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七零年代:天降福宝种田忙 > 正文 第251章 李敬修要走
    老太想让自己儿子在别村娶一个,养在别村里生儿子,两口子都没答应,也有人那么干过,不啥事都没有么。

    不答应,那是女的不识大局,生不出儿子对不起的是整个男方的列祖列宗,不积极点配合还有理了。

    那一家子对外是孩子走路不心,石头村人人都知道,是拿老太想淹死孙女,好让媳妇再生个带把的。

    没几天,女知青心翼翼的来到生产大队,估摸着怕村民自己帮自己人,徘徊了几回没有进。

    那时蒋文英正跟妇女队长唠嗑,两人都觉得不对劲,从女知青身上把话套出来了。

    原来知青大返程,这女知青想走。

    谁都知道,这女知青被家婆欺负得不成样了。

    好好脚,每天洗澡都要儿媳妇去洗,每天都要轮着做菜,天天都要不重样,否则就闹,去哪不走路,就是要儿媳妇背着。

    现在又被逼着生儿子。

    生产队的人一合计,让女知青走。

    “孩子在石头村你放心,有我们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闺女。”妇女主任:“不过你要安定了,最好把你闺女给接走,孩子没妈就是草。”

    也有人劝女知青,“孩子跟爸比跟妈好,跟了爸,身边的亲戚都是自家人,跟了妈,往后你再结婚,她就是外人,我看留下好。”

    女知青泪眼朦胧的,“等我稳定了,就把孩子接走。”

    芽芽喊着学雷锋,好榜样的口号热情主动的帮了一回忙。

    去卫生所的时间段一般没有人,几个医生和护士围坐在食堂边上。

    还没到开饭的时候。

    食堂做好的麻花用平时盖水缸的木盖子托着,没注意打翻了。

    大伙都觉得丢了可惜,捞起来又放回蒸笼里打算蒸熟了来吃。

    吃了蒸熟的泡水麻花,芽芽就拿到了女知青的带病证明。

    女知青的婆家不干了,就要上生产队里闹。

    葛天放做了那么多年的生产队长很有经验,天天跟着老太婆打太极。

    老太听老聂家也有份,要上门找茬。

    站在老聂家门口,看见比自己还凶的蒋文英,好像多一句话都头都能拧断,讪讪的没闹起来。

    女知青要走了,挨家挨户的打招呼。

    之前谁都很想走,可现在已经习惯了,在这里扎了根,又能回去了。

    想到这里心情难受极了,好几次哭得眼睛红肿。

    石头村都把这女知青当自己人,十几个娘们抱头痛哭的场面也十分的壮观。

    其他知青瞧见了也很有感触。

    那时候他们刚来的势头,知青点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老贫农在书记和队长的带领下欢迎他们到来。

    当年知青都有购买木柴的指标,还是村里出动了所有车子,买回木柴后开始建板盖房子,整整忙活了一个月才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

    面对其他知青们的感慨,石头村社员表示早就已经忘了,要走就早点走,别留恋了。

    当初鸡蛋之仇,石头村的社员们记得很清楚。

    所以当各个生产队能走的知青们都忙着跟老乡告别的时候,石头村的知青们尴尬的发现,老乡对他们的离去无悲无喜。

    可人家对要离开的女知青,那是掏心掏肺的。

    甚至葛家媳妇都哭着了,“住得好好的都舍不得让你走,还有什么比这里更好的去处吗?”

    女知青也放声大哭。

    石头村的人还是很会劝的,不能给他们老是哭,这样哭下去要出事情。

    队里几个能会道的老婆子,媳妇都加入了劝勉的行列里来,∶“不要哭了,不要哭了,能回去多好啊,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这些年在乡下吃苦了,回家养一养,要不要一年肯定就能变得更刚来一样,你兄弟姐妹,老人家都在家里等着呢,一路顺风啊。”

    女知青走的时候,村里还送礼物了。

    女知青的男人拉着孩哭着求自家媳妇留下来。

    除了几个翻白眼的媳妇,还真没一个同情的,顶多是可怜孩没了妈。

    家家都备了一份礼物,有鸡蛋也有挂面,还有煮熟的花生,自己做的馍馍等等,反正家里有女主人的几乎都送了。

    女知青也带不走,象征性的拿了几样。

    谁家的礼物被捡去了谁就高兴,谁家礼物没被选走还真有点难受。

    老太冲出来抓着儿媳妇的胳膊肘不让走。

    女知青的男人劝不住,气得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他媳妇本来还有点眷恋,这自家妈这么一闹,那不是坏事了吗。

    知青大回城的事,从四五月份,到九月份都没消停。

    对于学生来都有点影响。

    很多民办的老师成分都很复杂,要不就是知青,要不就是下放来教书。

    有回城的会,蠢蠢欲动的不少。

    芽芽就读的公办学校倒是没什么大动静,反而开学的时候听要修建新的区,以后要扩大学校的规模。

    学生们关注的事也有两件事,还都有点联系。

    一是李敬修真考上少年班了,把校长激动得不行。

    二是考上少年班的李敬修要转学了。

    开学第一天上午只发书和打扫卫生。

    芽芽负责发书,她数了又数,少了一本。

    班主任也数了数,没错啊,今年就是这个数,李敬修都没来报名,当然没他的份。

    又忘了这茬了,芽芽眼睛有点酸。

    本来夫妻两计划着,李岳山先回单位报道,刘秀珠带着李敬修慢慢的把整个家当挪过去,还有自己的工作。

    毕竟那么多年,不是想走就能走得了的,这一来一去的,可能等李敬修读完初二吧。

    但没想到李敬修真考上了少年班。

    虽然那也是跟李外公在一块,但李子那一家子也都在呢,听李子的儿子没考上少年班,刘秀珠就怕儿子单独去给算计了。

    李外公胳膊肘朝外拐,要是再让儿子辛辛苦苦自己考来的名额让给了李子的儿子,她绝对不答应,谁来都没用。

    再加上也想照顾李敬修的生活起居,于是刘秀珠义无反顾的辞了铁饭碗。

    本来好了开学要干啥干啥的人,一下子改口就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