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217章 玉阙烽烟蔽九霄
    第一折朱批惊鸿现暗流

    晨光刺破紫禁城的琉璃瓦,养心殿内檀香袅袅。皇帝握着朱笔的微微颤抖,朱砂在奏折上晕染出不规则的痕迹。这是宝玉与黛玉呈递的平倭策,字迹工整却难掩锋芒,其中罗列的倭人据点、贾府先祖的抗倭奏折,字字如刀,直戳朝廷积弊。

    "来人!"皇帝突然将奏折摔在龙案上,惊得殿内太监宫女齐刷刷跪倒,"传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即刻议政!"

    消息如野火般传遍京城。荣国府内,贾政捧着邸报的青筋暴起:"这宝玉,简直是捅了马蜂窝!弹劾倭患也就罢了,竟还牵扯出先帝朱批"王夫人正在佛堂诵经,闻言佛珠散落一地,脸色煞白:"老爷,当年老爷与倭人往来的事"

    贾政猛地转身,眼中满是厉色:"住口!那都是陈年旧事,且是为了保全贾府!"话虽如此,他的声音却不自觉地发颤。一旁的赵姨娘幸灾乐祸地撇撇嘴,被贾政一个冷眼瞪得缩了回去。

    与此同时,宝玉与黛玉正在潇湘馆研读新得的古籍。黛玉用镇纸压住泛黄的书页,纤细的指划过文字:"宝哥哥,你看这海疆志记载,倭人除了火器,还有一种'水雷',专用于海战"

    话音未落,晴雯匆匆跑来:"二爷,二奶奶请你们即刻去正厅!宫里来人了!"

    正厅内,宣旨太监尖着嗓子宣读:"着贾宝玉、林黛玉即刻入宫,面圣!"贾政跪在地上,额头沁出冷汗,余光瞥见宝玉镇定自若地接旨,心中又急又怒。黛玉则向王夫人福了福身,轻声道:"舅妈放心,我们自会心。"

    宫门外,斜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宝玉握紧黛玉的:"林妹妹,无论发生何事,我都在你身边。"黛玉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第二折金銮殿上起风波

    养心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皇帝高居龙椅,目光如鹰隼般扫视下方群臣。宝玉与黛玉跪在丹墀之下,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贾宝玉、林黛玉,"皇帝的声音冷得像冰,"你们呈上的平倭策,可有真凭实据?"

    宝玉叩首道:"回陛下,皆是臣等亲自查证所得。锁麟匣中贾府先祖的奏折,每封都盖有先帝朱批,足以证明倭患由来已久。"

    "啪!"龙案上的镇纸被皇帝扫落在地,"大胆!先帝的朱批,岂是你们能随意窥探的?这分明是以下犯上!"

    殿内群臣纷纷附和。内阁大学士徐阶出列:"陛下圣明!贾府此举,恐有不臣之心!"贾政在人群中面色如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黛玉抬起头,声音清脆却不失沉稳:"陛下,若因畏惧先帝威严而对倭患视而不见,才是真正的不忠不孝。锁麟匣中的平倭策,正是贾府世代守护金陵的见证。"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皇帝的神色微微松动,却仍冷笑道:"得好听!那朕问你,贾府与倭人过往的交易,又作何解释?"

    宝玉心中一紧,偷眼望向贾政。只见父亲瘫坐在地,面如死灰。黛玉深吸一口气:"陛下,那都是贾府为了获取情报,不得已而为之。王夫人札中的记载,字字泣血,便是最好的证明。"

    殿外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皇帝盯着两人良久,终于开口:"暂且将平倭策留中不发。贾宝玉、林黛玉,你们且回去候旨。"

    第三折深闺密语藏锋

    回到荣国府,已是掌灯时分。黛玉刚进潇湘馆,紫鹃便迎上来:"姑娘,宝二奶奶在屋里等您许久了。"

    屋内,王熙凤正在把玩着一支金步摇,见黛玉进来,冷笑道:"好妹妹,这次可真是出尽了风头!连陛下都惊动了!"

    黛玉淡淡一笑:"二嫂子笑了。不过是为了金陵百姓,做些分内之事罢了。"

    王熙凤将步摇重重拍在桌上:"分内之事?你可知这次得罪了多少人?内阁徐阶、吏部尚书,哪个不是握实权的人物?他们早已放话,要参你们一个'混淆视听,扰乱朝纲'!"

    黛玉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王熙凤见状,语气缓和了些:"罢了罢了,你和宝玉也是一片赤诚。只是这世道,光有赤诚可不够。"她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这是我在宫里的眼线传来的,陛下似乎对倭人的'水雷'很感兴趣。"

    黛玉接过信,仔细研读。王熙凤在一旁继续道:"我寻思着,若能在水雷上做文章,不定能将功赎罪。只是"她突然压低声音,"贾府的库房里,还藏着几枚当年缴获的水雷,只是年久失修"

    正着,宝玉匆匆赶来:"林妹妹,不好了!老爷被言官弹劾,下了大狱!"

