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隆庆中兴 > 第17章 暗流(二)
    严嵩虽然三令五申不能干预杨继盛一案,但是此时严世蕃已经官居工部右侍郎,从一个连任何功名都没有的独眼龙,到现在官居三品,掌握着天底下最大的肥差工部,严世蕃除了因为有一个首辅老爹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能力。</p>

    嘉靖二十七年54年,严嵩再任首辅时,已经年近七旬,年迈体衰,精神倦怠,加之需日夜随侍皇帝左右,已无足够精力处理政务。如有政事需要裁决,多依靠其子严世蕃,总言“待我与东楼儿计议后再定”,甚至私下让世蕃直接入值,代其票拟。票拟就是内阁在接到奏章后作出批答,再由皇帝审定,是阁臣权力的重要体现。世蕃的票拟多能迎合嘉靖的心意,因此多次得到嘉靖的嘉奖。</p>

    嘉靖二十九年550年,严世蕃升太常寺卿,十月始上悯嵩老,令子世蕃随任侍亲。严嵩索性就将政务都交给其子,世蕃一时权倾天下。严世蕃号称阁老,比徐阶这个内阁次辅的权力大多了。</p>

    严世蕃不但能准确揣摩嘉靖的心意,更是搞斗争的一把好,严世蕃通过对嘉靖心里的揣摩,来打击政敌,比之乃父还要更胜一筹,徐阶与其是忌惮垂垂老矣的严嵩,倒不如是忌惮这个聪明绝顶的独眼龙。而严世蕃也早就对徐阶必欲除之而后快。</p>

    杨继盛上书弹劾严嵩,严世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阶指使的,故而今天召集自己的党羽在府内商议此事。</p>

    严世蕃的书房内,鄢懋卿、赵文华、罗龙文坐在下首,严世蕃的独眼闪烁着精光,道:“徐阶这老货,现在公然指使杨继盛弹劾家父,若不收拾他一下,外间怎么看我严家?”</p>

    赵文华附和道:“就是,徐党现在猖獗,连带着一帮御史言官也蠢蠢欲动了,若是不把杨继盛从重处置,恐怕他们以后更加疯狂。”</p>

    罗龙文也是这个意思,唯独鄢懋卿不发一言,论才智,鄢懋卿可不是赵文华这等草包能够比的,严世蕃问道:“景卿鄢懋卿字为何一言不发?”</p>

    鄢懋卿深知严世蕃的脾气,斟酌了一下词句道:“阁老,杨继盛是否是徐阶指使的事,陛下的心意才事大!”嘉靖是公认的难伺候,而且善于玩弄权术,之前用严嵩制衡夏言,现在未必不是用徐阶来制衡严嵩,若是他们真的对徐阶加以打击,恐怕嘉靖会不悦。</p>

    嘉靖可不是一般的皇帝,一旦被他盯上,身死族灭绝非着玩的,对厂卫的掌握力度,恐怕仅次于太祖、太宗两位皇帝,现在内有黄锦,外有陆炳,厂卫真的成为了天子鹰犬。这次杨继盛上书弹劾,真正触怒嘉靖的其实是他上书里的:召二王而问之,引起了嘉靖的猜忌。</p>

    嘉靖担心的是徐阶指使杨继盛的同时还和裕王勾结在一起了,这才是嘉靖最担心的事情,至于徐阶和严嵩之间狗咬狗,那本就是嘉靖喜闻乐见了,要是严嵩徐阶团结一心,那睡不着觉的就该是嘉靖了。</p>

    赵文华道:“那依鄢大人之见,当如何处理?难道就此放过杨继盛不成。”</p>

    鄢懋卿道:“此何用卜,继盛负海内重望,徐阶得意门生,阶一日当国,继盛出而佐之,我辈无遗类矣,所谓养虎自遗患也。”</p>

    罗龙文道:“那怎么办?”严世蕃也好奇的看向鄢懋卿,想知道鄢懋卿怎么。鄢懋卿只了两个字,陆炳。</p>

    严世蕃明白鄢懋卿的意思,既然现在还无法揣摩清楚朱厚熜的心思,那就拿杨继盛开刀,而且严党诸人不会出面,借用锦衣卫这把刀,杀杨继盛这只鸡给徐党诸人看看。</p>

    鄢懋卿这个想法不可谓不毒,白了就是用锦衣卫这把刀逼迫徐阶作出反应。虽然现在徐阶不承认杨继盛是受他指使的,但是满朝文武都认为杨继盛必然是受徐阶指使的。若是徐阶面对杨继盛下狱都无动于衷的话,那对于徐阶的声望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p>

