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爱之苑 >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吃的上面出了事儿
    那,那要是那样,那赶是好了!

    唉呀会原!你就少两句吧!俺姐夫啥时办事儿让俺们队上的人吃过亏!

    话的人名字唤做唐友德,这时正一只胳膊肘拄着王老倔家的漆柜柜面,站在王会原的身边。

    唐友德跟王老倔俩人儿是连襟。唐友德的姐夫就是王老倔啦!

    王老倔的媳妇儿和唐友德的媳妇儿是亲姐妹,王老倔的媳妇儿姐姐,唐友德的媳妇儿是妹妹。唐友德和媳妇儿是从旺城镇迁过来的,这时话,也有二十多年了。当初,唐友德媳妇儿的姐姐嫁给了王家窝棚的王老倔。唐友德和媳妇儿结婚后也就几年的功夫,唐友德媳妇的爹妈就过了世了。俩人儿也不知是咋想的,可能是觉得在旺城镇没亲没故的,就把户口迁到了王家窝棚,投奔了唐友德媳妇儿的姐姐,姐妹俩儿在一个屯子里,不也是个照应嘛!那时的户口管理那可是相当严格,你要是从屯子里往镇上迁,那可就费了劲了,可你要是从镇上往屯子里迁,那就容易多了!唐友德本是覃县人,老爹老妈过世得早,老哥一个,会点泥瓦工艺,走东家串西家,到旺城镇替人家抹墙盖房子弄景儿的,整了也就一年不到,就有人把他那媳妇儿介绍给他了!啊,当时他那媳妇儿当然还是个黄花大姑娘。唐友德到他媳妇儿家入了赘。

    这一回,王老倔给自个儿的连襟家,唐友德家,也安排了一个知青,是个女知青。为啥给唐友德家安排了个女知青而不是男知青哪?这个,王老倔考虑的是唐友德家的实际情况。唐友德和媳妇儿生有一女,这时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名字唤作唐海凤。这种情况,他家也就只能安排个女知青啦!

    王老倔这么做,那可是完全出于公心。

    王老倔为完成好上面交给的接收七名知识青年的任务,那可真真儿就是煞费苦心,琢磨得脑袋疼!这王家窝棚虽就那么三十几户人家,可那也并不就是清水一墰。不是有那么个法儿嘛!是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屯子虽,那要想整好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接收知青,好事儿肯定是好事儿啦!可要是具体到具体事儿,那难度不是老大了也差不多!王老倔琢磨,这个事儿要想整好了,顺顺溜溜儿的,那得自个儿带头,率先垂范!王老倔给自家留下了一个知青,一个男知青!那,他家必须得是男知青!因为他家就一个子——半大子!这时已经就上了中学了啦!那还能给自个儿家留个丫头——女知青嘛!除了自个儿家,王老倔还想到了自个儿的姨子家!率先垂范,那沾亲带故的都得跟着率先垂范!

    也不知咋,那王会原已经就有些气馁的口气却一下子硬了起来。脖子一梗,急头白脸地道,俺的可不是俺一家的事儿!你们两家,啊!你们几家不也一样嘛!这一个大伙子还是一个大闺女到了俺们这些人的家,俺这各家可就多了一口人哪!住也就那么的了,顶多也就占了俺们各家炕上那么点儿地儿就是了!可吃呢?

    唉——呀!你们想的那些个事儿真都是招笑儿的事儿!那能让一个大伙子,一个大闺女到你家白吃吗?回头就把他们的口粮给你们拨过去!

    唉呀!就是嘛!那能白吃俺们各家的嘛!那知青不也得有口粮嘛!唐友德又不知轻重地接过话茬儿道。

    王会原腾地一下子从坐着的马杌子上站起身来,急闹闹地道,得轻巧!拨过去?咋拨过去?俺王家窝棚你要哪家挨饿,那是假话!可你要哪家都撑得不行了,哪天都肚儿溜圆,那不是扯么!口粮?那俺可得问问,那一个知青给多少口粮啊?王会原声音大得震耳朵,脸儿都有点儿发白了。

    队上给你多少,不就得给知青多少吗嘛?那还能少给是咋的?

