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谍海孤雁 > 正文 第1187章 情况补充
    林默微微点头,将情况记了下来,继续问道:“对南京,各扒窃团伙及势力的地盘划分,你了解的有多少?”</p>

    易文斌想了一下,道:“现在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跟之前,应该没有太大变化,大致情况还是了解的。”</p>

    “标一下吧!尤其城南”林默从旁拿过一份新地图,以及几支绘图的铅笔,示意他画一画。</p>

    众人也没有眼巴巴看着,根据易文斌给出的情况及二人的分析,又再仔细对案情进行了一番梳理。</p>

    案情自扒被抓包起,扒窃团伙出于什么目标,要求他在那几日在码头这类地方犯案,窃取了行李之类物品。</p>

    应该没有针对性,因为扒窃团伙并未出事,窃得物品应该也是被扒自己带走,所以在事后,并没有波及扒窃团伙。</p>

    但扒所犯案子,应该闹出了不动静,犯案地点,可能在匡大成所在警所,但非其负责区域,或在临近警所辖区。</p>

    不知因何原因,情况被匡大成获悉,因刚与扒接触过,认出或猜测或怀疑乃对方所为。</p>

    再之后,因命案调查,知晓扒遇害,其怀疑与对方新犯的案子有关,且意识到其中有猫腻,遂与扒窃团伙一样,隐瞒了情况并私底下偷偷调查。</p>

    其应该还掌握着一些其他的情况,不然,不会在知晓扒死亡后立马展开行动,且有规律的抽出一段时间去查什么。</p>

    只不过,在调查中,他被目标察觉到了,并反过来查他,对方不知因何原因未选择撤走,而是选择对匡大成下,并伪造成其是意外死亡。</p>

    没错,匡大成的死亡,林默怀疑对方就是故意伪造的,虽然粗略查看现场时,对方疑似匆忙抛弃了尸体,甚至尸体差一点便可能被水冲入长江中。</p>

    但对方若想事后挽救,便真的没有办法吗?而且他们能看出的那些东西,对方真就视而不见?而且若打定主意毁尸灭迹,又何必搞得那般复杂,不在尸表留下痕迹。</p>

    最主要的,毁尸灭迹并不符合对方需求,毕竟一个警察失踪,若无人打招呼之类,肯定会被警方仔细调查的。</p>

    何况被匡大成跟踪,对方大概率便已意识到其身份有问题,既然选择灭口,他们绝不愿再引来警方甚至情报处的注意。</p>

    所以啊!匡大成尸体被发现,绝对是故意为之,就是为了让他们发现匡大成的尸体,然后认定为意外,继而避免遭受追查之类。</p>

    法医及痕检那边,也将更详细的报告送了过来,总体上与在匡家时的初步分析差不多,只是有一些细节上的补充。</p>

    提一下补充的,痕检那边,对衣物一寸一寸的检查后,在右肩外衣上发现了几丝细毛发。</p>

    毛发与衣服起的绒和球卷缠在一起,未被水流冲走,且毛发断面较新鲜,遗留时间未久。</p>

    当然,毛发并不是人的,而是什么动物的,准确,是已经被制成皮毛制品的动物皮毛,所脱落下来的毛发。</p>

    因为在毛发本身上,发现了加工皮毛留下的痕迹,依据对案情经过的推导,很可能是匡大成被人控制反抗时,挂曾留下。</p>

    而毛发分布,在左肩靠前,其他地方并未发现,据推导,很可能是敌人上戴了副套,一副真皮带毛的保暖套。</p>

    真皮套在南京也不稀罕,关键点在带毛及保暖上,眼下虽已入深秋,夜间已有一些冷意,但也尚未到戴保暖皮套的程度。</p>

    当然,戴套可能是有其他目的,像是遮掩防止留下痕迹,像是便于下药等等,不过林默更倾向于另一个。</p>

    如果是非常刻意的戴套,那自然是选择最适合、最合用的,如果只是觉得有点必要,但并不是很在意,那大概率就是随拿取一副套来用。</p>

    在这里,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更高,而随能拿到这样一副套,明他要么现在用着,要么是近期用过。</p>

