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带着仓库回古代 >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年节将至
    骡这个东西,李咎原本打算自留二十四台,不过要分几年置办。今年第一批留下了八台,超出这个范围后,棉、麻、毛有些跟不上,人也是问题,办多了也是空置。他完全可以等明年有了充足的原材料再开第二批。这样今年多余的产能就可以先交给织染联营会了。

    如今江南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惨的一层是今年粮食不够,又化不来缘的可怜底层人们。他们卖儿卖女卖媳妇卖田,只为活下去。热闹的是有钱有人的大家族、大门户,他们忙着四处采买,扩充财产,忙得是脚不沾地。

    且根据上谕,海禁过了年就开,各地有志于此的人早早就准备好了囤起能销得走的货物,更比往年繁忙十倍。

    染织陈、黄致等青山县的大户人家,包括已经在青山县逗留了一年的尤复和老刘掌柜等,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会,各自忙忙囤了一屋子各色南北货。

    这个骡就来得恰恰好,正好能赶上未来一段时间的买卖。早在亲眼见了骡的试用时,他们四家就和李咎定了每人要四台骡。荒山的何药娘带着人造骡时,他们就在准备人田亩等。

    他们三家趁着今年收成不好,很是收了些外地流落到大松郡的家破人亡的可怜人为奴仆,又收了些活不下去不得不贱卖的田产,倒是都扩充了一番家产。只等骡和飞梭改装完毕,从外地收的棉麻等送到,就好趁着春耕开始织布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仨在悄悄买人买地时,不约而同地避开了李咎。倒也不是故意隐瞒他,而是他们仨直觉此事做得不对,至少会让李咎不快。因此不论言语还是办事,他们都避开了这些。

    李咎何尝不知道这些,若是刚穿来的那会儿,李咎不得就要摆明车马和他们抢人,逼着这些大户都把人身契约、奴仆契约抬成长工短工。

    但是现在李咎在这个时代已经将近两年的功夫,和老陈老黄也算是混成了好友,自己家也不可能救下整个江南道的人,再去抬杠就显得非常不地道。

    所以交情难办呢?况且他们四个也不是那种悭吝的主家,落在他们家总比落在外面好。

    李咎不是没推演过他就把仓库里的粮食药品砸出来,明摆着他保下整个江南,不让人们因为生存而出卖人身和田产,那结果会是什么呢?

    才来到这个世界两年的他根基未稳,拿出明显超出自身实力的财产救完人后,他能保全自己么?以后有了灾荒他怎么办,继续救人吗?过了几年他再也拿不出粮食和药品了,他会怎样?人们是感激他过去的善良,还是愤怒他竟然不再救济灾民?还有政权的稳定性,神学系统的稳定性社会学都没学过的李咎暂时不想挑战这么高难度的关卡,既然朋友们退让一步,他也只得退让一步了。

    李咎只好暗暗叮嘱王得春和吴管家,多收几个工人,多准备些人。横竖根据去年的经验,今年过了年放大家回家过年,到年后会有些人一去不返,这时候储备些人,也是理所应当。再了,这不是蜂窝煤已经到了旺季,该增加投入了;而且自行车也快造出来了,自行车可不比骡,固定就是两个人一台子,自行车要用的人工多着。这样掰着指算算,也不算李咎乱发善心,总是有根有据的。

    时间到这就差不离是一年的尾声了。

    王县令已将一应事情都交给了吴书生,自己还躲了几天清闲,成日里穿着书生袍子,在青山县里打转,转完了就去黄、李二家蹭饭吃。

    有时候黄致和他开玩笑,他这个卸任不地道,哪有官员调任前能放这么长假的?放下了官架子的王县令就翻一眼,:“也没有谁上任前还能被前头那个人把教的!我既然教了老吴,就是老吴的师父。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你只问吴县令服不服。”

    偶尔也来蹭饭的吴书生当然是很服的,他一个北方人,人生地不熟,就算这地儿民风淳朴,初来乍到的也不好办事——理清头绪都得多少日子?王县令带他一把,他就能顺理成章地接下王县令铺好的人脉和关系,这办事就方便了。别的不提,那赵县丞、吴县丞,现在都能为他所用。如果王县令不帮着交接,却让他自己来收服,他们几人之间相互熟悉揣摩不得个把月?

    一般官员交接,都是前任到点儿走,留下卷宗等以待后来人,后来的到了点自己上任就完事了。难得有王县令没急着北上,也难得有吴老七提前半年来的,两边时间对上,这交接就很平滑舒坦。

    吴书生总觉得自己捡到了宝贝,来之前他就知道青山县的县令好当,因为有个能出政绩的李咎,但是又不好当,因为李咎太能给他们做政绩,就显得县令很无能。实际到了这里,他才知道李咎能帮的何止去年露在外头的那些!只等骡、自行车还有地膜、新粮种正式推广,必定“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至于什么“衣被天下”,海商汇银,也不在话下。李咎便有十分功劳,他能跟着蹭三分,这三分比啥都好使。不光是政绩好看,还有参与这些大事的会,十分难得。

    倘若把他扔在甘延、岭西等地,那地方倒是没有能人翻江倒海地造天造地,可是那地方的政绩,是他能干得动的么?

    吴书生想通了这点,就能甘心当个纯辅助。只要盘活一地,再学一学办大事的思路,这事也就妥当了。

    新县令年后正式上任,而青山县也终于摆脱了秋收的阴影,为了年节忙碌了起来。

    今年的年成比往年差,但是年节的气氛却比往年好。先是县令将宵禁的时间挪到了子时,又有榨油作坊送得灯油将县城两条主干道照得透亮,青山人便能从早上一直热闹到子时,只这一件,就已经胜过往年许多。

    又有拜各地行商往来所赐,市面上的货物种类繁多,好些吃的玩的李咎都不认识,更不提本地人了,满眼看去,到处都是新鲜。

    因为“德云社”在青山县发源,青山人极爱看戏,今年在城里演出的杂耍班子都比往年多出数倍不止,每日里能热闹到子时过半。

    “德云社”还没回来,他们太受欢迎了,每到一地,那热情的观众捧得他们走不动道儿,归期一延再延。但是他们募到的粮食仍是源源不断往各个缺粮的地方送了去,“德云社”和李园的名声就陪着这些化来的粮食飞遍了大江南北。

    “德云社”没回来,戏台子就一直空着,李咎见城里杂耍讨生活的多了起来,索性让戏台子对外开放,让那些靠百戏为生的人有个定点演出的地方。不仅让了出去,李咎还雇得几个人守着秩序,以免有人蛮霸戏台,搅合别人的生计。

    至于哪个班能上,哪个班不能上,李咎没管,自有观众们决定。后来听戏台子上秩序俨然,演得好的能讨赏,便能多演一会儿;那演得不好的,一上去就被人喝倒彩轰下来。每日从早到晚,上去的杂耍班子有大有,每个班演出时间竟十分合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