    几人正在商议着,严府的仆人来报: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求见!</p>

    严世蕃冷笑道:“唐顺之必是来为杨继盛求情的,听当时杨继盛上书时,唐顺之还曾经劝过他,现在是跑来为他求情来了。”</p>

    鄢懋卿笑道:“他们本是同僚,一个在职方司,一个在武选司,有交情也是正常的,况且唐顺之也是严阁老看重的人,何妨给他一个面子呢?”</p>

    严世蕃点点头,起身离开书房,到客厅去接待唐顺之,这位可算得上是大明官场的一个特例了。嘉靖八年529年,22岁的唐顺之因为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便参加了三年一次的会试,荣登第一。内阁大学士杨一清非常赏识他,准备录取唐顺之作为殿试第一。唐顺之断然拒绝,杨一清所派遣的使者往返五次都没有结果。杨一清愤怒地对下属,“老举人指唐顺之的父亲唐宝教出来的年轻人就这样无知吗?”</p>

    得罪了杨首辅的唐顺之当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杨一清刚开始把唐顺之放在一甲第三名,后来又把他移到二甲第一名。嘉靖帝亲自批阅唐顺之的试卷,御批条论精详殆尽。</p>

    当然唐大才子的骚操作还不止于此,嘉靖八年529年,担任主考官的是当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璁,他喜见自己能收罗到唐顺之这样的人才而十分高兴,因此欲利用他的权力提拔唐顺之到翰林院为官。可没有想到初入仕途的唐顺之婉言谢绝了张璁的知遇与栽培,按部就班地上任兵部主事。这让张璁十分扫兴。</p>

    嘉靖十二年533年,唐顺之被调入翰林院任编修,参校累朝实录。因与赏识他的主考官张璁性格不投,便以生病为由,请假回家。张璁开始搁置不批,这时张璁下告密促使张璁认为唐顺之有意疏离他,张璁心中恼怒,一怒之下便草拟文书让吏部主事批准他还乡,并表示永不叙用。</p>

    一连得罪两位首辅,唐顺之的仕途就可想而知了,回归乡里的唐顺之,倒是觉醒了新技能,学射学、算学、天文律历、山川地志、兵法战阵以及兵家技,在三十六岁时,他曾向河南人杨松学习枪法,据枪法颇为不错。</p>

    </p>

    而且唐顺之在地方,居然深得朝中大员的欣赏,御史赵炳然、江南巡按舒汀、内阁学士徐阶、工部侍郎赵文华等相继荐其复官,被他一一回绝,而且严嵩也对他青眼相加,认为唐顺之是平定东南倭乱的不二人选,数度举荐唐顺之,要其复官。</p>

    能够让严党、徐党都争相举荐的人,能力自然是非比寻常,连严世蕃也不得不承认,唐顺之确实不一般,故而严氏父子对唐顺之特别重视,严嵩甚至亲自写信,请唐顺之出山。</p>

    唐顺之坚辞不允,严嵩甚至耍起了流氓,道:“闻唐荆川欲学吴康斋,视吾辈荐用者为石武清。”吴康斋指吴与弼,石武清指石亨。吴与弼是明代中期知名的理学家。明英宗复辟时,大将石亨势焰熏天,想要征召吴与弼进京为官。吴与弼料知石亨必败,固辞还乡。严嵩认为唐顺之是把自己当作石亨那样的弄权大将,不愿意合作。威逼之下,唐顺之压力巨大,不得已出山任兵部职方司郎中。</p>

    唐顺之步入书房,对着严世蕃行礼后,严世蕃道:“荆川公可是等家父的?家父尚在西苑未归。”</p>

    唐顺之笑着道:“下官今日是来找阁老的。”</p>

    严世蕃笑着道:“荆川公笑了,不知寻某何事啊?”</p>

    唐顺之道:“还请阁老高抬贵,放仲芳一条生路。”</p>

    见唐顺之直接开门见山,严世蕃心中不喜,暗道这老儿好不晓事,来求我办事,怎么也得先拿个千两白银意思一下吧,阁老的们就这么好进吗?当下道:“荆川公怕是找错人了,现在杨继盛的案子可是北镇抚司在办,那可是诏狱,没有陛下的旨意,谁敢插?”</p>

