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数风流人物 > 正文 癸字卷 第二百六十六节 拉拢人手,夯实基础
    似乎是明白了一点儿什么,郑崇俭琢磨过来,

    郑崇俭知道冯紫英一直在推动土豆种植,后来又还有番薯了,据这两样作物很适合陕西这边旱地山地的种植,产量也很高。

    他甚至也尝过土豆的味道,觉得还过得去,没有米面那么可口,但是如冯紫英所可能就是习惯问题,而且连草根树皮都没得吃的时候,这土豆简直就是无尚美味了。

    如果像陕西行都司那边的地方都能够种植土豆,而且产量也能差不离达到延安府那边水准,那这个粮秣补给问题的确可以解决大半。

    而且也正如冯紫英所,汉唐时候这一区域都能被朝廷管辖,凭什么大周就不能做到?

    要知道现在的湖广江南在汉唐时候都还是蛮荒之地,而现在已经取代中原成为膏腴之地,供应起了整个大周所需。

    李腾芳现在已经彻底化身土豆吹,到处吹嘘土豆的好处和优势,鼓励各地大力种植土豆,对各地官员也是随时敲打督促。

    实在是被陕西干旱带来的大灾给吓坏了,想想如果推广土豆种植发展起来,能够一下子解决饿死人的问题,那乡间这些流民便不会变成乱民,做到这一点,那边是圣人之举。

    冯紫英的话让郑崇俭乐了,

    冯紫英笑了笑,

    郑崇俭倒吸了一口凉气

    冯紫英看着郑崇俭道:

    对士人来,这是最大的诱惑,郑崇俭也不例外,冯紫英这个诱惑条件还真的有些动人心。

    ()(e)  见郑崇俭为之意动,冯紫英知道打动了这个家伙的心,当然这还很遥远,不过值得为之奋斗。

    郑崇俭吁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道:

    没下去,但冯紫英却明白郑崇俭对当下朝廷的情形并不看好。

    尤其是他和孙传庭、陈奇瑜三人这一年多都在山西、陕西地方上奔波做事,已经对地方官场上的种种黑暗弊端有所了解,肯定内心都有些失望。

    就这样的官场吏治,怎么可能不发生民变和暴乱?

    山陕之乱固然有大旱的原因,但是水利不修,土地兼并严重,吏治败坏,士绅贪酷,这些才是根本原因。

    老百姓在这些因素聚合起来的压榨下,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起

    来造反,但凡有一口饭吃,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来造反?

    冯紫英悠悠地道:

    郑崇俭笑了起来,

    冯紫英反问:

    冯紫英的话击中了郑崇俭。

    他也是一个善于思索的人,当然明白冯紫英提出的这些问题指向了整个大周朝的体制,皇帝之下的内阁七部加都察院,地方上的省府州县,这种叠屋架床的模式,利弊何在,是该推翻重来,还是兴利除弊?

    还有朝廷是不是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当下南北东西存在各类问题进行一个研究,哪些方面存在大问题,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打破格局,创新求变,这些都值得好好思考探索。

    ()(e)  当然郑崇俭也知道自己这些人太年轻,还对整个大周中央到地方的政务并不熟悉,所以冯紫英才希望自己留在地方上从府州县的具体事务开始,认认真真都接触一番,未来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郑崇俭语气里多了几分佩服,

    冯紫英的话也把郑崇俭逗笑了,

    冯紫英的态度很鲜明了,不想当一把的官员就不是好官员,但你要想当一把,那么就要随时设身处地地从一把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能只图自己本职工作这一块,那就太狭隘了。

    被冯紫英这么一,郑崇俭也无话可,难道自己不想当知府,不想更上一层楼?那太虚伪了。

    想了一下,郑崇俭才又道:

    这话问得没毛病,青檀书院这么多人,也就只有冯紫英这样一个绝才惊艳的角色,连练国事都远远不及,其他人更不用。

    现在冯紫英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做到了很多进士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位置,入阁拜相似乎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难怪郑崇俭他们无比感慨,甚至连忌妒的心思都生不出来,实在是差距太大,没法忌妒。

    对此冯紫英也只能潇洒地耸耸肩,笑一笑,他能怎么?自己是穿越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址: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