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科幻灵异 > 神秘让我强大 > 第二千四百八十三章 换了皇帝
    随后少女又对裕王道:“现在我们设计的都很好,我们就开始实行吧。”</p>

    赵涵想了想道:“想要实行,是绕不过皇帝的。”</p>

    “没关系,直接把皇帝做了,你来上位就行了。”少女理所当然道。</p>

    “啊?”赵涵傻眼了。</p>

    “哈哈,我就知道你早就想上位了,这天下的皇帝,古往今来的君主,有一个杀一个,都不会有错。哪怕是所谓明君,杀了也没有什么错杀的法。”少女一脸所谓道。</p>

    赵涵仔细想想,的也是啊。</p>

    就这嘉靖吧,自私透顶。</p>

    又想要名,又想要脸,还想满足自己的私欲,还自作精明地想让天下人称颂他。</p>

    最后还想长生。</p>

    简直什么都想占了。</p>

    结果那肮脏的心态,全天下人都看明白了。</p>

    因为心态可以遮掩,做的事,遮掩不了。</p>

    为了盖宫殿,不顾百姓的死活,不顾军饷和赈灾银子。</p>

    为了修道,不顾人命。</p>

    明亡于万历,不,亡于嘉靖。</p>

    一个自私的皇帝,后面得几个有作为的帝王才能弥补。</p>

    “所以帝王不死,大盗不止。”</p>

    “帝王实乃天下之大盗也。”少女又道。</p>

    “那”</p>

    “我这就入宫,杀了鸟皇帝,让你登基。”</p>

    “不,还有景王在一旁,严家也在还是首辅,所以除了皇帝,也不是我登基。”赵涵摇头道。</p>

    “呵呵,看到了吧,帝王就是这样心性,即便是亲生儿子也要时刻防备着,不能让你有直接登基的可能,不然的话,他的位置就不保了。”</p>

    “那所谓的康熙慈爱子孙,也是假的,实际上就是时刻敲打自己的子孙,把孩子们都吓成了高压症状,一个个有心理疾病。”少女鄙视道。</p>

    “既然如此,两个一并杀了。”她又道。</p>

    赵涵没话,默认了。</p>

    然后悄悄给少女一点雷霆之力。</p>

    不多,够劈死几个人的。</p>

    随后当晚。</p>

    皇宫上方落下了惊雷数道。</p>

    直接将正在进行万般谋算的嘉靖帝,当场劈死在丹炉旁</p>

    “啊,我还有”嘉靖帝一身黑炭,临死前还了两句。</p>

    吕芳大悲催</p>

    爬了过去,就在皇帝身旁哭泣。</p>

    而景王属实倒霉催的,陪葬品一个。</p>

    不过他过两年也就死了,现在也只是早死。</p>

    何况这些明朝王爷,除去少数几个,其他真的个个都有取死之道</p>

    当晚,内阁们一片混乱。</p>

    这皇帝和景王都被劈死了,加上仙人就住在裕王府里,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可想而知。</p>

    于是就在皇帝的道宫外,早就做好准备的裕王,在几个太监的秘密迎接下,连夜入宫。</p>

    然后接见宫中的禁卫首领,还有负责城门,京城守卫的相关人员,向他们许诺富贵,和仙人的承诺。</p>

    这些人在一片混乱中,自然是个个应命。</p>

    明摆着皇帝没了,景王也没了,只有裕王才能登基。</p>

    大家不能放着眼前的富贵和安稳不要,连夜去请其他藩王吗?</p>

    别的不,不怕被同样雷劈而死吗?</p>

    众人互相看着,也是一个个心情复杂。</p>

    这有了神仙帮助就是方便,古往今来,谁家搞兵变,不是提心吊胆?</p>

    即便是司马家、曹操家,也要弄得血雨腥风,后世污名不段,即便是李世民如此英明神武,也是战战兢兢,亲身上阵才能功成。</p>

    而这了,一个普通夜晚,两道雷就完事了。</p>

    这就是不同力量体系的碾压。</p>

    大清那么多算计,人精那么多,人家不和你玩,直接用刀子逼迫签字。</p>

    “如今帝崩,裕王当立刻即大位。”劝裕王的不是这些兵头,而是一位正在皇宫晚上值班的无名六品兵部给事中。</p>

    宋朝之后,拥立帝王的话,就不能让兵头们首先来了。</p>

    聪明的武将,都会有这个自觉。</p>

    不聪明的,事后就会被清算</p>

    只有文官才有资格,只有他们这个话,才不会被太多忌讳。</p>

    因为他们只能劝成功者。</p>

    “安抚后宫,再请内阁众人来”赵涵向亲信太监道。</p>

    很快那太监只请来了徐、高、李春芳等三人。</p>

    至于严嵩等人,怎么可能去请?</p>

    打的就是信息差。</p>

    于是,一切顺利。</p>

    当裕开始一身缟素,扶灵登基之后,严嵩才发现京城里有些乱,士兵调动的声音是不可能完全掩人耳目的。</p>

    然后他突然道:“大事不好了。”</p>

    严世蕃这时还不以为然道:“能出什么事?这大明朝离不开我们。”</p>

    “大明朝现在离不开的是仙人,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皇上。”严嵩颓然道。</p>

