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连载三百六十四)
    梯田上的重逢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西江镇古梯田景区依旧游人如织。金黄的稻浪在秋风中起伏,层层叠叠的梯田宛如大地的指纹,在午后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林华穿着深蓝色行政夹克,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站在观景台上,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木质栏杆,目光扫过景区各处。作为西城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一,假期值班巡查是他的职责所在。

    “林县长,您看那边。”西江镇党委书记刘仁华指着梯田中央的一对新人,“今天第三对拍婚纱照的了。”

    林华眯起眼睛望去。新娘的白纱在稻浪中格外醒目,新郎正弯腰为她整理裙摆。这个画面让他心头微微一颤,五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刘书记,你们镇里这个‘婚纱照补贴’政策很有创意啊。”林华强迫自己移开视线,语气刻意轻松。

    刘仁华脸上堆满笑容:“每对新人来拍婚纱照,我们送纪念礼品盒。表面看是花钱,实际带动了景区人气,周边民宿餐饮都受益。”他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鼓鼓的红包,“您要不要亲自去送个祝福?”

    林华犹豫片刻,点了点头。两人沿着石板路向下走去,稻穗擦过裤腿发出沙沙声响。随着距离拉近,新娘的侧脸逐渐清晰——饱满的额头,巧的鼻尖,笑起来时右颊若隐若现的酒窝。

    林华的脚步猛地顿住,中的矿泉水瓶“啪”地掉在地上。刘仁华诧异地回头:“林县长?”

    “别,新娘子很漂亮。”林华弯腰捡起水瓶,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向前走去,却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新娘正背对着他们调整头纱,新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斯文男子——率先注意到了来人。他友善地点头致意:“您好。”

    刘仁华热情地上前:“恭喜二位!我是西江镇党委书记刘仁华,这位是咱们西城县人民政府的领导林华,今天特地来景区检查安全工作。”

    新娘闻声回头,四目相对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李月华的眼睛瞪大,涂着淡粉色唇膏的嘴唇微微张开,中的捧花差点滑落。

    “新娘子真漂亮。”林华听见自己干涩的声音。他的目光无法从李月华脸上移开,五年岁月似乎只在她眼角添了几道细纹,那双杏眼依然清澈如初。

    何刚揽住妻子的腰,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谢谢领导。我是县实验学副校长何刚,这是我爱人李月华,她在西江镇中心学教美术。”

    “我们已经领证了,下个月办酒。”李月华轻声补充,声音有些发抖。她避开林华的目光,指无意识地绞着婚纱上的蕾丝。

    刘仁华适时递上红包:“这是我们镇党委的一点心意,祝二位百年好合!”

    何刚连声道谢,李月华却像没听见似的,直直盯着林华胸前的党徽。阳光下,金属徽章折射出的光斑在她脸上跳动。

    “你们俩一个在县城,一个在镇上,聚少离多啊。”林华突然开口,语气刻意轻松,“新婚夫妻这样可不行。”

    何刚无奈地笑笑:“确实不方便,但月华喜欢这里的教学环境,调动又”

    “老刘,”林华转向刘仁华,“我记得县里最近在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

    刘仁华会意地点头:“对对,尤其是音体美紧缺学科。”

    李月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不用了,我们”

    “这事我记下了。”林华打断她,嘴角挂着官方式的微笑,“不打扰二位拍照了。”他转身离开,步伐比来时快了许多。

    回县城的车上,林华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车窗外的夕阳将他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色,睫毛在眼下投出细长的阴影。秘书李从后视镜偷瞄了几眼,识趣地保持沉默。

    在口袋里震动,是妻子发来的消息:“晚上回家吃饭,别忘了。”林华看了一眼,锁上屏幕。他摇下车窗,让傍晚的风吹散脑海中李月华穿着婚纱的模样。

    八年前的一幕幕不受控制地闪现:他们在西江中学九年级时成为同桌;安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们同时回到了西江镇工作;他们正式订婚,眼看着就要走进婚姻的殿堂,如果不是那一连串的事故

    “去教育局。”林华突然开口。

    李愣了一下:“现在?马局长可能已经”

    “现在。”林华的语气不容置疑。

    教育局大楼灯火通明。马恒昌跑着从楼梯下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林县长,有什么急事?”

