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银子出去得听个响</p>
再尴尬也要行礼。</p>
黄光升和邹应龙跪倒在地高呼行礼。</p>
朱翊钧左胡乱挥了几下,嘴里呜呜,口齿不清地道:“起身,起身!”</p>
他顺接过祁言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两口茶,把满嘴的点心渣顺下去,噎得直翻白眼,喘了几口气,这才能清晰地话。</p>
“上午料理政事后,在北海园子里陪母后话。然后排着队见了一堆的人,聊了一下午的话,聊得忘记吃午膳,肚子饿了,趁着空隙吃些点心,垫垫肚子。”</p>
朱翊钧解释道,“让黄先生和邹先生见笑了。”</p>
黄光升和邹应龙对视一眼,连忙道:“殿下勤政如斯,是大明之福,是万民之福。”</p>
从先皇开始,这祖孙三代都是奇葩!</p>
先皇乱政,乱到群臣抓狂。</p>
皇上怠政,怠到群臣意冷。</p>
太子勤政,勤到群臣头痛。</p>
祁言挥挥,几位内侍端着盛着温水的铜盆、捧着毛巾等物鱼贯走进来。</p>
“两位先生先坐。”</p>
朱翊钧了一句,转身走过去,拿起毛巾放在温水了,洗了几把脸,拧干把脸搽了搽。</p>
又拿起茶碗漱了漱口,爽爽利利地走到上首座椅上坐下。</p>
“今日请两位先生来,主要是讨论两件事,一是调整刑部和大理院职权。”</p>
改革嘛,都是边改边总结,然后不断地调整。</p>
自己脑海的那一套,再深思熟虑,现实中一施行,很多问题就出来了。</p>
比如自己想司法独立,这个思路没错。</p>
司法其实也是一种权力的监督和制衡。司法独立没问题,但问题是要以大理寺为主线,重新建立一套司法制,完全不现实。</p>
还不如依托成熟的刑部—按察使司体系进行完善,大理寺作为上诉法院,最后一道堤坝。</p>
刑部可以身兼司法、检察、法院的职责,本来在现在这个年代,三种职责是很难分得清的。</p>
老百姓不需要司法职责分得多么的清晰,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讲理讲法的司法构,需要一个有怨可诉、有冤可申的地方。</p>
抓住这一点就好了,其它的都是里胡哨的玩意。</p>
黄光升和邹应龙静静地听着。</p>
“各地提法按察使司继续行使审刑名、平讼狱、雪冤抑的司法职权,以及提点本地刑狱之事。刑部专设审案厅,专事复核地方刑事案件。</p>
州县普通刑事案件,按察使司为终审,刑部核准批复。死刑必须由按察使司判定,刑部复核,发大理寺最终核准。</p>
此外,各地刑事案件,不服按察使司审判、刑部核准者,可上诉至大理寺,或各地巡抚督察室、都察院分巡组发现案件有出入者,亦可上诉大理寺,由大理寺重新审理,以为终审”</p>
黄光升和邹应龙听明白了,地方司法还是那一套。</p>
发生刑事案件了,警巡局出警,破案拿人,先由县检法官审理,完成卷宗,交给专事民刑案件审理的县丞复审,证据案卷核查无误,依律裁判。</p>
沿用了前宋鞫谳分司的前例,连检法官都是沿袭前宋。</p>
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p>
前宋各州府设司理院,由司理参军(鞫司)负责审讯及调查事实等,司法参军(谳司)依据事实检法用条,最后由知州、知府亲自决断。</p>
自古审案包括勘查、破案、拿人、审理等一套流程。</p>
现在太子是破案、初审分成一部分,交给警巡局和检法官,复审和依法裁判交给县丞、按察佥事。</p>
但是中枢这一层做了大变动。</p>
按照太子的法,刑部又变回各地按察使司的业务上级,有权对各地按察司司法审判、刑狱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监督。</p>
大理院负责上诉案件以及不定期抽查刑部和各地按察司审判的案件,不过它的审判具有最高权威,什么案子到它这里都是终审。</p>
行吧,你是太子,怎么我们怎么做。</p>
经过两年,朱翊钧这位秉政太子做得名副其实。“此外,刑部、大理寺合力编撰新的大明律令。”</p>
</p>
黄光升和邹应龙对视一眼,不敢置信地问道:“殿下,那大明律呢”</p>
“大明律修撰于洪武年间,距今两百多年,里面许多条款,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该改的必须要改。”</p>
我就知道,我们一祖制,你就把裹皮实草搬出来。</p>
好吧,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吧。</p>
“殿下,还请垂示。”</p>
“大明律分吏、户、礼、刑、兵、工六律,孤觉得过于混乱,不合时宜了,得改。也按六部律来,首要一;律为宪律,以为大明律全律总领纲要,</p>
第二律为国律,国制构,以及吏律的官吏选任、职责、违法乱纪定义和惩罚等内容。</p>
第三律为民律,即为官庶军民日常伦理、互相往来等基本守则,扬忠孝信义之善,惩罚相应之恶。</p>
第四律为刑律,杀人放火、作奸犯科,谋逆叛国等一切犯罪的定义和惩罚。</p>
第五律为商律,而今大明工商大兴,如何规范,也是重中之重,以此律为章。</p>
第六律为范律,即如何行使以上诸律法,比如如何依照民律或商律,提请民事案件,又比如检法官如何审定刑事案件,如何交由县丞复审裁定。</p>
规范程序,纠察枉法。”</p>
又是一串的新名词,我们都已经习惯了。</p>
黄光升和邹应龙默默地记在心里,朱翊钧继续道:“此外,大明律里有些不合时宜的条款,比如‘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等,全部删除!”</p>
“全都要改”</p>
黄光升颤声问道。</p>
朱翊钧转头看过来,黄光升接触到他的目光,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响起一声铜罄声。</p>
“臣遵令旨。”</p>
在朱翊钧看来,这些由老祖宗朱元璋特意制定、前朝历代都没有的条款,属于脱了裤子放屁。</p>
知道你想强化君权,钳制群臣,但是这些条款有哪一条能真正地施行</p>
还有这条“擅为更改变乱成法”,我不把它改掉,等着清流们扛着大明律来跟我打擂台</p>
哪有一部律法一制定就公开道,我不准任何人改动,千秋万代就这样了,违令者斩!</p>
孔老夫子的经义到现在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你比孔圣人还牛笔</p>
一部律法,经历两百年还在用,还不准改</p>
朱翊钧想想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p>
我裤衩子半年就要换一条新的呢!</p>
朱太祖想着用固化一切来让他打下来的江山永固,怎么可能!</p>
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大明这艘大船才能继续前行。</p>
跟黄光升、邹应龙聊了两个时,结束谈话,两人离去。</p>
朱翊钧站起身来,向上使劲地伸展双,舒舒服服伸了懒腰,全身关节喀喀响,坐太久了,身子都僵了。</p>
“祁言,什么时候了”</p>
“殿下,下午五点半了。”</p>
朱翊钧缓缓走出勤政堂,在平台上转着圈,听到北边隐约传来丝竹和唱曲的声音,心头一动。</p>
这西苑几处戏台,台子我出钱搭的,戏班子我出钱请的,吃喝拉撒我出钱包干,到现在我还没看过戏是怎么唱的,想想就亏!</p>
天字一号冤大头!</p>
不行,我得看看。</p>
我哗哗地出的银子,到底唱了个什么,我得听个响啊。</p>
“祁言,陪孤去北边转转。”</p>
祁言愣了一下,“殿下,去听戏”</p>
“转转,看看孤这么多银子出去,值不值。”</p>
“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