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造天下 > 第75章 73王昺
    “我心里待叫你休哩,龟孙羔子,反了世界了,素梅有啥对你不住,大衣裳都会做,你出外这些年,给你拉巴闺女,与东庄的有奸,东庄的哪个,你实指出来”。路旁的一处院落中,一个老者哼哼着将屁股靠在磨盘上,躬腰拄拐,正在训斥。一个汉子坐在院中的板凳上,道:“大舅,这事关起门来,莫在院中传嚷,先分家的事。俺爹扒挠了一辈子,扒挠下这三间破房,我一人一间半,老二不干,非要独占两间”。另一个汉子倚在院中的石榴树上,接口道:“分甚家,俺兄弟闹着玩哩,大哥,你怎没张倒置地,一回来又是分家,又是休妻”。

    老头道:“你也不是好东西,眼见你侄女大了,要嫁人了,待嫁了人,你好图你哥的产业,老驴过的。你是怕你哥将大嫂休了,再迎进门来一个,再给你添个侄儿,你便不好图产了”。坐在板凳上的老大道:“老二那低心我通晓得,是个背了良心的,一向不成模样,这家不分也早已分了,我在外这些年,你可管过你大嫂,如今不是分家,只是分房。我托人了李庄的闺女,已将言语与她大了,挨晚子媒人回话”。老头闻言,举起拐棍打去,骂道:“差把火的,这二年做了些不明不白的营生,攒了些赃钱,回来便要做陈世美,便是素梅身上有些不明白,你知她这二年是咋熬日月的?”。这户人家姓庄,站在石榴树下的老二是庄士的十六世祖,庄老二有三个儿子,在明末战乱中,庄老二的第二个儿子,即庄士的十五世祖幸存了下来,并开枝散叶。不过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官道上的庄士,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会与祖先擦肩而过,便是老祖幸存不下来,对未来也没影响了,历史的轨迹已经变了。

    院外传来拔浪鼓的声响,“拨浪鼓,摇一摇,大姐二姐出来瞧,买根大针纳鞋底,换根针刺花儿。恁爹正在家里忙,陪着裁缝做衣裳,恁哥正在家里转,陪着木匠打嫁妆。奴家心里暗思量,莫如一辈不嫁人,省得全家忙得慌。不嫁人,他把俺来想,这句话儿不能对你讲”。货郎挑着担子边走边唱,出了庄子,来到河边,却见浍河边停着一队兵,足有数百人。

    七孔桥边,侯方域再次向张国纪,朱恭枵,刘洪起拱,张国纪道:“替我多拜上侯大人”,侯方域道,有劳伯爷致问,又看向刘洪起,道:“待新麦将登之时,学生定当到西平拜会刘先生,学生心中有些愚顿处,向先生好生讨个分晓”。刘洪起道:“不必,如今不比泛常,路上不太平,待海清河宴时自有相见之日”。侯方域闻言怅然,只得道,日后先生路过商丘定要践临寒舍,学生定当待之以师礼。刘洪起道那是自然,师礼却不敢当。侯方域再次向众人施礼,张国纪道:“路上保重些。我虽白发渐生,然丹心未老,愿有一日与二三友共济互勉,共襄国事,以苏民困”。却是勉励的话,罢,张国纪上马去了。侯方域立在道旁目送,他希望刘洪起能停一停,与他单独几句,可是刘洪起连头也没回。军队簇拥着张国纪与朱恭枵,顺着浍河往东南方向去了,怅然良久,侯方域方才上马,带着仆人,过了七孔桥,往西南而去。