    唐顺之心里不屑,若不是为了仲芳,谁有心情陪你扯淡,天下谁人不知,陆炳和严嵩现在是政治盟友,嘉靖二十七年陆炳和严嵩联将夏言至于死地,曾铣下狱后,陆炳奉命进行审问。三月,他在上报的审讯结果中称,夏言收受曾铣贿赂、串通边防将领的事都属实,于是夏言被判死罪。</p>

    后来仇鸾因在庚戌之变中勤王而得宠,凌驾于严嵩之上,但独怕陆炳。仇鸾与严嵩翻脸后,陆炳与严嵩再次联对付仇鸾,嘉靖三十一年552年,仇鸾病重,陆炳趁揭发了他图谋不轨的情状。嘉靖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后,陆炳向嘉靖报告锦衣卫掌握的仇鸾“通虏纳贿”罪证,嘉靖命陆炳会同三法司审理此案,结果以谋反律定罪,仇鸾被剖棺戮尸。</p>

    严嵩受贿,陆炳一样也不干净,和他一起谋划事务、收受贿赂。很多时候陆炳都积极的配合严嵩,若是严氏父子能够向陆炳开口,那至少杨继盛在诏狱里就没有性命之忧,北镇抚司的诏狱可不是那么好进的,在里面被折磨致死的官员不计其数,打死一个六品武选司员外郎根本不叫事情。</p>

    唐顺之道:“阁老,仲芳固然言辞激烈,但是严阁老身居宰辅,肚量岂是一般人能比的?严阁老若保全仲芳,天下谁不敬佩阁老的肚量?若仲芳有所不测,岂不令严阁老声名受损,令无知之人,非议阁老。”</p>

    严世蕃在心里冷笑,名声?现在他们父子两个还有什么名声可言?若是不弄死杨继盛,以后大家都来弹劾我们父子,三人成虎,终究有一天陛下会厌弃我们,到时候才是身死族灭的时候。</p>

    严世蕃直接不回答唐顺之的问题,唐顺之也不话,就这么和严世蕃在客厅里喝茶,好一会后,管家来报,严嵩回来了,听唐顺之来了,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来到客厅了。</p>

    严嵩走进来,严世蕃赶紧下去扶着严嵩,严嵩高兴的道:“应德唐顺之字可是稀客,什么时候来的?”</p>

    严嵩还穿着仙鹤补子德公服,只是没戴官帽,显然是刚从西苑回来,唐顺之笑着道:“劳阁老挂念,下官也是刚刚到。”</p>

    严世蕃当即出言讽刺道:“爹,唐大人可是专程前来让你放过杨继盛的。”</p>

    严嵩坐下后,道:“应德的意思,我已经清楚了,若是杨继盛只是弹劾老夫,自无不可,可是他万万不该将此事与裕、景二王联系起来,现在陛下盛怒,令锦衣卫穷究此事,缓急之间,恐怕难以寰转!”</p>

    见唐顺之激动起来,严嵩赶紧道:“应德不要急,现在陛下既然关注此事,锦衣卫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将杨椒山置于死地的,依老夫看,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只是要吃些苦头罢了。”</p>

    严嵩既然杨继盛暂时没有性命之忧,那就基本无事,只要严嵩不下黑,他们再运作一下,大不了就是贬官流放嘛,赶到大赦还是可以起复的,得到严嵩答复的唐顺之于是告辞离开。</p>

    严世蕃见唐顺之走了后,才对严嵩道:“一个兵部郎中,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徐华亭都不敢出头,他还敢做仗马之鸣,真是找死!”</p>

    严嵩浑浊的老眼突然盯着严世蕃,幽幽的问道:“严世蕃,要不然我这把椅子也给你做了吧!”严世蕃赶紧低声道:“父亲,这唐顺之实在是太不识抬举了,父亲举荐也不来,徐华亭举荐也不来,还以为自己是诸葛武侯吗?”</p>

    严嵩道:“唐顺之有大用的,东南要是出乱子,他能平定的。”</p>

    严世蕃不屑的道:“几个倭寇罢了,严令州县卫所加以剿灭,再不行就从九边抽调精锐,还对付不了几个倭寇吗?”自从嘉靖二年争贡之役以来,大明断绝与日本的朝贡,沿海滋扰的倭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东南大患了,严嵩作为首辅,不得不加以筹谋,故而一定要起复唐顺之,就是以备不时之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