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要建造真正的水师
    邓愈并不是真正要抱怨,只是想看看朝廷对顾正臣的态度。</p>

    毕竟削爵是大事,自己也没回金陵,只靠着传闻消息、家中书信,还拿不准皇帝的意思。</p>

    不过看朱标谈笑风生,显然顾正臣削爵不是什么大事,不定找个会就给复爵了</p>

    朱标想与邓愈叙不少事,可一干官员还在这候着。</p>

    吴印、方克勤等人上前寒暄,朱标一一应对,当听闻徐煜是山东盐运使时,朱标收敛了笑意,严肃地:“灶户不是驱口,他们是大明的子民。但有苛责、虐待、欺辱、残杀灶户的官吏,大明律容不下!”</p>

    徐煜不禁打了个寒战,赶忙:“在过去五个多月中,臣已带人清查了山东一十九个盐场,处置官员三十六人,吏员七十二人。臣敢,此时山东盐场,若有一个灶户被苛责欺凌,臣愿交出脑袋!”</p>

    自从顾正臣留下书信走了,自己可就忙开了,那是没日没夜的忙啊,甚至为了彻查清楚,强行将一干盐场的官员“囚禁”在利津,让他们不能离开,连过年也没放走。</p>

    不彻查不知道,一彻查,亡魂大冒!</p>

    高家港盐场的那点事,几乎已经成了常态,虽有些盐场没高家港盐场问题那么大,可也有灶户、灶丁因为生计困难死去或逃走。</p>

    亏了自己是盐运使,竟对底下的情况,一无所知!</p>

    几次下来察看,全被人牵着鼻子走,一套接一套的表演骗了过去!</p>

    朱标神情冷峻:“徐煜,你不要以为表个态,孤便信了,不会差人去查。盐场问题如此之多,如此之大,若不是看在你竭力清查,用心做事的份上,你这脑袋,也该搬家了。”</p>

    徐煜冷汗直冒,拱道:“臣有失察之罪!”</p>

    朱标沉声道:“容你再留任半年,若是年终考核不过,这一笔笔账,会与你清算。若是过了,你还能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p>

    徐煜谢恩。</p>

    心中苦,可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尽心尽力做事了。</p>

    进入任城知府衙门,朱标与众官员一番寒暄,简单吃了个饭之后,便与邓愈换了便服,走在城中。</p>

    朱标看着任城百姓生活平静,没有乱象,轻松地:“来之前特意去了一趟桑沟湾,海带已经养殖出来了,是五六月份收获。到时候,卫国公需要的话,孤差人送府上几百斤如何?”</p>

    邓愈有些诧异:“这笔生意?”</p>

    朱标含笑:“你也知道,太子侧妃顾氏喜欢做生意,海带这买卖,原本是交给胡家打理,现在转到了东宫。”</p>

    邓愈皱了皱眉头,低声问:“这个买卖,卫国公府要不要也参一脚?”</p>

    朱标瞪眼。</p>

    我一个东宫都穷成啥样了,你又不是不知道老爹多节俭,不舍得给孔希学修房子,又何曾舍得给自己多少零花钱</p>

    若不是顾青青,东宫估计还穷酸着过日子呢。</p>

    好不容易有个赚钱的门道,你还想插一脚?</p>

    朱标甩袖在身后:“这事,只要顾先生点头,那就没问题。”</p>

    </p>

    邓愈无语。</p>

    买卖都落东宫里了,顾正臣点头有个鬼用啊</p>

    走至街边茶坊。</p>

    朱标坐了下来,对邓愈道:“按理,是应该调卫国公回京了。只不过有件事,还需要你来做。”</p>

    邓愈嘴角浮现出一抹苦涩:“如此来,还是需要留在山东一段时日。”</p>

    朱标微微点头,认真地:“这次不是练兵,而是选兵,为水师选兵。”</p>

    邓愈很是惊讶:“为水师选兵,水师的人不少了吧,还为他们选兵?”</p>

    朱标品茶了下茶水,感觉味道并不怎么样,皱了下眉头,随后道:“你是五军都督府的将官,那你来,水师上下有多少人?”</p>

    邓愈张口就来:“不下十万,顾正臣下南洋时,轻易便能调动三万,明水师兵力充足。”</p>

    朱标呵呵一笑:“充足?东南水师三万,那具体,主力是哪个水师?”</p>

    邓愈脱口而出:“自然是句容卫、泉州卫,还有部分京军,江阴卫”</p>

    朱标深深看着邓愈。</p>

    邓愈也感觉到了不对劲,句容卫、泉州卫,他们一开始可不是水师,京军更不能算水师,江阴卫算,但它最初的职责是协防长江水道,轻易不出海。</p>

    朱标叹了口气:“咱们大明没有水军,并不合适。前些年,父皇设了水军二十四卫,每卫船五十艘,后来在临濠设了长淮卫,并令长淮卫统领水军。可站在舆图上看,这些水军,不是沿河便是沿江,当然,也有沿海而设的。”</p>

    “但无论是靖海侯吴祯前些年征讨倭寇、海贼,还是顾先生出征南洋、日本国,担当主力的,从来不是水军,而是沿海卫所里抽调出来的精锐。到底,朝廷还没有一支专门的水军或水师。”</p>

    别看顾正臣出海兵力颇多,可一旦不打仗了,船上的军士需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p>

    原本隶属京军的,需要返回京军,原本属于江阴卫的,那也得回家,只要没旨意,没任务,句容卫、泉州卫的一些人也得换衣裳,重新成为神军</p>

    没有单独的水师营地,没有独立的水师,大明当下的水师,其实就是一个卫加一个卫拼凑出来的,加上这些卫设置的位置颇为重要,不能长期抽调,也不能抽调太多。</p>

    在没有开海之前,这种问题并不算明显,毕竟出海时间短,忙完就收工了。</p>

    可随着开海,尤其是南洋成为了重点,而顾正臣还需要继续进行大远航,再靠卫所拼凑水师的方式,问题可就大多了。</p>

    单单征召这一项吧,去年准备东征,朝廷征水师一万,等这一万人从各地卫所赶过来,顾正臣已经打完第一次太宰府战斗,跑到远处割海带了。</p>

    若是有一个完整建制的水师,那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p>

    抛开卫所,抛开抽调兵力拼凑模式,打造一个真正的水师,设置几个水师大营,集中安置水师将士及其家眷,已经成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p>

    朱标继续道:“父皇已经下定决心,打造几个专门的水师,负责海事。所以,当下的水师会逐渐固定下来,但这不够,还需要一批精锐的水师将士。”</p>

    “这批人将会在山东、两浙、福建、广州、北平等地选,你来负责山东,时间只有三个月,选兵五千至八千。这些人,将会成为大明水师的班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