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衣服暖和不”</p>
金采凤一边替丈夫整理衣服,一边得意扬扬问道。</p>
林苦参整了一整领子,看着自己身上这件蓝色新袄高兴地道:</p>
“暖和,当然暖和了,外面看看是普通衣,内层用的却是貂毛,还有比这更暖和的衣服了呵呵。”</p>
“那是,搞来搞去,还是咱们儿子有本事呀,咱们退休后也能享享福喽。不过就是这衣服太珍贵,如果给老大老二家都做一套就好了。”</p>
这样的衣金采凤也有一件,林三七是从内蒙买来的。</p>
其实这衣裤都是他从某宝上购的,而且还是定制款,衣服式样采用的是老款类似中山装样子,衣服还有4个口袋,就连面料也是深蓝色的复古色。</p>
林三七只准备了3套,父母一人一套,自己一套,没给兄弟和侄子侄女准备。</p>
林苦参却不以为意:</p>
“兄弟都分家了,凭什么叔子要给哥哥嫂嫂买衣服光这袄,估计没有几十块钱下不来,没有让未婚弟掏钱的道理,你少管。”</p>
其实老头心里跟明镜似的,老这是在防着老二一家呢。</p>
毕竟这种袄已经是作弊了,貂毛虽然穿了舒适暖和,但那是劳动人民能穿的东西</p>
万一哪天有个风吹草动,老二媳妇拿着貂毛衣去举报,估计林三七肯定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这个烂好人绝对不能做。</p>
要不是当年老二玩的是未婚先孕那一套,裴雪铁定入不了林大夫的眼,也进不了林家的门。</p>
金采凤这时候拎着篮子准备出门了,过年了,哪怕再困难也得上街去采购点年货,否则没有氛围感。</p>
林苦参也戴着帽子出门了,在院门口还碰到了同事吴信厚。</p>
“老林,早啊,你也奇怪,今年怎么一场雪都没下尽刮风了。”</p>
林苦参抬头看天,低声问了一句:“你老家情况怎么样下雪了没”</p>
吴信厚老家是东山省,家乡有个调是这么唱的。</p>
“人人那个都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见牛羊高梁那个红来哎豆香满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p>
从歌词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好地方。</p>
吴信厚叹了一口气:“我老家也没下雪,不过我把单位发的0斤大米都寄回老家了,还凑了30斤粮票。”</p>
林苦参知道吴信厚老家还有父母兄弟在,于是好心问道:</p>
“粮票够不够不够我这有。”</p>
这年头肯借粮食粮票的,那绝对是好人中的好人,也就林苦参这样的老实人肯借了。</p>
“不用不用,你也要寄粮票回老家,大家都不容易,走吧,上班别晚了。”</p>
林苦参心想自家儿子趁出差的时候已经给了爷爷奶奶000斤粮票,自己里这百八十斤粮票还真不好意思出。</p>
“我丢,老子比不过儿子噢”</p>
林三七这时候也准备出现在了医院里,一路上都有人不停跟他打着招呼:</p>
“林,上班了呀”</p>
“林三七同志,早上好啊”</p>
“哟,七,吃了没没吃过我这有两个窝窝头呢”</p>
林三七还有点奇怪,今天医院的人怎么对他如此热情好话</p>
其实是医院里没秘密,之前发的年货都是林三七采购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现在全院谁不念着他的好</p>
甭让他当个分院科长了,就算当个分院院长都没人会反对。</p>
路过门诊的时候,后勤科的全科长正站在扶梯上挂灯笼,准备喜迎春节了。</p>
林三七瞧见老头爬这么高还好心提醒了一句:</p>
“全叔,您这把年龄还要亲自挂灯笼啊要不你下来,我替您吧,看着都危险呀。”</p>
全科长嘿嘿一笑,还在心挂勾子:</p>
“今天我们后勤科哪里还有闲人呀,全体出动要么挂灯笼,要么贴对联,要么搞卫生,谁都没空。再了,不就挂个灯笼嘛,你全叔还没老到爬不动扶梯的地步。”</p>
这时候旁边走过的一位中年医生打趣道:</p>
“老全爬扶梯那是有名的快,据当年他在村里偷看寡妇时练出来的本事,跟窜天猴似的。”</p>
呵呵呵,上班路过的人都轻笑了起来,现在有吃有喝,每个职工都是心情愉快。</p>
全科长也在扶梯上骂人了:“好你个老金,背后我我坏话,等明年发白菜了,全给你烂叶子,哼哼。”</p>
全科长在爬扶梯的时候,其实</p>
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人叫了她一声:“娟儿,过来一下,我要领点东西。”</p>
</p>
“好咧,我马上就过来。”</p>
这个娟儿也是个傻大姐,一听有人叫她转身就往后走,忘了她正扶着梯子,而梯子上有个人呢。</p>