    林华直接走进局长办公室,在会客沙发上坐下:“西江镇中心学有个美术老师,叫李月华。”\"

    马恒昌迅速在脑中搜索这个名字:“哦,就是今天拍婚纱照的那位?刘书记在群里发了照片。”

    “她未婚夫在县实验学工作。”林华端起茶杯,水面映出他紧锁的眉头,“两地分居影响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局要考虑解决。”

    马恒昌眼珠转了转:“县城关一正缺美术老师”

    “李月华专业水平不错。”林华放下茶杯,瓷器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你尽快安排。”

    马恒昌点头如捣蒜:“我明天就启动调动程序。”

    走出教育局大楼,夜空已繁星点点。林华站在台阶上点燃一支烟,火星在黑暗中明灭。他想起五年前李月华流着泪“我怀孕了”的样子,想起自己颤抖着签下流产同意书时钢笔划破纸张的声音。

    烟烧到了指,他猛地甩掉烟头。

    第二天清晨,林华没有参加县里的工作例会,而是让司直奔铜钱乡。铜钱学的修缮工程是他主抓的民生项目,原定一个月工期,施工队日夜赶工六天就完成了。

    校园里,孩子们正在做广播体操。校长王世军跑着迎上来:“林县长!没想到您亲自来”

    “工程验收怎么样?”林华径直走向教学楼。

    “全部达标!孩子们可高兴了。”王世军指着崭新的教室窗户,“刘梅老师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漏风了。”

    教室里,年轻的女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唱歌。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孩子们红扑扑的脸上。林华站在后门,恍惚间看到二十出头的李月华在讲台上教画画的背影。

    震动,是马恒昌发来的消息:“李老师调动续已启动,她本人似乎很意外。”

    林华没有回复。他走出校门,秋风卷着落叶擦过他的裤脚。远处群山连绵,梯田的金黄已渐渐褪去。收割的季节要到了。

    三天后的傍晚,林华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秘书敲门进来:“林县长,有位李老师找您。”

    钢笔在纸上洇出一团墨迹。林华缓缓抬头:“请她进来。”

    李月华穿着米色风衣,头发简单地扎成马尾。没有婚纱,没有妆容,眼前的她更接近林华记忆中的样子。只是那双曾经满是爱意的眼睛,此刻盛满了愤怒。

    “是你帮我的吧?”她开门见山,声音压得很低,“我都已经放弃调动了,想着等过几年再。”

    林华示意秘书关门。房间里只剩下挂钟的滴答声。

    “关一确实缺美术老师。”他尽量保持语调平稳。

    “马局长以前调动必须要按照政策来,我的工作年限还不到八年。”李月华的指紧紧攥着包带,“何刚很高兴,他觉得是领导关心我们。但我知道是你。”

    林华绕过办公桌,站在窗前背对着她:“你在镇上教书五年了,早该调回县城。”

    “然后呢?每天面对你?”李月华的声音突然拔高,\"看着我结婚生子,过你当年我们没有的生活?\"

    “月华”林华转身,看到她眼中闪烁的泪光,心脏像被无形的攥紧。

    “你知道我花了多长时间才走出来吗?”李月华抬擦掉即将滑落的泪水,“第二次婚姻失败后,我差点现在好不容易遇到刚,你为什么又要出现?”

    林华向前一步,又硬生生停住:“我只是想我们毕竟”

    “用你的权力?”李月华冷笑,“好了,其他的不了,也感谢你帮助我和刚。”

    窗外,暮色渐浓。林华看着李月华挺直的背影,想起他们最后一次依依不舍分别时,她也是这样倔强地站着,直到他出“这个孩子不能要”。

    “我得回家了。”李月华拉开门,“其实能认识你真的很高兴,我们没有走到一起,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门关上的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砸在林华胸口。他慢慢滑坐在椅子上,办公桌上相框里,他与妻子的结婚照正对着他微笑。

    再次震动,是妻子发来的晚餐菜单。林华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回复道:“好,我六点到家。”

    窗外,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远山背后。秋天快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