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炮岁月 > 正文 第289章 军人大会措施不少
    姚江生还让司务长叶山水和炊事班长陆银龙,当着全连官兵表态,以上要求能不能做到?

    话,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俩能不能嘛!

    继续进行第三个问题,那是关于业余文化生活的。

    姚江生,结合部队当前的实际情况,一连要营造一种“外紧内松”的训练和学习氛围,连队党支部经过开会讨论,计划建立三个兴趣组,它们分别是篮球组、写作组和声乐组。

    篮球组由一班长宗儒麟负责;写作组由副指导员刘江河负责;声乐组则是由驾驶班九八年兵陈生路负责。

    在会上,姚江生通知,各班长在明上午七点半操课之前,务必将本班参加兴趣组的战士名单,上报到文书孙文武那里。

    他强调,各班长不要以新兵没有时间为借口,来打压新兵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积极性。

    他还,考虑到篮球场灯光暗淡的“老问题”,他和连长吕祥云在会前拍板决定:明叫外面的专业人士来连队,给篮球场的四个角落,分别装上大功率的射灯,以此保障篮球兴趣组的活动,能在较短时间内开展起来。

    要知道部队业余生活着实单调乏味,放假时间受外出人员必须保持百分之九十五在位率的约束,基层连队的官兵,除两三楼俱乐部看看电视和到阅览室看书之外,还能开展的集体活动,也就是打打篮球了。

    姚江生的这项举措,立即引来了掌声和欢呼声一片,要知道之前所谓的“灯光球场”,那是只有一盏两百瓦的大灯泡,孤零零地被一根高约三米的钢管吊在球场的一侧。

    你要是来了兴趣,想晚上打个篮球,那个灯光就好像若隐若现一样。

    球能不能投得进篮框,完全是凭感蒙的。你想依靠光线来瞄准,那反射过来的黑呼呼的投影,会让你投得直到怀疑人生。

    宗儒麟打篮球很猛,球技也还不错,他和无线班长苏辉建是一连篮球场上有名的“双子星”,和营里的其它连队打友谊赛时,他俩是主力中的主力。

    在这里也其它两个组。

    写作组,仅从字面上理解,这就是一个高大上,又充满了文学气息的组织。

    副指刘江河担任负责人,那是让人相当的期待。

    为什么要这么呢?

    因为姚江生是这样向众人介绍副指的:刘江河同志仅去年就在rm前线报、mn日报、zz日报和知音等杂志上,发表文字达到五十多万字。

    一年之内发表五十多万字啊,要知道把这些字综合在一起,那就是一部长篇啦!

    刘江河这人也比较幽默,后来,梁荆宜和他混熟悉了,总是喊他“刘大作家”。

    他还有些不情愿地:“梁啊,你还是叫我‘诗人’吧,我喜欢当一个诗人。我希望我中的笔,写出来的文字是诗情画意的,是有温度的。”

    诗人与诗情画意与温度联系在一起,他的思维也确实是跳跃得不校难道作家就不能写出诗情画意的和有温度的文字嘛?

    你这理论貌似有些瞎扯淡。

    事实也证明,姚江生副指一年发表五十多万字是夸大了很多倍,如果能把五十多万除以十,那就算是比较真实的数据了。

    声乐,包括口琴和笛子。

    陈生路对乐器颇有研究,口琴与笛子这两项,都是他的拿好戏。

    为了给众人一个直观的印象,他还上台来了场口琴独奏,曲子是任贤齐的那首“流着泪的你的脸”。

    一曲吹罢,粉丝蹭蹭蹭地往上涨不,还在赢得羡慕嫉妒恨的同时,狠狠地收获了一波热烈地掌声。

    这匹“外马”在一连驾驶班沉寂了一年半载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也正是因为这个专长,让他在两年后,过了一回新兵班长的瘾。

    对于加入兴趣组,姚江生声明:一人最多可以进两组,不想进组的战士,连队也不强求,秉承完全自愿的原则。

    六班参加兴趣组的情况是这样的:

    梁荆宜、李锐飞篮球组;

    张明黎、徐拥军、严宝、李光军声乐组;

    徐陈伟写作组。

    从参加兴趣组的人数来分析,想学声乐的占了绝大多数,这或多或少有陈生路当场吹奏一曲的功劳。

    第二上午操课前,各班将参加兴趣组的名单报了上去。

    篮球这玩意一是价格不匪,二是多了也没地方放,所以是不可能人一个的。

    但是,声乐组的口琴和笛子,却是可以做到人一个。

    连队从帮助战士们省钱的角度考虑,要求文书孙文武在统计好要买的具体人数后,交给给养员梁西统一到镇上的文体店去购买,这么大的体量,也方便讨价还价。

    训练到九点钟,梁荆宜和贾剑双双请假去了团军务股,这是他们距离成功请假的最后一个流程。

    从团里返回营区的路上,俩人聊起了路费,这一聊不打紧,聊出问题来了。

    从zz回jz,需要先搭乘火车到wc,再从傅家坡长途汽车站坐车到jz,最后,搭坐短途车,回各自的乡镇。

    这单边的一趟算下来,少一点,起码是一百五起步,梁荆夜也不担心,他省吃俭用积攒了差不多两百块。

    倒是提起钱来,就愁容满面的贾剑很直白:“我是个‘月光族’,身上没钱。”

    我考,没钱你回什么家嘛!如果不是考虑到面子问题,某人都准备调侃他了。

    “要不找老宗借点钱?”梁荆宜一语惊醒梦中人。

    听闻此言,先前愁容满面的贾剑,瞬间脸上重新布满了笑容。

    其实,也可以找连队领导先预支一点钱,不过这样需要拉下面子,而贾剑这个人呢,年纪不大,却把个饶面子问题看得比较重。

    “宗儒麟这个老鸟,去年在二班的时候,也没少抽我的烟,借点钱”到一半,贾剑突然停住了,直到发现梁荆宜正疑惑地望着他,这货才有些吞吞吐吐地,“应该应该不会让他为难吧?”

    “为难什么?士官又不会缺那么一点钱。你脸皮子薄,不好意思的话,让我来帮你借。

    担心贾剑拉不下脸面来开口,梁荆宜主动请缨,他自认为凭着和老班长宗儒麟那师徒一般的关系,借个区区几百块钱,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他也是心里有数,宗儒麟自从和初恋分后,一直是连队有名的“光棍汉“,所以每个月发的工资,除了必要的开支外,其它的钱,几乎都是躺在银行卡里“睡大觉”。

    事实也是朝着预期顺利发展。

    俩人回了营区,当他向宗儒麟明借钱的原由时,人家二话不,当即把银行卡和密码告诉了他,并对他,取多少随意,但是人家强调了一点:有借有还,才能再借不难。

    梁荆宜焉有不懂这个道理的。

    他没有,这钱是代贾剑借的,而是将借来的三百块钱,大方地记在自己的头上。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老乡贾剑,一直到两年后他退伍,这三百块钱还是一个空头支票。

    后话,这些都是后话了。

    三百块,也不算太多,但回过头来,你却可以从中看出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