    那俺再问一句,给俺多少给知青多少?够吗?王会原这话的意思,是问够吃吗?

    王会原问出的这话,还真就把屋里的人都问住了。咋唐友德刚想出,咋不够吃?可话还没全喽,就顿住了!是呀!够吃吗?

    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半天没人吭声。

    诶?姐夫!会原的还真是个事儿哪!到俺各家住也就住了,可吃这个事儿咋弄啊?

    不是了嘛!回头就把知青的口粮给你们各家拨过去嘛!

    不行啊!姐夫!唐友德应该是受到了王会原的话的启发,也想到了啥。

    王老倔本是挺着的上身就有点儿僵硬,眼珠儿在眼眶里一骨碌,心里道,啧!操!这咋没想到哪!这还真就是个事儿哪!

    你没算算,俺们每年分到人头儿上的口粮,大人才五六百斤,去了壳儿,弄好了也就四百来斤。就这四百来斤,知青,女知青还好,那要是个男知青,一个大伙子,够吗?

    要,王会原的话,那不是前后矛盾嘛!刚才还,虽没有撑得肚儿圆,但也并没有挨饿,这咋又反复问出够不够的话哪?

    实在来,每个人一年的口粮确实不多,那些干农活的人,劳力!不一顿饭就得一斤粮也差不多!那一个大伙子,一天就一斤多粮,那是肯定不够的啦!这里还有一个主副食的事儿!那要是除了主食,副食要是足足的,啥鱼呀,啥肉呀,啥菜呀,足足的,那主食少一点儿倒也不是啥大事儿,可问题不是副食那可就更不足了嘛!这当然的是当时啦!可这多少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为啥轮到知青,就出了够不够的事儿了哪?这个事儿只有长期在农业战绩上工作,或者长年在农业一线劳作的人才整得明白。

    王老倔一时没了主意。

    那要,既然不够,那就多分点儿不就得了,知青那可是响应伟大号召下到乡下来的,还能让人家饿着肚子不成!要粮食,王家窝棚的仓库里真还就有!不是没有,可你敢就给知青多分出一些吗?那还了得!你要是敢出给知青多分出点儿口粮——那事儿可就又来了!此话咋讲?那队上的人不得吗?干啥都一样的劳力,他知青就比俺们多分口粮哪?这也就是后来,王家窝棚人私下里的那个啥,一个馒头原来一个人分,知青来了,一个馒头俩人儿分,这么个理论的起源啦!如果这也能算作是一种理论的话。王家窝棚仓库里的粮食,水稻也有,大米也有,还有大豆啥的,那可是俺王家窝棚大家伙儿的,不是哪个人的,更不是知青的!要分,那得大家伙儿分,单单拿给知青,那,不太合适吧?

    王老倔挺在那炕头儿上半天没话,脑袋里可是转得呼呼的了!这还真就是个事儿哪!上面在安排接收知青的时候,特别强调来着,知青的口粮必须保证!但并没有知青的口粮到底是多少。保证是能保证,但主要的不在保证上,而在到底是多少上!一般来,知青到俺这地儿来,特殊是有点儿特殊,但在口粮分配上,那要是来个特殊,恐怕不行,可不特殊,那也不行啊!这个事儿那也没顾得上细琢磨,这可咋整?王老倔那是啥人!当王家窝棚生产队长那也二十多年了,这点事儿那还摆弄不明白?

    他首先得整明白,为啥当地农户每年的口粮够吃,而轮到了知青就不够吃的原因所在!很快,王老倔琢磨明白了!

    这个事儿确实是有原因的!咋回事儿?事儿出在了当地农户家家有的自留地上。

    可别看农户各家有的那么一块儿自留地,那可解决老了事儿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