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孟达往秭归,刘封终掌兵权</p>
不知过了多久,刘封这才停下了敲击:“恕你罪,也不是不行。”</p>
“我有个非常适合你的任务,就是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听命。”</p>
邓贤如蒙大赦,连忙抬头应道:“末尉愿意!请将军下令!末尉誓死完成任务!”</p>
虽然不知道刘封要下达何种军令,但邓贤已经顾不得了。</p>
孟达都被调去秭归督运粮草了,自己一个的校尉又还能翻得起什么风浪</p>
想到刘封那毫不留情的二十鞭子,又想到孟达决然离去的背影,邓贤只感觉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p>
“不用紧张。”</p>
见邓贤瑟瑟发抖,刘封缓和了音色。</p>
“先前罚你二十鞭子,只因你修工事不力,不罚不足以正军规。”</p>
“今日你虽然擅离职守,但主动请罪且认罪态度良好,这是可以罪减一等的。”</p>
“我要给你的军务也不是什么难事。我给你二百军士,你替我走一趟临沮,让临沮长杜普私下借粮与我。”</p>
邓贤一愣:“临沮归属南郡,南郡的糜太守不发话,杜普又怎敢私自借粮给将军”</p>
“更何况,临沮只是个不到万户的县,也借不来多少的粮。”</p>
刘封不答,只是再次敲击着桌面。</p>
邓贤心中大惧,连忙道:“将军恕罪。不是末尉不愿前往,只是末尉担心会误了将军的大计。”</p>
冷汗自额头流下。</p>
邓贤悬在嗓子眼的心也在咚咚咚的急促跳着。</p>
刘封带来的威压太重了!</p>
重得邓贤有些喘不过气来。</p>
敲了二十余次,刘封这才停下敲击。</p>
“你得也有道理。”刘封又取出一封信递给邓贤,道:“倘若杜普不愿,你就将此信交给杜普。”</p>
“此人曾被乐进走山路讨破,虽然战后依旧留在了临沮但基本上升迁无望。若愿私下助我,我也不会吝啬提携。”</p>
邓贤心翼翼的接过书信,又问:“倘若杜普见了将军的信依旧不肯,又当如何”</p>
刘封冷笑:“邓校尉,你跟着孟偏将的时候,难道就没遇到过不愿听命的地方官吏这等事,还用我亲自教你吗”</p>
邓贤大骇,忙再叩首:“将军息怒,是末尉愚钝。”</p>
刘封挥了挥:“去吧。若是孟偏将问及,你可如实相告。”</p>
邓贤如蒙大赦,这才敢起身,如履薄冰般的退出帅帐。</p>
提前离开的孟达并未走远,而是在营门口等着邓贤出来。</p>
待见到邓贤,孟达蹙眉就问:“怎待了这么久刘封都给你了什么”</p>
直觉告诉孟达,刘封极有可能给邓贤许诺了诸多好处,想要离间两人的舅甥关系。</p>
邓贤瞥了一眼面色阴沉的孟达,将刘封嘱咐的军务如实相告。</p>
“刘封真让你去临沮借粮”</p>
孟达顿感惊讶。</p>
虽房陵的粮草的确不足以供给五千兵马的吃喝,但只要走秭归运粮入房陵,这粮草不足的问题也能解决。</p>
非得走全是山路的荆山去临沮借粮,这完全是多此一举!</p>
南郡太守糜芳不发话,你跑去让临沮长私下借粮,这让糜芳心中如何想</p>
你一个待上庸的汉中王养子,都伸到南郡来了</p>
</p>
真当我糜芳不是人</p>
孟达又蹙紧了眉头:刘封儿,这又是在打什么主意</p>
邓贤没有多想,点头应道:“副军将军的确是这般的,还准备了封书信让我交给杜普。”孟达伸:“拿来。”</p>
邓贤不敢拒绝,将给杜普的书信递给了孟达。</p>
孟达一边拆信一边道:“此去临沮路途偏远,又是山路极难行军,你若在路上将此信丢了必会坏事。”</p>
“这信也没有封口,刘封必然也是允许你私下看信中内容。”</p>
面对孟达这冠冕堂皇的理由,邓贤默默不做声也不敢反驳。</p>
只是下一刻。</p>
邓贤就见孟达脸色骤变。</p>
“将军,信中写了什么”邓贤心翼翼的询问。</p>
孟达脸色不断变化,又将信卷好放回竹筒,叮嘱道:“你这次去临沮切不可怠慢,务必要按刘封的叮嘱借来粮草。”</p>
“啊”邓贤愕然,不明白孟达的态度怎会变得如此快。</p>
孟达的嘴角已经微微翘起。</p>
刘封给杜普的书信中写有一句“偏将军孟达,深受家父器重,如今暂在房陵助我统兵。你借粮与我就是借粮给孟达,来日孟偏将入了荆州,又岂会不记你今日借粮之功”</p>
又想到自上庸太守申耽口中得知的那句“前将军年岁已高,家父有意让孟偏将接任前将军,又恐孟偏将不能服众,故而令我来上庸,以察孟偏将之能。”</p>
孟达只感觉连日来受到的委屈也消散了不少。</p>
“即便有人谗言,大王对我还是很器重的!”孟达嘴角的得意已经快要压不住了。</p>
邓贤更懵。</p>
将军你这一惊一乍的,让你外甥我很迷茫啊。</p>
下意识的,邓贤想打开竹筒看看刘封的信中内容却又被孟达拦住。</p>
孟达轻斥道:“这是副军将军给临沮长杜普的书信,你岂能偷看速速去临沮,莫要误了副军将军大计。”</p>
邓贤瞪大了眼睛。</p>
我没听错吧</p>
方才可以看信的是将军你,现在让我不要偷看的也是将军你。</p>
更让邓贤惊骇的是,孟达竟然在私底下称呼“副军将军”而非直呼“刘封”之名。</p>
孟达没有跟邓贤多解释。</p>
两相印证下,孟达内心已经相信刘备是有意让自己入住荆州接替关羽的。</p>
孟达对刘封先前的打压也能理解了。</p>
毕竟。</p>
作为来上庸“察孟达之能”的刘封,一来上庸就被孟达阳奉阴违的针对,换谁都不会有好脾气。</p>
即便如此,刘封方才在帅帐中还愿意视之前的争斗为误会,愿意“化干戈为玉帛”尽释前嫌。</p>
又在给杜普的书信中直言了“偏将军孟达,深受家父器重”。</p>
人有时候就很怪。</p>
当面听到的话不一定会相信,可私底下查探到的话却往往让人深信不疑。</p>
看着扬长而去的孟达,邓贤又看着中装有书信的竹筒犹豫不决。</p>
最终。</p>
邓贤忍不住好奇,取出了书信</p>
感谢兄弟们,目前历史分类,求追读求票票,让我更进一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