    第四折大狱沉冤谁与诉

    刑部大狱内,阴暗潮湿,腐臭难闻。贾政蜷缩在角落里,身上的官服早已褴褛不堪。见到宝玉和黛玉,他老泪纵横:"你们怎么来了?快回去!这里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宝玉跪在地上,哽咽道:"父亲,孩儿不孝,连累您了"

    贾政苦笑:"这怪不得你。是我当年一念之差,与倭人有了往来,如今报应来了"他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这是你祖父留下的,据能解开倭人水雷的秘密。你们带着它,去找北静王"

    黛玉接过玉佩,仔细端详。突然,她发现玉佩背面刻着一行字:"水雷之秘,尽在天工。"

    就在这时,狱卒大声呵斥:"探访时间已过,速速离去!"

    出了大狱,宝玉握紧拳头:"林妹妹,我们一定要救父亲!还要让那些贪官污吏付出代价!"

    黛玉点头:"我想起来了,妙玉师父曾在天工阁修行,或许她知道些什么。"

    第五折天工阁内寻巧

    天工阁位于京城郊外,是天下能工巧匠聚集之地。宝玉和黛玉赶到时,正遇上一群工匠围着一具水雷残骸争论不休。

    "这水雷构造精巧,我们根本无从下!"

    "是啊,倭人在这上面设了关,稍有不慎就会爆炸!"

    黛玉走上前,轻声道:"各位师傅,可否容我们一看?"

    工匠们见是两个年轻辈,嗤之以鼻:"你们懂什么?快些离开!"

    宝玉掏出北静王的名帖:"我们受北静王所托,特来破解水雷之谜。"

    众人这才让开。黛玉仔细观察水雷,发现其外壳刻着金陵十二钗的图案,与秦淮河上的火器如出一辙。她取出贾政给的玉佩,放在水雷特定位置,只听"咔嗒"一声,水雷表面的关竟缓缓打开。

    工匠们目瞪口呆。为首的老者激动地抓住黛玉的:"姑娘真是神人!这水雷我们研究了数月,都不得其法!"

    黛玉红着脸抽回:"是这玉佩的功劳。对了,敢问老师傅,可知这水雷该如何破解?"

    老者沉思片刻:"若要让水雷失效,需找到其'命门'。只是"他突然压低声音,"宫里有人传话,不让我们深入研究。"

    宝玉和黛玉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看来,这水雷背后,牵扯着更大的势力。

    第六折暗夜深宫探虚实

    夜,皇宫内戒备森严。黛玉女扮男装,与宝玉借着北静王的腰牌,混入内务府。

    "林妹妹,心些。"宝玉低声叮嘱。黛玉点头,握紧袖中的验丝镜——这是妙玉改良过的,能探查关和暗格。

    两人悄悄潜入工部库房,里面堆满了各种火器图纸。黛玉用验丝镜一扫,镜中显形出惊人画面:徐阶与倭人密会,正在交接新式水雷的设计图!

    "果然是他!"宝玉咬牙切齿。话音未落,外面传来脚步声。两人急忙躲进暗处,只见几个太监抬着一口箱子经过,箱子缝隙里露出一角图纸,赫然画着水雷的构造。

    黛玉示意宝玉跟上。他们一路尾随,来到一处偏僻宫殿。殿内烛火摇曳,隐约传来徐阶的声音:"陛下对水雷很感兴趣,你们务必加快进度"

    黛玉举起验丝镜,镜光透过门缝,清晰映照出屋内场景:徐阶正与倭人使者交谈,桌上摆着大量金银财宝。更令人震惊的是,皇帝的贴身太监竟也在场!

    宝玉握紧拳头,正要冲进去,被黛玉死死拉住:"不可鲁莽!我们现在出去,不仅救不了父亲,还会打草惊蛇。"

    两人悄悄退走,心中却已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这惊天阴谋公之于众!

    第七折血诏丹心照汗青

    第二日,早朝。徐阶率先出列:"陛下,贾府通敌卖国,证据确凿,理应满门抄斩!"

    群臣纷纷附和。皇帝看向宝玉和黛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宝玉突然上前,高声道:"陛下,臣有重要证据呈上!"他拿出验丝镜记录的影像,以及从工部库房偷出的图纸。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徐阶脸色惨白,却仍强词夺理:"这这都是贾府伪造的!"

    黛玉冷笑:"徐大人,敢不敢与我们当面对质?昨夜您与倭人密会,商量如何用新式水雷危害金陵,可有此事?"

    皇帝猛地站起:"徐阶,可有此事?"

    徐阶扑通跪地:"陛下饶命!臣也是被倭人胁迫"

    皇帝怒不可遏:"来人!将徐阶及相关人等打入天牢!贾政即刻释放!"

    宝玉和黛玉再次叩首:"陛下,倭患不除,国无宁日。还请陛下采纳平倭策,让我们为朝廷效力!"

    皇帝看着两人,良久,终于点头:"准奏。着贾宝玉、林黛玉督办抗倭事宜,钦此!"

    走出皇宫,阳光明媚。宝玉与黛玉相视而笑,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无数挑战,但只要彼此相伴,便无所畏惧。金陵城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