    其实从仙人出现,并且展现出见识和力量后,他就知道天变了。</p>

    奈何他也想积极向仙人靠拢,可是仙人不理会他。</p>

    而且仙人一直待在裕王府里,他想拉拢都不好找办法。</p>

    果然,事情大变了。</p>

    “难道?”严世蕃也不是傻的,虽然他经常自以为是,领会错了父亲的意思,但这一次,却开始明白了。</p>

    “没错,大明的天塌了,以后这天就要换了,它以后不再姓朱,改姓仙了”严嵩干脆利落地了出来。</p>

    之所以这样干脆,无非就是他知道大祸临头。</p>

    好在那裕王似乎还知道他有用,没有立刻下令拿他。</p>

    只是很快就有一队士兵守住了严家内外,禁止任何人出入。</p>

    让他任何联络内外的段,都无法用出来。</p>

    关键时刻,就要狠,不能顾忌这顾忌那。</p>

    顾忌多的人,最后都失败了。</p>

    顾忌少的人,虽然成功的也不多,但总有成功的可能。</p>

    随后的事情一目了然。</p>

    严嵩不能出来搞事,其他人自然早就苦严家和嘉靖久了。</p>

    新皇顺利登基。</p>

    一登基,就下令补发天下管员俸禄,而且还增发俸禄。</p>

    先对历年来的清水衙门,进行增补。</p>

    这些清水衙门出来的往往也是清流,掌握着言论的主导。</p>

    一时间,百官欢庆</p>

    当然不敢明面上高兴,而是纷纷上奏章表示对新皇的忠诚。</p>

    同时停建各处宫殿大工,而是将钱用于赈灾和军饷。</p>

    就这几项措施,就得到了百官的支持。</p>

    当然赵涵知道,过分讨好百官,就会导致他们娇纵,他们就要开始作死了。</p>

    开始上下勾结,各种隐瞒,导致朝廷的钱收不上来,最后还要皇帝发内帑去弥补</p>

    轮到从皇帝那里拿钱,那就是天下大乱不久了。</p>

    皇帝再怎么捞,也不可能支持多久。</p>

    随后登基之后,各种大杂事,还是扔给内阁。</p>

    而赵涵的精力就用在搞番薯和玉米和育种、改良和推广上。</p>

    另外就是让张居正入内阁,开始搞考成法。</p>

    没有直接上来就玩清理土地。</p>

    因为没有考成,就没有愿意干活的官僚。</p>

    当然考成有很多弊端,比如为了完成任务,各种催逼百姓,但总比之前好的多。</p>

    而考成法,最后变得松弛,也是因为违背了百官自身的惰性</p>

    </p>

    皇帝自己也想偷懒,那就没人管了。</p>

    谁来负责考成?</p>

    其实只有事关自身利益的百姓才不会偷懒。</p>

    因为偷懒就活不下去</p>

    只是这一点暂时还做不到那么快。</p>

    考成法的执行和落实,还有各种依据,只能先交给内阁和给事中,还有各地有名望者中。</p>

    毕竟有清名者不一定好,但有恶名者,大部分是真坏。</p>

    因为这年头,那些恶名者其实根本不会掩盖。</p>

    就像那些藩王,哪个作恶会掩饰了?</p>

    大量侵吞民田,是个当地管员都知道的。</p>

    而赵涵对此根本没有功夫去管。</p>

    她专心研究番薯和玉米。</p>

    “这两者之所以高产,最大的问题就是玉米相对来抗旱。”</p>

    “而番薯相对来不占用各种好地。”</p>

    “其实它们相对于普通作物来,高产性能并不是太强,毕竟以这年头的肥料和耕作情况来,不能完全发挥出优势来。”</p>

    “抗干旱,少用水,能在烂地中活,而北方大部分地都是烂地和缺水的地,这才是最根本的。”少女直接道。</p>

    赵涵点点头。</p>

    她也看过书。</p>

    知道这两种作物的淀粉产量,并不比麦高到哪儿去。</p>

    如果真的非常非常高,后世为啥不是遍地地瓜和玉米?</p>

    它们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弊端。</p>

    地瓜保存麻烦,玉米收割起来缓慢。</p>

    相反后世的主粮还是麦和大米。</p>

    地瓜是救急,救荒用的粮食。</p>

    随后开始在少部分地方试验。</p>

    试验之后,开始逐渐推广。</p>

    尤其是在北方干旱的地方,在旱地里面推广玉米。</p>

    而推广番薯,则是在各种杂地里,田间地头,院落前后,乃至路边都可以种番薯。</p>

    番薯不挑地,这才是它最根本的好处,甚至花盆里都能种。</p>

    其实番薯真正产出的干物质,比主粮并多不了多少。</p>

    番薯浑身上下都能吃。</p>