    由于七孔桥的存在,刘洪起失去了考查浍河航道的兴趣,不拆除此桥,航道是不通的。浍河是淮河北岸数条支流之一,由西北注向东南。第二天午时,路边出现了一块碑,上书凤阳县。前方隐隐一线是堤坝,刘洪起心中叹了一声,淮河到了。这时,一骑驰来,到了近前勒马,向官兵低语几句,官兵往后一指,马上之人驰到朱恭枵与张国纪跟前,翻身下马,伏在路边,禀道:“拜见周王世子,国丈爷。驸马爷正在郭台村相待,命的来请伯爷,另有事体相商”。张国纪道,前边带路。那人迟疑了一下,道:“皇上有旨与国丈爷,只请国丈爷一人前往,噢,还有位刘先生一同前往,请世子爷前方过河,径赴凤阳,朱大人正在沫河口恭候世子爷”。朱恭枵道,哪位朱大人?“新任漕督朱大典大人”。朱恭枵闻言惊道:“杨大人呢?”。“前日已是夺了印,提解进京了”。众人闻言无不惊讶,杨一鹏已被逮拿进京了,漕运总督兼凤庐巡抚换作了山东巡抚朱大典,此事的发生比历史上早了几个月。

    一队骑兵护着张国纪与刘洪起离开官道,岔向西南方向,行了十里竟未遇一个行人,张国纪不由长叹,看来三个月前的流贼祸乱,凤阳之民十去其九是真的。田野上一片翠绿,然而这种翠绿却叫荒草,这明早在流贼来凤阳之前,这里的多数田亩已是抛荒的。一行人奔驰在乡间的土路上,终于,在出了一座庄子,拐过几座麦穰堆之后,眼前出现一座寨子,寨门大开,门口聚了一堆人,这些人看到张国纪一行,嘈杂之声顿起,纷纷道来了,来了。张国纪在马上略看了看,道一声,驸马爷。罢,纵马上前。

    待刘洪起行到寨门时,只见两个老者双拉在一起,一个是张国纪,另一个身着飞鱼服,年纪比张国纪还大些,此人正是延庆公主的驸马王昺,万历的妹夫,崇祯的姑爹,史载此人无勋贵之气,精于书画。张国纪道:“老驸王敢也有六十了”。“六十五了,你还不知我的岁数,怎学得也象那些官儿,又会拍又会溜”,罢,二人大笑。笑罢,张国纪叹道:“自天启年间,一晃十年不见了”。王昺闻言,也叹道:“那时我还是壮丁,成天过松快日子,便觉得光阴快”。“看气色,驸马爷如今这身子也不差”。“老了,唉,一年不胜一年了。年轻时就知要强,老母鸡撵兔子,充鹰,老了,消停了”。二人又是大笑。王昺的老母鸡撵兔子充鹰,指他年轻时,看不惯朝政,上疏言事,被万历夺了爵位,直至崇祯的爸爸即位后才得以复爵。

    “末将杨御蕃参见国丈爷”,旁边的一个将领跪倒在地,张国纪连忙上前扶起,道:“杨大人快请起,学生由徐州至此,四百里全丈杨大人的兵马护持”。刘洪起在一旁观瞧,只见此人三十许的年纪,身材不高但壮实,并未着甲,而是穿着武官补服,胸前绣着一只狮子,这是武二品的象征,杨御蕃三个月前引兵来救凤阳,如今是新任凤阳总兵。原先并无凤阳之兵一职,因为凤阳由卫所兵守卫,凤阳连同周边几个县设了八个卫,是为中都八卫,由中都留守统率,凤阳是卫所最集中的地方,一个卫五千兵,连同家属便是两三万人,八个卫就是二十万人,凤阳百姓多是军户,军户的生计远不及民户。因为军户不能改行,只能逃亡,逃亡往往意味着要饭,而民户如果受到压迫,还可能改行迁移,这是军户苦于民户的第一个原因,即世袭制。军户苦的第二个原因,军户是卫所军官管辖的,这帮世袭不读书的家伙,素质比科举出身的官低很多,而民户是由科举官管辖,境遇就好一点。第三个原因,卫所军官比地方官多很多,因为代代世袭,卫所官有增无减,军户的负担更重。有这三个原因,卫所军户首先破产逃亡,而凤阳又是卫所最集中的地区。所以帝乡凤阳最穷最苦,而大明的历代昏君是不要脸的,帝乡的面子工程也是不要的,他们只看重凤阳的一个大土丘,即祖陵。