按理平时梯子没人扶也没事,但这不是大冬天嘛,地面特别滑。娟儿一走开,全科长还不知道呢,挂好大灯笼后正准备沿着梯子下来,结果人一动,梯子就打滑了。</p>
“啊呀,心!!!”</p>
正是早高峰,职工和病人们进进出出,很多人都看到了梯子往外滑去,包括林三七在内的人眼睁睁看着全科长从梯子上摔了下来。</p>
人的本能,在摔倒的时候会用去支撑一下。</p>
全科长摔倒的时候,是面朝下掉下去的,所以本能反应往前伸出去,做了一个推的动作。</p>
等接触地面的时候,一撑,然后一歪,人倒地上开始惨叫了。</p>
所大伙儿跑过去的时候,发现全科长的右腕处被划开了一个大约5公分的口子,血滑滑在流出来,肉眼可以看到里面断裂的骨头,现场非常惨。</p>
原来在全科长滑倒的时候,右臂碰到了墙壁上一个原本是用于固定横幅用的大铁钉,才导致腕到臂被划开一个大口子。</p>
这可真是雪上加霜了。</p>
“快拿纱布止血!”</p>
“快把推车去推过来!”</p>
“骨伤科医生在不在!”</p>
现场一下子就乱了,李景明刚好早上来上班,听到在喊骨伤科医生,一个箭步冲了上去。</p>
“老全别动,我看看伤口,呀,桡骨远端骨折了。”</p>
林三七在旁边补充道:“不止,韧带也完全断裂了。”</p>
现场的医务人员虽然都是学中医的,但对于西医解剖知识也是有一定了解的,现在一听两位大夫给出两个诊断,知道了伤口的严重性。</p>
骨折和韧带断裂都可能导致全科长的右终生残疾。</p>
如果右废了,那全科长的职业生涯也走到尽头了,要么早早内退,要么早早去图书馆养老。</p>
这显然不是全科长愿意看到的。</p>
沈院长这时候听到消息后也匆匆赶来了,焦急地问道:</p>
“什么情况,老全伤口严不严重”</p>
李景明实话实道:</p>
“院长,全科长现在有骨折的肌腱断裂两个问题。桡骨骨折对我来不是大问题,我有信心法复位,但是这个肌腱断裂就没办法了。”</p>
这时候旁边有个医生提议道:“要不,送协和去”</p>
这个话一出,无论是沈院长还是李大夫,包括伤者全科长全都有些沉默下来了,难以应承。</p>
五六十年代,首都医疗圈,或者全国医疗圈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p>
“西医有协和,中医有宽街”</p>
协和医院大名鼎鼎,但宽街中医院作为全国首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中医医院,同样是站在金字塔尖的顶级医院。</p>
医院与医院之间,那也是谁也不服谁的,自认为自己最牛逼。</p>
尤其是“协和医院”和“宽街中医院”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中西医之争。</p>
当年在五四新旧思潮激烈冲突中,知识界批评中医愚昧落后之声日渐高涨,西医界也公开与中医界决裂,医药界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对峙阵营。</p>
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p>
而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是外国和中华之争。</p>
中医界对西医的攻击难以冷静与客观,而西医界之激进人士对中医界之批评更近乎苛刻,双方讥讽之言与谩骂之词日趋激烈。</p>
922年,协和医院的一些洋人医生和留学生,以西医界代表的名义,要求北洋政府废除中医,遭到北洋政府的拒绝。</p>
中西医之争的矛盾开始越来越激烈。</p>
929年,曰本留学归来的余云岫出任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代表官方正式提出议案要废除中医,接轨世界。</p>
汪静卫、褚民谊等这批曾有留洋背景的民国政要也主张废止中医。</p>
于是就在当年,民国中央卫生会议顺利通过废止中医案,准备从官方公立医院和学校淘汰中医。</p>
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p>
引起了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中医保卫战”,全国中医大夫们纷纷前往南京请愿,与西医界展开激烈的辩论和斗争。</p>
最后在全国中医界的共同努力下,废止中医法案被作废,中医得以保存。</p>
而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打脸故事,是有关民国神医施今墨施老先生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