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南朝当土豪 > 正文 第210章 木棉
    “库存的一万多支长枪都发完了?”

    韩端并不感到惊喜,而是有些担忧。

    军队扩张太快,兵员素质跟不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那些揭竿而起,旬月之间聚众十万二十万的“义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灰飞烟灭的事情,韩端见得太多了。

    数万乌合之众,不敌几千精兵,绝不是演义或胡编乱造。

    想到这儿,韩端沉声问道:“现下我们有多少士卒了?”

    张和已经注意到了郎主的神色,连忙回道:“眼下已募得正兵两万八千人,辎重辅兵一万三,共四万余人。”

    “这么多人了?”韩端皱了皱眉头,“招这么多辎重辅兵做什么?”

    “郎主有所不知,原本我们是只招正兵的,但有些青壮虽不能开一石半弓,力气差点,其它方面却还不错。”

    “有的只是年龄超过三十,但各方面都不逊色于正兵,因此我才将他们先招作辅兵,若日后人不够时,彼等也可随时转为正兵。”

    “郎主尽管放心,所有新卒都是按你写的步兵操典来操练的,绝对不可能有你的那种闲子。”

    韩端道:“不只是闲子的问题,新兵多了,势必会影响战力,而且消耗钱粮太多,短时间内应该没事,但时间久了,我怕会出问题。”

    严友元在一旁道:“这件事情济之和我商量过,当初我们也有郎主这样的忧虑,但秋收过后暂时不愁粮食,至于郎主的新兵太多影响战力,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韩端的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他呵呵笑道:“难道老严还有什么精兵速成之法?”

    “所谓精兵,无非就是训练有素的老卒。”严友元正色道,“我们最先招募的士卒已经操练了三四个月,只要打上几仗,新兵自然便成了老卒。”

    不得不,严友元所的确是个办法,新兵不上战场就永远都是新兵,只要将领约束得好,打上几仗之后去芜存菁,留下来的便可勉强称作精兵了。

    韩端倒不觉得这个“速成之法”不人道,他揉着下巴:“老严的有些道理所以你们就让这些新兵去攻打高邮、江都?”

    “对啊,多打几仗,留下来的就都是老卒了。”张和陪笑道,“郎主,如今我们不但拿下了整个广陵,就连海陵郡也在数日前尽归我们了。”

    海陵郡下辖海陵、宁海、如皋、临江等七县,地盘比广陵郡还要大,但却比不上广陵繁华。

    对了,韩端还是宁海县的县令呢。

    “海陵是这些新卒打下来的?是谁带的兵?”

    张和回道:“卜长泰(卜僧念)带了八千新卒就拿下来了。”

    严友元在旁补充了一句:“卜长泰领兵,韩元为假郡守之位,另外我还让郑顺和常鹏去协助他,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韩端又道:“海陵郡也产海盐,而且听还有铜铁矿,萧振你写封信给元为,让他赶紧打探清楚然后回禀于我。”

    “喏!”萧振应了一声,严友元道:“郎主,先回大营再吧,外面风大。”

    “嗯。”韩端抬脚便走,“老严,你将我阿爷他们安置在哪儿了?”

    严友元笑道:“我本来让老家主住广陵城里,但他不愿意去,所以现下还住在你原来那个院子里呢。”

    “家里有女眷,住在军营不妥!”

    “那在军营附近再起个院子如何?”

    韩端点头道:“随便建几间就行了,别搞得太麻烦。”

    话是这样,严友元当然不可能应付了事,估计大营附近,很快就要多一栋大院子。

    三人一边走一边话,很快就到对外用兵一事上来。

    按韩端的想法,如今张和驱逐郡守和县令占了广陵、海陵两郡,不定现在齐国朝廷就已得知此事,与其坐等齐兵来伐,将战火引到广陵来,不如主动出击,先拿下盱眙、淮阴等地再。

    有更多的地盘,才能有更大的战略纵深。

    “眼下离过年还有二十日,我准备在年前拿下射阳、山阳,等过完年后,再一举拿下淮阴和盱眙,老严、济之,你们认为如何?”

    严友元道:“山阳射阳不比淮阴大城,城兵寡,要拿下它们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我觉得还是等过了年,天气转暖些再出兵更为妥当。”

    韩端不解问道:“淮南运河即便冬季也不会结冰,为何要等天气转暖?”

    “运河不会结冰,但人受不了啊。”严友元叹了口气道,“之前招募的士卒都已发了冬衣,但秋收之后才招募的就只能等着,要是让他们穿着单衣作战,我怕会出大乱子。”

    韩端一下就明白过来。

    这是招收的人不多,军中储备的冬衣不够了。

    “怎么没派人出去采买?”

    严友元无奈地道:“布多的是,关键是没有填充之物,不能保暖。”

    时下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原,过冬的冬衣都不是填塞棉花,而是织布的下脚料丝絮,实在没钱的也可以填塞柳絮芦花。

    但织布的下脚料本来就不多,柳絮芦花也不是季节,导致冬衣无物可填,单只内外两层布,根本抵御不了冬日的寒风。

    冬季的保暖是个大问题,现在还是在淮南,就已经影响到了冬季作战,日后若是到了北方、西北等苦寒之地,冬天恐怕是要冻死不少人。

    “我记得有一种作物,结出的果实比丝絮还要保暖。”韩端敲着脑袋想了半天,才想起棉花在这个时代的名字,“想起来了,‘树名橦华,其花柔毳,可绩为布’。”

    韩端惊喜地道:“这种作物叫橦华,也叫木棉,西南、巴蜀等地均有栽种,其花如同丝絮,却比丝絮更为保暖,拿来制作成冬衣,再冷的天气也不用怕。”

    严友元思索了一会,道:“郎主的是纺织白叠布的木棉子?这白叠布确实保暖,但价钱比丝绸还要贵,而且巴蜀永昌离广陵这么远,眼下再去买也来不及了。”

    “我不是要去买白叠布,而是去买种子,明年开春便可大量种植,到了明年冬天,我们就有厚实的棉衣穿了!”

    严友元叫苦道:“郎主,这都要过年了,就算去买种子,开春之前也买不回来呀!”

    韩端停下脚步,看着严友元郑重地道:“老严,种植木棉的重要性不亚于种植粮食,你一定要将它当成头等大事来办。”

    “据我所知,这木棉在周国已经有许多人在种植,但还只是将它当成观赏花卉,想必种子并不难买。”

    “总之,明年秋季,我要看到我们自己种植的木棉花,而且还不能少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