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临死才看穿的孔希学
    孔希学一脸凄楚,失魂落魄地打开门,抬起的脚没迈过门槛,直接摔在了地上</p>

    头磕破了,血流了一片。</p>

    衍圣公府忙碌起来,大夫登门瞧治,孔希学头上绑了白色的布条。</p>

    待其他人离开之后,看着面色苍白的父亲,孔讷忍不住问道:“父亲,太子了什么,为何如此惶惶不安?”</p>

    孔希学靠着枕头坐着,深深看着孔讷,长长叹了口气:“青州白莲教案,你知道吧?”</p>

    孔讷点头。</p>

    这事早就在山东传开了,衍圣公府的人想不知道都难。</p>

    孔希学抬指了指屋顶:“修葺房屋的钱,有五千两来自青州。”</p>

    孔讷愣了下,转而震惊,起身道:“父亲的意思是?”</p>

    孔希学苦涩一笑:“你比为父明白得快啊,我一直以为,太子登门衍圣公府,是给孔夫子面子。祭奠时,又以为太子是为杂学正名,提倡大仁爱,让我们衍圣公府出面对抗士林。”</p>

    “可现在看来,这些都不对。太子真正登门的目的,那就是要看看咱们,是不是白莲教的同党!然后决定——是杀,是埋,还是留下一条命,继续在这里看坟!”</p>

    孔讷浑身冰冷。</p>

    谁能想,在外面看来风光无限的衍圣公府,现在竟然在鬼头刀前面晃悠呢,随时可能被人踹在地上,人头滚落!</p>

    孔讷急切地:“我们怎么可能与白莲教勾结,怎么就是白莲教的同党了——那笔钱,我们——”</p>

    “咳咳!”</p>

    孔希学咳了一阵子,摆了摆,对孔讷道:“定远侯在离开山东之前没有来咱们这里,明定远侯心中是权衡过的。现如今太子登门,也算是亲眼所见,知我们是无心之过。”</p>

    孔讷松了一口气,问道:“既是太子知道是无心之过,那父亲为何还心神不宁,似是有大事,朝廷执意要严惩吗?”</p>

    孔希学看着自己的儿子,想起朱标的话。</p>

    三年后的秋冬,孔讷袭衍圣公。</p>

    现在是洪武十四年三月中旬,春天还没过完,距离秋冬,短则三个多月,长则半年余。</p>

    这也就是,自己的命只有三到六个月了。</p>

    因为自己死后,孔讷需要服丧三年,三年之后,他才好袭衍圣公啊。</p>

    呵,呵呵——</p>

    孔希学凄然一笑,抓着孔讷的,言道:“太子只是训诫一番,为父只是后悔,后悔不察,卷入到了白莲教的案件中。训诫之后,这事也算过去了,只是孩子,你去金陵吧。”</p>

    “父亲。”</p>

    孔讷喊了声。</p>

    孔希学摇了摇头:“你以衍圣公长子的身份,去格物学院进修,权当是咱们给朝廷——分忧了。”</p>

    朝廷要改科举之策,将杂学纳入科举考题之内,这事必然遭到天下众多读书人的反对,可再多反对,也只能是风,下不来雨。</p>

    读书人能做什么?</p>

    最多不配合,不参加科举,不入仕,无声抗议。</p>

    可这对朝廷有损失吗?</p>

    没任何损失,反而会让现在已是人才济济的格物学院出尽风头,日后朝廷缺官吏了,可以直接从格物学院里抽调。</p>

    到底,这件事朝廷肯定会办成,只不过现在有风波罢了。</p>

    衍圣公府需要赎罪,送一个人过去,以鲜明的态度支持朝廷,这就是衍圣公府的救赎之道。</p>

    </p>

    孔讷婉拒:“格物学院虽好,可那里毕竟不是正道,我对它有抵触。”</p>

    “你靠近一点。”</p>

    孔希学对孔讷道。</p>

    孔讷凑上前。</p>

    孔希学抬起,重重地打了过去。</p>

    啪!</p>

    孔讷捂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父亲。</p>

    孔希学咬牙切齿:“宋濂的弟子都在格物学院,你还给我谈抵触?抵触就能不去了吗?我告诉你,这世道就这样,你该做,就得做,不是看你心情好不好,看你顺不顺心意!”</p>

    孔讷眼见父亲生气了,赶忙答应:“儿子去格物学院,父亲莫要恼怒。”</p>

    孔希学躺了下来,老脸悲愁,看着孔讷道:“你记住了,衍圣公府之所以还在,是因为定远侯为我们了话,讲了情。日后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遇到定远侯,放尊重点,他的话,不要反驳,他的事,不要反对!”</p>

    直至这一刻!</p>

    直至知道命不久矣,自己才算是活通透了。</p>

    可怜。</p>

    可笑。</p>

    人为何到了尽头,才明白过来?</p>

    难道就不能提前十年、八年的,让人活一个舒坦吗?</p>

    晚了。</p>

    等明白过来,看穿一切,已经来不及了。</p>

    孔希学叹了口气,结束了对话。</p>

    至于自己还能活多久的事,还是不要告诉他的好,免得出不了门,免得他日还记恨朝廷。</p>

    这事起来,也是自己的错。</p>

    一个大户,关心分封,甚至不惜拿出钱来,催促自己去上书,让朝廷赶紧分封诸王,这本身就透着一股子阴谋的味道,只可惜自己没多想,只觉得没关系,一封合理奏折的事,顺带赚钱修房子</p>

    现在看来,不正当收入,都是带着祸根的。</p>

    皇室没将此事公开,已经是看在孔子的面子上了,太子给自己三个月到半年处理后事,也已经算是恩厚了。</p>

    骑墙了一辈子,该坚定地赴死了。</p>

    朱标并没有在衍圣公府停留多久,而是去了任城。</p>

    在迎接朱标的人群里,任城知府并不起眼,从济南城赶过来的布政使吴印、参政方克勤等人也不起眼,最起眼的莫过于卫国公邓俞。</p>

    邓愈在青州练兵,之后又跑到济南练兵,听朱标要来兖州府之后,跑过来操练起了任城卫</p>

    国公打头阵,其他官员只能靠后。</p>

    邓愈上前行礼。</p>

    朱标心情大好,见邓愈的脖子已然恢复正常,感叹道:“这海带,当真是立下了功劳。卫国公身体康泰,父皇知晓了也很是高兴。”</p>

    邓愈含笑,言道:“就是可惜了顾正臣的,为给我治个病,连定远侯的爵位都丢了”</p>

    若不出海找什么海带,那就不可能在文登登陆,不在文登上岸,那就不会卷入到白莲教的案件中</p>

    朱标爽朗地回道:“爵位嘛,丢就丢吧,反正也不是丢一次了。起顾先生,倒还有一事需要与卫国公商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