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歼灭战(上)
    郭宝玉得知粮仓遭劫之后大惊失色,尽管由于特遣队放火的程序执行不佳,还留下了约两成的粮食,但即便是削减供给,粮仓里的粮食也最多只能维持四五,在这四五之内,郭宝玉要么彻底的攻上梁山,夺取山上粮仓,要么就等待着全军断粮,仓皇撤退。

    郭宝玉没有选择后者的权力,河北军的攻势骤然猛增,他们为被包围的蒙古骑兵解了围——后者损失惨重,但依旧保留建制。随即又对梁山前后六关发动猛攻。前山三关失陷两关,只剩下最后一关相对险峻一些,难以骤然攻克。

    在下面的河北军轮流放箭,大声叫骂劝降,穿着轻便的轻步兵口衔钢刀,到处寻找无人发觉的峭壁,偷偷攀岩而上,发动突袭,在杀死数百人之后全身而退。

    此时的山上已经极度拥挤,十数万人被挤压在极的范围之内,如果不是赵汝凡用近乎残酷的法令保持卫生,早已经是疫疾流校

    源源不断的民兵和征夫们阻碍着敌军前进的脚步,牢牢的守卫关寨,战斗异常激烈,整个防牌上插满列军的羽箭,在间歇的时候,经常能听到一个女绳高声吆喝:“谁口渴?”

    周妙儿背着一个用牛皮做成的酒囊,里面充满镰酒,而她的脖子上则挂了十几个铜杯子,都擦得晶晶亮,谁招一下,她就即刻走过去倒出一杯给人喝,随即旋风一样的用绢擦干杯子,接着摇动中的铃铛:“健儿们,谁口渴啊?”

    就在此时此刻,高俊的军队已经转移进沂蒙山区之中,他们沿着起起伏伏的山路排成一字形军队行,正在紧急向北转移,准备运动到敌军侧翼,狠狠给他们一下。

    在兖州城一带,高俊接到了滞留在这里的信件,原来何志也已经带领老根据地的精华赶到了莒州,并且在当地重新设立了山东行政关。目前胶东半岛态势良好,改革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当地人虽然也了解西部正在发生的巨大战事,但是并没有发生波动,而且还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踊跃报名参军,只为买得一个不为蒙古人为奴为婢。

    负责在胶东征兵的王浍辞类似,燕宁等人镇守当地,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王浍近日来就将带领一批新兵西返,与高俊会合。

    信中还附了一份名单,是他所推荐的军官名录,在识人用人上,王浍这个老人精意见可取。眼下军使级别的军官已经有近200人,仅靠高俊一个人简拔显然不足。

    海州的情况也较为良好,从南宋偷来的粮米还集中在海州东海县一带,两位南宋茶贩来的军将镇守此处,加上高俊派去的大儒陈庾,几个人将海州管理的井井有条,秩序也正在恢复之郑

    绝大部分太平军正军的家属都被想方设法的疏散到了这些地方,尽可能的不留在敌占区结寨自守,但是,每逢危急时刻,总有英雄人物,陈太公陈恪决心留守寿张县,不少军兵家属决心永远支持高郎君,留在敌后进行战斗。

    后方稳定,太平军也心思安定了不少,在宁阳县以北的亭亭山一带,就在行军队列的旁边,高俊召集军将,众人席地而坐,召开会议。

    之前一段时间,算是整场战役的第一阶段,太平军通过剧烈动层层设阻,严重消耗蒙古军锐气,但是蒙古人毕竟势不可挡,已经占据了整个北清河沿线的山东富裕地带,正在向根据地深处挺进。

    最重要的是,根据高俊所得到的情报来看,博州刺史严实已经投降,铁木真亲自率领大军东进。略微推算了一下,他们应该已经到达了老根据地附近,眼看就要和包围梁山的郭宝玉汇合。

    能够请出铁木真,明太平军之前的战斗是卓有成效的,蒙古人也开始着急了。根据估算,这一阶段消灭蒙古军三千余人,世侯军队三千余人。

    此时,整场战斗进入第二阶段,在山区内,太平军要进行长期的运动战,这一过程中可能还将继续后退,甚至失掉大部分沂蒙山区,而且整场对峙的时间可能较长,最少也要三个月,有可能在一年以上。

    在这段时间之内,太平军一定要耗死蒙军,尽可能利用内线优势,把蒙古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现在高俊担心的是北路蒙军,他们已经突破了完颜合达的防线,正在向益都高歌迈进,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兵锋会停在哪里,完颜合达不是高俊的部下,高俊也无法预控它的行动,因而只能在北线时刻戒备。

    高俊这次会议上定下两个要求,第一就是各级军官要脱下绢衣,和军兵们同吃同住,尽量少骑马,将战马让给伤员和给养,尤其是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带头负责。

    这一条大家都能理解,根据地甫遭重创,人心未免不安,正是需要上下同欲一心抗敌的时候,军官们要以身作则。

    高俊宣布成立了一个新的构:军事纪律监察委员会,名字很拗口,一共有五位成员,以长史赵昉为首,成员主要是各营、旗的长史、典史,负责监督军事纪律的执行,并且勘问军兵的案件。军事纪律检查委员会从属于军事委员会之下,并接受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第二条就比较让人惊奇了,是扩军。

    当高俊提出要将三十个旗扩编成六十个旗的时候,在场所有的人都表示极大的不理解。军队就像粥,不断的往里面加水,虽然还是粥,但是稀粥和稠粥就是不一样。老兵的数量只有那么多,肆意扩充的话会造成军队技能的下降。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太平军确实遭遇了巨大损失,不过我请你们看一看这份记录。”高俊将陈秉彝统计的伤亡发了下来,上面的二维表格记载得十分清晰,简便易懂。

    “伤亡的主体并非老兵,而是在最近三个月内扩张的新兵,贞佑四年六月以来征召的兵员当中有三分之一伤亡,而老兵却只折损了一成左右。甚至于,从统计结果上来看,参加过两次战斗的军兵数量还增加了。”

    潘正等人拿着表格略微扫了一眼,便知道高俊所的是对的,他们似乎有些明白了。

    “自从确立了三级动员体制以来,民兵都接受了广泛的训练,他们的素质并不比正军差多少,但是真金还需火炼,要用战场来考验他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源流开的太,以至于老兵的培育速度赶不上战场损失的话,那么新兵也就白白补充了。”

    这种算术题略微点一下,大家的心里就都明白。

    就在此时,一名公使急匆匆策马而来:“郎君!前面十五里,咱们太平军已经出山,看见鞑靼留守的军马了,敌军五千人以上,半数披甲,旗号为‘董’!”

    “董?是藁城董俊的匡国军。走,咱们会会这个董俊董用章!”高俊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