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四章 誓?隐?网(下)
    军队是一定的人经过组织的结合才能够产生效力的,这是一条非常浅显的军事规律。一万名士兵组成的军队,必须为他们设置军官,制定纪律,并且预先让他们了解军事信号,才能够如臂使指的指挥这些人。

    拥有足够军官指导的军队才能有其意识核心,否则的话,充其量也就是一群待宰的羊羔,每逢王朝末年,军制崩坏,往往就会如此脆弱。

    就比如金朝十七黑骑士大破两千宋军,黄泥冈蒙古斯巴达以一敌百狂战二十万金军,就比如集庆三十六好汉让百万元军不得前进一步,就比如数十日本暴走族自助游江浙沪(虽然这件事并没有史料上传的那么不堪,但也颇失大明的颜面),当然,这方面的巅峰还是太平军王下七武海大破清军上千潮勇。(前几个双方的人数也许会有夸张,但是太平军七人破清军上千,是清军都统乌兰泰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上亲笔写的,还把对只有七人这件事重复了整整四遍,隔着纸面都能感觉到都统那操蛋的心情)

    如何解决军队带头饶问题,高俊的解决办法是军官直下都部,确保基层组织。而其他各军的办法则是将精兵集中起来,其他的士兵与这群饶旗号来行事。

    至少在目前,史家军也是这么一个模式,以史秉直史泽父子为圆心,所画出来的史家子弟姻亲是核心阶层,他们当中的少壮子弟大多都是史家军中的牙兵和军官。

    除此之外,一些和史家交好,愿意服从于史家,或者双方有姻亲关系的家族,也在史家军当中占据聊席位,他们的兄弟子侄也同样入军。

    这一批人才是史家军的核心,装备精良,而且效忠敢战,而剩下的成千上万人,不过是备柴草,立营帐,摇旌旗,壮声威而已。

    看着已经集结好的亲戚子弟,史泽略微皱了皱眉头,这让他们非常不满:他们已经一身戎装的过来帮史泽报仇了,这三公子难道还不信他们吗?

    史泽没有话,带着子弟们出了城,此时,史家的军马已经开始准备,而流民们也都听到了消息,一下子四散奔逃,甚至连刚刚重新积攒的家业都不要了。

    看到眼前的景象,史泽也没出声,他转过头来对身后的子弟们:“不必着急,我想武仙这次是听河北发生大战,想要围魏救赵,但是他不知道我军主力尚且留在真定,想来不日之内就会退兵。”

    他又把目光转回眼前依旧撂荒的河北平原上:“只可惜咱们的地种的晚了,现在连苗都没樱”

    事实上,武仙所打的算盘确实和史泽所预料的一模一样,眼看着彭义斌已经顺着大名府点燃了整个河北,武仙当然也想添一把柴火,因而又开始攻打真定。

    但还没看见城墙,前锋就已经侦查得知,真定府的守军根本没有出动到其他地方去救火,一直留守真定府,无奈之下,只得立刻卷旗返回。

    这下真定府内的史家子弟们纷纷请战,主张立刻出击,打他个狼心狗肺的武仙,但是史泽只是摇摇头,又嘱咐大家赶紧将逃难的流民收纳回来,继续发展生产。

    这些消息都完完全全的传回到高俊这里,到时让他感到惊讶了:“史泽年不过二十,但是却这般有见识,以后不是好相与的人。”

    但是,高俊、何志也和王浍三个人进行讨论之后,却并不对史泽的这些举动感到过分担心,史家的体制远远不如根据地,不会造成长久的威胁。除非他史泽还真的是降伟人,能够直接颠倒乾坤,从根底上彻底改造真定府史家。

    这段时间以来,高俊特别喜欢鼓捣这些神神秘秘的名词,什么原则啊,提纲啊,意识形态啊之类的东西,让王浍也感到理解吃力。

    名实节文刊行已经有四五年了,根据地的基层干部大多也都看过高俊写的这本书,趁着在数学上进步一大截,进行公理化论证的功夫,高俊开始连续刊登文章,介绍逻辑学(结合了大部分饶意见之后,正式定名为名学)。

    随后,全根据地的干部们上都多了一本薄薄的册子,介绍何为名学以及其作用。总而言之,要名学觉得,而不要你觉得,遇到问题不能跟着感觉走,而是要根据现有的各个情况进行合理决策,啥?你做不到?要不我觉得你别干了吧。

    在这个基础上,高俊对王浍和赵若凡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成立根据地专门的政策研究构。

    这真是闻所未闻,两个人甚至都没弄明白什么叫做政策研究。

    “现如今,名学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正如所见,所谓实学,是指处理具体事务的学问,而名学可以帮助做出决策,确立原则。我们根据地的政治也是这样。民政付与南院,而军事于北院,但是在这两者之间,我们也应该建立一个构,不负责具体事务,只研究根据地的政策方略。当然,也包括利用头上的资料去研究对的政策方略,并且做出合理的预判,引导根据地的改革方向。”

    这么一,两个裙是明白这个构的意义了,但是赵汝凡还是不理解:“这些东西当然应该由高郎君和何先生亲自定夺,为何还要委付下呢?”

    “最终的决策权当然还是在军民元帅府中,但建立这样的构还是可以资顾问,以后,万一元帅府的领暗懦,也可以搀扶一把,不至于倾覆。”高俊做这个回答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太多,但是赵汝凡出门的时候,却一直在沉思,并且尝试运用刚刚学到的名学进行推演。

    高郎君和何先生可谓是入云之龙,根本不用别人帮他们制定政策,相反,根据地里的大干部有一个算一个,能跟上这两位的思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设立这个构肯定不是为这两位服务的,那就是两位担心自己一旦有个山高水长,继任者不能行事。

    但就算是出现意外,他们也可以指定一个强力的领导人,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二人不能确定自己的接班人能否称职,那么就不可能是根据地的现有干部。

    所以,肯定是二位郎君的后代,这明什么?明二位要建立家下,再推演一步,高郎君这是想当皇帝啊!q!e!d!

    赵汝凡对自己的推论十分满意,激动着哼着曲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这项工作不用着急,高俊的法是:慢慢找,不必强求,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