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凤舞隋末 > 正文 第五百五一章 童试将至
    与此同时,远在高密的黄刚,可是真不知道黄娜决定就在今天要收服李密。

    他此时正在位于东华高密城外四十里,地处潍水支流的一条分叉河畔的连片工坊之内,正满脸欣喜的看着一张张正在从木盘上拓印下来的铜活字印刷品。

    这些印刷品大约为后世的a2尺寸,从远处看上上密密麻麻都是一个绿豆大的清晰字迹,而从近处看就会发现这是一张题目相当简单的数学试卷,从右至左以古人惯常的句式,列出了难度从简到难的数学题目。

    而这些试卷,自然是为即将到来的三月童试准备,由于刻意强调了天凤朝之下科举制度的连贯性,要求所有人必须“逢进必考”,所以这场即将在三月初三开考的童生试,目前为止报名的总人数居然超过八千之多,使得如今这间隶属“皇家书局”的工坊不得不加班赶工。

    而如果更仔细的去看的话,你还会发现这张试卷里采用的文字是混合了少量简化汉字,不过繁体还是占了绝大多数的,而且“234”这样的阿拉伯数字也出现了。

    对了,阿拉伯数字可不阿拉伯人发明的,实际上这种计数方法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结果只是因为当时的人们以为是阿拉伯人的发明,所以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而根据后世的历史研究和考证,阿拉伯数字最早应该是在公元五世纪前后,由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古鳊人最先改进和发明,约在公元八世纪前后才研究出“0”这个最重要的符号,而且当时称“0”为首那。

    不过,要知道如今才是天凤三年,如果杨广没挂的话也即是大业十五年(69年),所以从此往后这“2345”自然不能再叫什么阿拉伯数字了,黄刚直接将其命名为了“华夏数字”。

    并且还在去年冬天就已经通过“东华书局”对外发行了一本“数学基础(童生)”、一本“数学进阶(秀才)”和一本“中等数学”(举人),三本书也就简简单单把“加减乘除”(童生必考)、“代数、算法、方程式”(秀才必考)、“函数、集合、统计学”(举人必考)给安排明白了。

    至于应对进士阶层的“高等数学”,由于黄刚不掌握(这厮也就高中毕业),而黄娜虽然修了双学位,但却并非是专精这一科,什么微积分、什么线性代数、什么运筹学、群论也就不提了,还是等后人来补完好了。

    下面言归正传,便也今日黄刚亲自现场督导的,正是即将在下月初用来进行天凤军治下首届童生试的数学试卷。

    按照之前的安排,童生试的试卷也就是简单的三件套,分别是国文卷(语文)、数术卷(数学)和综合卷(思想品德),采取的是根据各方反馈之后新修订的“百分制”评分模式,也即是其中国文、数术两科的总分和综合卷的评分各为五十分,而只有三科总成绩达到并超过九十分者,才算是通过了童生试,从此获得童生资格。

    既然是考童生的试卷,自然题目也非常的简单,毕竟这一科所占的总分也就二十五分,而黄娜的安排就是加减法题占十分、乘除题目占十分、奥数题占五分。至于这份试卷的最后一道奥数题看起来也不是很难:甲乙两根水管单独开放,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二十个时辰和十六个时辰,而丙管单独打开注满池水仅需十个时辰,若空池注水,同时打开甲乙两管注水五个时辰后,再打开丙管继续注水,请问水池注满还需要多少时间?

    至于国文试卷的题目,相对来可能要难上一点,反正黄刚自己拿着一看就知道自己考不了几分,因为里面的内容对他而言已经不仅仅超纲那么简单了。

    因为这南北朝至隋末时期,社会上的蒙学教材可是庞杂,比如千字文虽然已经出现,但民间用来给幼童开门的可还不是什么这种通俗易懂的东西,什么百姓家、千家诗也没有,而多用的是什么秦朝李斯的仓颉、汉朝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蔡邕的劝学、史游的急就篇、班固的太甲篇、朱育的幼学、陆的吴章、还有王劭俗语难字等等。

    而且这些蒙学教材也并非是全国通用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文化知识还属于奢侈品,只有高门大户还有官宦人家才有能力收集书籍,并且根据需要来用来教育下一代。

    所以国文卷的度很不好把握,之前公开刊登在“东华时报”上的模拟卷可是据把各地的大儒都做哭了,所以这次正式用来考试的题目也让黄刚叫“东华时报”里挂名主编的几位学界大儒做了参详。

    大致上,考校形式还是填空、默写、释义的方式,所抽的题目则集中在仓颉、劝学、幼学、千字文这些比较知名的蒙学教材。

    至于往后,到了秀才的阶段是不是还继续按照原定的计划考“五经”(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就要稍后再看了,毕竟你都要走“空天流”的路线了,还坑这些文人去死读书有意义么?

    还不如让人把精力转移到刑律法典、算术地理、兵书战策、农工商业方面去,当然后世国考中的常识题库模式也是可以借鉴和移植,反正现在还有时间,到时候再慢慢调整好了。

    那么,除开怎么出考题这些软实力的问题外,之前有关于活字印刷和纸张、油墨、套印等方面的硬件技术,这方面可就是黄刚的强项了,在他的指导下工匠们只不过大半年的时间就完全掌握了木盘编排铜活字的技术。

    要知道此时可是没有什么专职的铜活字匠人存在,然后黄刚想出的解决办法是花重金招募来好几个专业给人打造墓碑刻制铭文的师傅,然后让他们用雕刻石碑的技艺来雕刻铁范,再用铁范来翻制出基础铜活字,再经过一系列的精磨和修整,便也得到了不亚于现代印刷铅字效果的铜活字。

    “嗯!字迹清晰、条纹边线清楚,这批试卷应该木有问题了!”

    然而,也就在黄刚正拿起一摞印好的试卷,正在满意的细细查看之时,却听见门外有人报道:“报!急报监军大人知晓,今日一早高密城中有文士儒生聚集于城北文庙,意图不明!”

    喜欢凤舞隋末请大家收藏:()凤舞隋末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