    刘洪起又看向这座寨子,寨墙是新筑的夯土墙,仅两人高,墙上隔几步便站着一个背着弓的士卒。寨内空无一物,只有一个土台子,被挖得还剩一人高,并且上面的数十个兵卒还在开挖,这座土台子原先有山这么高,是春秋钟离国君之墓。三百年后被误判为汉墓,至二零零几年,因为上面出现盗洞,不得不发掘。为什么此墓存在了两千好几百年,到了庄士之世,便同其它许多古墓一样保护不利,被盗掘,然后不得不正式发掘?这可能就是老天要重启时空的原因。

    王昺引着张国纪沿着土堆转了一圈,张国纪回头问刘洪起,可是此间?刘洪起问道,此处原先多高?杨御蕃回道,总有七八丈高,末将依着圣旨所指,半日工夫便寻到此处,周遭再无如此高耸之物。刘洪起道,那便是此间了。话时,王昺细细打量着刘洪起,又与张国纪对视一眼,张国纪轻轻颔首。“还不快参见驸马爷”,张国纪道。刘洪起连忙下跪,随即被王昺扶了起来,“此处不是话之所”,王昺道。

    一圈夯土墙的修筑不过是为了遮掩视线,这里并不是寨子。大墓附近有一座庄子,早已人去庄空,这里在淮河北岸数里处,三个月前,沦为闯王高迎的渡河之所,附近的村民被杀得十不存一。下午时分,庄内的一处院落,院门外立着十几个官兵,堂屋,王昺道:“听闻周王世子来了?”,“是,时才世子去凤阳了,此事他一些也不曾闻得。京中情形如何?”。王昺回道:“我出京时,给事中王家彦以祖陵震惊,劾张凤翼坐视不救,给事中顾国宝劾张凤翼举用非人,前日杨一鹏已被逮治,东抚朱大典接任”。“此事我已知,唉,党争,党争。你我都老了,没几年好活了,眼不见为净”。“老皇亲,此事是非分明,岂可以党争二字混淆?祖陵被兵前,给事中许誉卿,南都兵部尚书吕维祺,皆曾上疏,请杨一鹏移兵凤阳,防备祖陵,温体仁不听,方出了这般大事,东林焉能放过,只怕温体仁已被言官们叮得满头包”。“果有此事?”。“吕维祺便在此间,你一问便知”。“怎地,他不是在南京么?”。“已然落职了,皇上他救援不力”。“唉!”。

    此时,刘洪起正在村庄北边的淮河堤坝上,他向东看去,西边二十里外,淮河对岸有一座山头。他问当地人道,那是荆山还是涂山。老农回道,涂山。刘洪起一叹,心中泛起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之感。在后世他就分不清那是荆山还是涂山,也搞不清两山中间夹的是涡河还是淮河,那山是涡河入淮处,是大禹大会诸侯处,也是和氏璧的出处,山上的一处洞穴,被后人附会成卞和洞,就如宿州的虞姬假墓,禹州的晁错假墓一样。卞和因献和氏壁被楚武王与楚厉王砍去了两脚,卞和在洞内面壁若干年,面壁是佛教的习惯,那时佛教还未传中国。也可能和氏璧的典故原本就是编造的,史上就无卞和其人。此时,已有人怀疑刘洪起是另一个卞和。

    刘洪起身后的庄内,王昺问道:“一路行来,此人如何?”。张国纪道:“由祥符至此,时日无多,还需再看。象有些识见的,只是,时才老驸马祖陵被兵前,这么些大人都请杨一鹏移兵以备凤阳,难道此人就瞧不出?不成只是识见高,却诈称梦到后世种种,学生素日不信怪力乱神”。王昺道:“皇上也这般想,方将他传来,再经经我的老眼,我又有甚眼力,且看此次挖得甚物什”。张国纪道:“还需几日?”。王昺回道:不知地下埋了多深,总需半月工夫。张国纪问道:可有盗洞?王昺道:我来之前,杨总兵在根上挖了一圈,也有七八个洞,皆未挖至亥心。张国纪忽地问道:祖陵祥情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