</p>
来到睡觉的房间,端起一碗水喝下,然后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养血丹,吃下一颗补充气血。</p>
随后,躺到床上休息。</p>
一觉睡到大天亮。</p>
起床洗漱一番,精神抖擞地出门。</p>
在街边吃点东西,随后便来到东宫。</p>
一进入藏书阁。</p>
吴文就去往四层阁楼。</p>
只见李淳风正在钻研浑天仪。</p>
“来啦!”</p>
看到吴文前来,李淳风随口打了声招呼。</p>
吴文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坐到调案前看书,而是站在李淳风后面,怕打扰他思考问题,所以一直没有出声。</p>
“有什么事吗”</p>
过有一段时间,李淳风才开口问道。</p>
“师傅,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吴文回答。</p>
“什么问题”</p>
李淳风暂时停止思考,来到条案前坐下。</p>
吴文拿出他准备好的图纸,摊放在桌子上。</p>
看着眼前这个立盘布局,李淳风立马俯下身子钻研起来。</p>
“阴阳交融,五行相生,八卦交织,妙,妙,妙!这卦形你是从何得来”</p>
“回师傅,我是根据自身立盘,通过脉象的方式,绘制而来!”吴文回道。</p>
“还可以这样”</p>
李淳风颇为惊讶,他以前还真没想到,立盘还可以这样立。</p>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对啊,我怎么没想到!”</p>
他突然仿佛想到了什么,整个人顿时变得兴奋起来。</p>
“师傅,这能解吗”吴文提醒问道。</p>
“能解,如何不能解!”</p>
“来,你坐下,为师好好给你讲解一下,这副卦的奥妙。”</p>
吴文顺势坐下,侧耳倾听。</p>
李淳风指着纸上内容道:“首先,要从整体来看。</p>
这卦的卦象,总体上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谐!”</p>
谐!吴文闻言,口中喃喃自语。</p>
李淳风继续道:“在这个卦象中呈现出来的,是天地混合的景象。</p>
这也就意味着,阴阳、五行、八卦的和谐共存、相互作用。</p>
天代表阳刚,而地代表阴柔,当天地的力量在卦象中交织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的局面。</p>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p>
这种局面,象征着万物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p>
李淳风循循善诱地为吴文讲解着这幅卦象。</p>
同时,他拿起笔,在另一张空白纸上,将自己解答出来的内容描绘下来,最终又形成了另一幅卦象:临卦!</p>
临卦,在易经中代表着面临、降临之意,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p>
这正好预示着,吴文修炼内劲之意。</p>
</p>
“如何听懂了吗”解答完后,李淳风抬头看向吴文问道。</p>
“嗯!”吴文点点头。</p>
虽然解答的内容中还有一些不是很理解,但吴文已经将内容全都记下了,等一下可以自己先思考思考,若是想不出来,再来询问。</p>
李淳风欣慰地露出笑容。</p>
将桌上的图纸轻轻递给吴文,嘱咐他再拿下去好好观看,继续深入参详。</p>
“谢师傅教导!”</p>
案桌前。</p>
吴文仔细端详着卦象,陷入沉思。</p>
不知不觉间。</p>
已过了晌午。</p>
他离开藏书阁,离开东宫。</p>
下午,吴文已不打算再回藏书阁,而是直接回到家中。</p>
将带回的两张图纸放好。</p>
他又从床上翻出另一张卦形图纸,铺在一旁。</p>
考虑问题得全面。</p>
他以身为盘,自然也要将对自身产生影响的身外环境也纳入考虑范围。</p>
静电场:是电荷不动、电量不变时产生的电场。</p>
这一张卦型图纸,就是吴文将静电球产生的电场带入到卦盘中所得。</p>
经过一番分析。</p>
也形成一个卦象,只不过这个卦象有点四不像,他有些看不懂。</p>
一拿起这个奇怪的卦象,一又拿起临卦的图纸。</p>
一个是身外环境产生的卦象,一个是身内形成的卦象。</p>
吴文顺将它们放在一起。</p>
突然,他发现临卦竟然变成了震卦!</p>
心中顿时一惊。</p>
“这还真是奇妙!”</p>
吴文连忙坐下,全神贯注地研究参悟起来。</p>
身体、静电球、生物电、静电场、静电效应、内劲</p>
这些看似不搭杆的东西,能够相互联系起来,乃是因为它们之间产生了和谐共振。</p>
这从卦象上也能够看得出来。</p>
“临卦”象为两个震体重叠在一起,表明这两个震体的振动频率是一致的。</p>
“临卦”变为“震卦”,是把这两个震体一分为二。</p>
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一个在上,一个在下。</p>
出于外而在上者,其为振源。</p>
居于内而在下者,为共振体。</p>
两个震体形成共振现象。</p>
这也就是震卦的爻辞:“振于外而共振于内,振于上而共振于下。”</p>
—</p>
虽然吴文通过静电效应能加快内劲的修炼,但他其实对修炼速度还不是很满意。</p>
如今他又深入了解到身体与静电场的奥秘,自然想着再为内劲的修炼提提速。</p>
“接触静电球,只是相当于将自身置于静电场中,被动地受环境影响。”</p>
“若是能化被动为主动,那修炼速度肯定能够更快!”</p>
可惜,吴文的这个想法虽好,但在他苦思冥想之下,却找不到什么办法能将这被动转化为主动。</p>
眼看着外面的太阳落山,吴文打算暂时不再纠结这个问题。</p>
想不出来就不要钻牛角尖!</p>
等到明天去藏书阁中找找看,想必能在其中找到答案,或者是找到什么思路。</p>
于是,他吃点东西填肚子,然后来到练功房,将今天的修炼任务完成。</p>
随后,洗漱一下,便躺在床上沉沉地睡去。</p>
</p>
感谢‘暖我初心’的打赏,感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