    而匡大成关联案件,扒遇害大概率与行李有关,行李自然多半与出门在外的人有关,而两人前后接连出事,基本排除离京或路过的人。</p>

    即,行凶者自外地而来,比在南京更需保暖的地域,自然是得往北走了,其在十多天前到南京,再算上路途所需时间,单考虑气温,对方至少自华北甚至更往北而来。</p>

    平津、浦口、火车站、一二等坐车厢、卧铺、皮草衣物、皮箱、年岁稍长</p>

    林默在笔记本上,将一些关键信息罗列下来,平津自不必,不从那边启程,也大概率在那边中转过。</p>

    </p>

    至于浦口,刚至深秋,再往前数一个月左右,北边也不算太冷,所以对方南下应该是比较赶的。</p>

    那么远距离南下,能选的交通方式就那几样,不外乎铁路、水路罢了,水路又分内河及海路。</p>

    内河自然是走运河,但运河上并无太大的班船客轮,跑这一整条航线,甚至跑一部分的都没几条。</p>

    船是有,但慢不,也与对方可能的装扮身份不符,基本上可以排除。</p>

    走海路,大的客船是不少,但一般跑的都是大城市之间航线,若直达南京,大船一般都是停靠在下关,又转乘船跑这么一段进秦淮河干啥。</p>

    当然,也可以不是直达南京,而是在上海之类城市中转换乘船后再抵南京,但同样与身份装扮这些不太相符。</p>

    虽然那几根毛发,并未确认来自何种动物,但观其微柔亮等特征,不论保暖还是舒适性都绝对差不了,且非常见物种,这些凸显的可都是钱。</p>

    戴这样一副皮套,再搭配上符合的行头,乘坐船,还是大城市往另一大城市跑,可疑不,还格格不入会给人留下很深印象。</p>

    当然,他可能收起套,还换了身装扮,但其能被扒盯上,身上或所带物品上,肯定有什么较显眼特征引起其注意,在南京都会被盯上,一路上更会。</p>

    之前的问题同样存在不,这一路上可能的遭遇,也足以让其警惕十足,想被一个,这方面不太专业的扒得的几率不大。</p>

    扒死在自家附近,基本可以明其已经得,这也是林默之前提及销脏、脏物这些的原因。</p>

    这些佐证,基本可以先排除走水路的可能,而铁路,则是有着几等车厢可选,穿着、身份等问题,用来考虑乘坐哪等车厢即可。</p>

    三等几乎不做考虑,入秋后天便凉了,日本人轻易绝不会去遭这个罪,套便可做个佐证。</p>

    他之所以逮着这个套分析这么多,是这玩意透露出的讯息实在太丰富,光凭不是普通货色,便几乎可明,对方怕不是一般身份的日谍。</p>

    话归正题,二等坐概率怕也不大,毕竟路途太远,甚至一等坐的概率都较低,毕竟路途耗时也不算短,卧铺才更符合。</p>

    而人,很可能是浦口的火车站下的车,接着搭乘过江渡船,但应该并未就近奔赴下关,而是搭船直抵秦淮河,接着便出了状况。</p>

    如此一来,各环节也都顺理成章衔接上了,至于皮草衣物,是依据套、对方身份、搭乘环境等等的合理推断。</p>

    至于皮箱,林默怀疑也有特殊之处,要么显贵,要么考究,这是经易文斌提醒,行李在码头可能脱离视线而进行的合理推断。</p>

    年岁稍长,则是考虑的身份地位问题,当然,也可能很年轻,不准目标有什么特殊来头背景之类的。</p>

    不过,林默还是更倾向前者,毕竟年轻人还是比较抗寒耐冻的,只是对方可能亲自对匡大成下这点,还存有一些疑问。</p>

    除痕迹,尸检更进一步的查验后,也补充了一个细节情况,目标唇周皮肤上的伤痕,经更进一步放大观察后,可见一些呈十字或口字井字的皮下轻微淤伤。</p>

    法医室的推论,是其被使用了一些比较粗糙或绣有特殊纹路的皮料捂住过嘴,像是毛巾或帕这一类的。</p>

    这算是证实了林默判断,匡大成被人使用了吸入式麻醉药品进行控制,像是高浓度乙醚一类的。</p>

    现场没看出来,一方面,匡大成被麻倒控制后,并未立即被害,相应伤痕已经恢复了一些,并不是太明显。</p>

    另一方面,现场条件受限,都不能将尸体带到光线充足的室外进行查验,加之设备、器械这些也很有限,未发现并不意识。</p>

    不过这情况也只是证实推断,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或者现在还起不到什么作用。</p>

    几人商议妥,易文斌那边的势力分布图,也基本画好了,偷摸这类犯罪太常见,大大的扒窃团伙及势力,可谓是遍及了城内外。</p>

    有的地盘大,主要是在郊外及城区,郊外的不用,利益有限,至于城内,主要是这扒窃团伙不敢做太过份,担心引来打击。</p>

    城内团伙,虽有地盘之名,但其实很宽松,对于地盘管理,最多收外来犯案之人一点买路钱,基本不敢把着不让外人进。</p>

    最乱的,属城墙外至城效上这一圈,尤其码头、车站这类区域,利益丰厚,政府管的也不是太严,大大的扒窃势力一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