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武侠仙侠 > 这个修士很危险 > 第六十六章 青火炉(贺陈先生189盟主打赏)
    许易不敢丝毫耽搁,快速地穿过大片的密林,又遁入河流中,取出源珠,又勾引了一条以遁速见长的水妖,这回是秋娃死活不愿和他进鱼腹,他便跨骑在水妖背脊上,快速朝着玄清宗进发。 这日傍晚,他终于回到了玄清宗的洞府,借着沉沉夜幕的掩护,没有惊动任何人。 荒祖又不在家,许易也不奇怪。 秋娃蹭地钻进自己的房间去了,嚷嚷着以前都是昏睡,这回她可要认认真真地睡几天。 许易也分不出昏睡和认真睡,到底有什么不同,嘱咐她吃些东西再睡,便自入炼房去了。 他当先取出的不是贪蛇的储物环,而是招魂幡,在吞了贪蛇的灵魂后,招魂幡明显又起了异变,整个幡体变得光泽了一些。 而最大的变化,还是哭丧棒上的法纹,几乎完全消失了。 法纹的逐渐消失,并非是在吞噬了贪蛇的灵魂后发生的,自打进入了此界,许易便察觉到了招魂幡的法纹在发生变化。 只是,这回招魂幡吞噬了贪蛇的灵魂后,法纹几乎完全消失了。 至于法纹的变化,许易并不惊讶,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他已经体味到了天道规则的威力。 穿了招魂幡上的法纹,不过是在那个世界的产物,不适应这里的法则,根本不奇怪。 打量招魂幡片刻,催动法诀,见招魂幡运转如一,他才放下心来。 收了招魂幡,许易这才取出贪蛇的储物环,破开禁制,念头侵入,瞬间将贪蛇储物环中的全部资源挪移了出来。 才见得一物,他便乐得后槽牙露了出来。 那是一个丹炉,却非是樊九中的那种杂炉,而是入了品阶的青火炉。 关于炼丹,他如今已颇有见识,这青火炉可不是杂炉能比的。 一个杂炉,不过价值三四百元丹,但青火炉则轻易超过千枚元丹,动辄有市无价,因为丹炉这玩意儿,几乎人人皆需要。 相比杂炉,青火炉有两大显着优势。 其一,青火炉有自洁功能,一旦炼出废丹,便会自动除污,连杂气也剔除了。 好处很明显,省去了清洁丹炉的过程,又避免了被杂气污染。 杂炉一旦炼出的废丹太多,终有一日,会因为杂气的浸染,而宣告报废。 而青火炉则没有这个隐忧。 第二,便是成丹率的提升。青火炉更加通透,更加便于灵力均衡稳定的输入,这一点便大大降低了炼丹师对灵力控制的难度。 许易还想着去何处弄一枚杂炉,来开辟炼丹伟业,没料到青火炉就来了。 除却青火炉,许易发现了一个盛满灵土的玉匣,灵土内一株幼的嫩苗显得弱不禁风,许易并不认识幼苗,但不妨碍他猜测这株幼苗多恐怕来历不凡,贪蛇抢夺灵乳多半是为了此幼苗。 奇怪的,是他在贪蛇的储物环内,并没发现多少元丹,只有区区百枚,他想不通贪蛇到底凭什么有底气竞价琼玉灵乳。 莫非是打算当了青火炉,来换取灵乳,这也太疯狂了吧。 猜不透结果,许易也懒得猜了。 他又取出一枚丹药,摊在掌中摩挲,他在拍会上见过这枚丹药,正是价值不菲、大名鼎鼎的同感丹。 除却以上宝物,贪蛇储物环中,还有一些散剂,几枚寻常丹药,以及一些药材。 这些,在打劫多了的许大土匪眼中,并不算什么。 倒是十余枚文字、典籍,引起了他的兴趣。 当下,许易便研读了起来,其中多是草药和炼丹的心得,许易读了一夜,觉得有些收获,但收获又不大。 放下典籍,他取出术宝来,打算下功夫将这剩下的八十余张术宝,尽数封入攻击。 经过和贪蛇的一战,许易充分意识到术宝的作用,瞬间大规模爆发的术宝,其威力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缺点便是一次性消耗物资,但在目下这个关口,能用来防身,便是好宝贝。 对旁人而言,将功击封入术宝,是个极难的过程。 难点不在于别的,寻常的攻击一旦离体,持续的时间太多,很难做到封禁。 反观许易的浑天剑,几乎化形由心,可放可收。 在对战封四公子时,他曾编织出无数剑,从第一道剑到最后一道剑,中间停顿的时间何止百息。 持续时间,这一大难点的解决,封术于术宝,便不是难事。 天将擦黑,剩余的八十余道术宝,尽数被许易封禁完毕。 歇了一日,秋娃嚷嚷着要出去观景,恰好荒祖回来,便立时领旨去办。 一行三人放舟崖下的波涛间,顺流畅游。 这一番游走,许易的回归,便不再是秘密了。 次日一早,孟伏前来造访,邀他参加共学社七日一次的交流会,许易欣然赴会。 到场后,气氛虽不如往常轻松,但总归交流、思辨的味道没有改变。 时间是最好的平息震撼的药剂,一段时间过去了,共学社众人发现自己的日子,并没有随着许易这个大魔头的诞生而发生不好的改变,甚至因为许易的崛起,共学社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点在岐天山谷的药材采掘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验证。 往常,共学社成员被抢走药材的事件,没少发生,而自打许易崛起后,再没出现一例了。 最关键的是,许易这个大魔王本身,并没有再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 时间一久,共学社众人也就松懈了下来,心中的危感和不安,渐渐消弭。 一场交流会后,孟伏闹着让许易兑现承诺请客。 许易欣然同意,众人在松鹤楼共谋一醉后,许易给秋娃和荒祖各自打包了一席,便回归了洞府。 日子又恢复了平静,许易的时间大约分了四大块。 其一,研究功法和阅读典籍。功法主要是轻烟步和浑天剑。 轻烟步果然是数术类的妙法,但只有纲要,缺乏细化的过程。 换句话,只有大的公式,和最后的答案,中间的过程全得自己补全。 如果无法补全,知道答案也没用,毕竟功法的本身,还在于过程的演绎。 如此一篇功法,也难怪无人能修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