    不像麦水稻,叶子和茎杆基本不能吃。</p>

    番薯叶子和茎都可以当菜吃。</p>

    对于老百姓来,这玩意既然能养猪,那就能给人吃。</p>

    这也是它的一大好处。</p>

    处处都能当菜来吃。</p>

    于是两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先从广东运来番薯和玉米作物,然后推广到。</p>

    先是在皇庄官田里面推广。</p>

    再通过商人传信的段,在百姓家里推广。</p>

    百姓可以先种在自己家里头,田间地头,荒地野地里面。</p>

    他们没有惊动百官,也没有让它成为百官的功业。</p>

    一旦让百官沾,那事情就麻烦大了。</p>

    好事变坏事。</p>

    把人家种的好好的地,变成番薯地。</p>

    两人只是在皇庄和藩王田里大量推广,然后廉价作为粮食赈灾和底价发卖。</p>

    要知道番薯可以让烂地的产量赶上好地的一半还多,好地的数量可是很少的,顶多占据十分之一。</p>

    而烂地往年只有好地的五分之一,甚至颗粒无收。</p>

    主要是烂地缺水。</p>

    数年后。</p>

    百姓自然知道这是个好东西。</p>

    不好的东西,能在皇上和王爷的地里种吗?</p>

    这样一来,尤其是在一些干旱地方,贫瘠地方,终于暂时缓解了生存的问题。</p>

    新帝同样下令减少各种观殿工程,保证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的支出,还有驿站的支出。</p>

    这三样工程,是不能停的。</p>

    接着他们又开始在各个大城,办各种报纸。</p>

    设置总报分报。</p>

    通过雇佣的方式,将大量乞丐流民孤儿,纳入报社</p>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人对大明还抱着希望,还愿意把</p>

    最典型的就是还有很多干实事的管员,不怕死的管员。</p>

    他们愿意向藩王开刀,向藩王要地。</p>

    像徐阶、张居正都是这样的。</p>

    虽然徐阶本身也有问题。</p>

    但是徐阶至少他还能将藩王的土地一次就是四百万亩,还给百姓。</p>

    从这一点来,大明直到灭亡时,还是有不少愿意干实事的人。</p>

    这和大清截然不同。</p>

    大清要灭时,大家早就摆烂了。</p>

    就等着集体换衙门。</p>

    对待百官,肯定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p>

    这就是科举的好处。</p>

    总是有热血人通过科举上来,保持着三到五年的干劲。</p>

    而皇帝的作用,就在于将这股干劲和热血保持的长一些。</p>

    没有这些干劲的,自然要赶紧换掉。</p>

    总而言之人是复杂的。</p>

    </p>

    这一天,闻人升再次看过去。</p>

    结果发现,这剧本真的乱了。</p>

    这从感情剧本,变成了种田剧本</p>

    不过他突然醒悟,或许种田也是对的。</p>

    农夫、泉、有点田,也是一种感情。</p>

    两人互相帮助,互相扶持。</p>

    就这样,两人靠着报纸加上锦衣卫等体系,总算是将</p>

    此时的皇权,加上有仙人的光环在,更加巩固。</p>

    皇权这个东西,就是有英明者,能走在正道上时,那发展是很快的。</p>

    当然如果有堕落者,那堕落起来也非常快。</p>

    就会形成波浪形状的起伏。</p>

    对百姓来,自然还是平缓的好。</p>

    宁作太平犬,不为乱世人。</p>

    而两人此时也遇到了新的麻烦。</p>

    那就是很多东西推行好了,再想深化就难了。</p>

    数年过去,百姓好过了,百官也好过了。</p>

    人人称颂,也满足于明君治理了。</p>

    但两人知道这是不靠谱的。</p>

    最多稳定这几十年罢了。</p>

    几十年之后,再来一个君,必然要推倒重来。</p>

    类似于万历,这还没有换君了。</p>

    只是张居正人没了,就完蛋了。</p>

    所以两人要搞得深。</p>

    真正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体系来。</p>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