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是越南北部的古称,自秦朝开始便成为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领土。</p>
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隋朝大将刘方,奉命平定了李佛子在安南所建李朝,将越南北部直接置于隋朝统治之下。</p>
唐高祖武德四年(62年),唐朝取代隋朝继续统治安南,将其划归岭南道管辖。</p>
岭南道最高行政长官为岭南节度使,辖区大体包括今广西、广东、贵州、湖南一部及越南北部地区。</p>
当时大唐在地方的行政区域为道(相当于省)、州(相当于市)、县“三级制”。由于岭南所辖地域过广,在行政区划上采取道、管(相当于副省级单位)、州、县“四级制”。</p>
岭南道含广(今广东广州)、桂(广西桂林)、邕(广西南宁)、容(广西玉林容县)及安南(越南河内)五个“管”级单位,每“管”设一名经略使。</p>
其中,安南称都护,治宋平县(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今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东兴部分地区,西界在今越南红河黑水之间。</p>
南诏位居大唐西川节度使与安南都护府之间,过去受到国力所限,往往与吐蕃一起北击西川,很少染指安南。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是很理想,往往打到金沙江一带就很难再有发展。原因是西川地势过于险要且极具纵深,让大唐有充足的时间从各地调派兵力增援。</p>
随着南诏国力增强,泰国、缅甸一些地区也已为其所有,进犯安南相较起西川来,显然更为便利。而此时世居安南的蛮族各部,在大唐官员残酷压榨下,早已民怨沸腾,心存反意。</p>
当初,安南都护李涿贪婪无度,用极低价格强行购买蛮人牛马,又无故杀害蛮族酋长杜存诚,引发民众愤慨。他们主动与南诏联系,恳请充当向导,进犯大唐边境。</p>
安南峰州(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凤州)一带原有大唐六千防冬兵,与当地七绾洞蛮(越南古民族)酋长李由独共同担负戍边任务。双方互为支援,配合默契,确保了边防稳定。</p>
有人劝李涿将六千防冬兵撤往内地,把守边一事完全交给七绾洞蛮承担,李涿听从了他的提议。</p>
六千防冬兵一走,李由独势力单弱孤掌难支。南诏拓东节度使借写信劝他归附,并将自己外甥女嫁给了李由独之子为妻,还给了其子一个押牙的官职。李由独遂率部降于南诏,安南边境至此形同虚设。</p>
大中十一年(5年),岭南溪洞蛮不堪忍受压迫,起兵作乱。</p>
四月初五,朝廷委派右千牛大将军宋涯为安南、邕管宣慰使,前往岭南抚慰民众、督导平叛。</p>
宋涯还未抵达,容州(广西玉林容县)驻军又生哗变,赶走了容管经略使王球,朝廷遂改任宋涯为容管经略使。</p>
大中十二年(5年)正月,康王傅、分司王式获任安南都护。</p>
王式此人是晚唐时期极具战略视野的一位名将,抵达交趾后——交趾是安南都护府所在地,位于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针对安南外有南诏侵扰、内有蛮人作乱的实际,将加固城防作为首要任务。</p>
他让人在交趾城池周围密集种植苕木,使其成为可以支持数十年的天然屏障。又在苕木林以外开掘护城河,沿护城河栽满竹子,交趾城顿时变得固若金汤。之后,亲自选拔士卒,教习战法。</p>
不久,遇有蛮人大举入侵,距交趾不足半日里程。城内人心惶恐,只有王式气定神闲。随修书一封,派翻译找到蛮人首领,一番劝谕之下,蛮人打消了攻城念头,当晚便撤得干干净净,并通过翻译转告王式:“我们只是为了抓捕叛逆,并不是要做强盗。”一场危就此消弭。</p>
四月初九,岭南都将王令寰作乱,囚禁了节度使杨发。</p>
泾原节度使李承勋奉诏出任岭南节度使,率数百忠武军一举荡平王令寰。</p>
忠武军位居河南陈、许二州,是晚唐朝廷掌握的一支劲旅,多次参与平叛任务。因其将士均以黄巾包头,也称黄头军。</p>
</p>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捕杀。</p>
宋涯见忠武军如此勇猛,也让所部仿效忠武军穿着,很快平定了容州。</p>
安南当地有一帮武装乱民,屡屡与朝廷对抗。听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击他们。惊慌之下连夜包围了交趾,在城下高声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用此城防备黄头军。”</p>
王式正在吃饭,僚属劝他赶紧出城暂避。</p>
王式:“依目前情形看,恐怕我前脚刚走,交趾就会沦陷。”</p>
于是继续慢条斯理的用完膳,不慌不忙的披盔戴甲,率领左右登上城楼。让人高挂帅旗,安然端坐城上,神色凛然的斥责乱民。乱民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撤走。</p>
第二天,王式出兵将他们全部抓获斩杀。</p>
还有个叫杜守澄的土豪,常年拥众占据溪洞,朝廷拿他无法。王式派人离间他的亲戚部属,杜守澄败逃。</p>
动荡六年之久的安南,在王式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男耕女织,生盎然。已经断交的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也相继遣使赴安南,恢复了正常邦交。</p>
可惜好景不长,大中十三年(59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王式奉诏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任安南都护。</p>
咸通元年(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播州区)。</p>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在当地蛮人引领下,发兵三万攻陷交趾,李鄠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p>
半年后,李鄠在武州招募士卒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安南。朝廷追究他失地之责,将他贬为儋州司户,后因他曾处死了蛮族豪强杜守澄,将他长流崖州。</p>
咸通二年(6年)正月,朝廷诏令征发邕管(治所位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各军进击南诏。</p>
六月初十,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接替李鄠担任安南经略使。</p>
七月,南诏转攻邕州(广西南宁)。</p>
邕州原驻有从广、桂、容三管征调来的三千兵力,时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奏请用这三千人的衣粮自行征募兵力戍防。结果刚召到五百人,便被调入朝中担任金吾将军,由李蒙接任。</p>
李蒙贪图缺额士卒的粮饷,将原有的三千士卒全部打发回家,只派新征募的五百人防守左、右江。李蒙病故,李弘源继任,刚刚上任十多天,南诏大军汹涌而至。</p>
以这么一点微薄兵力,哪里抵得住南诏猛攻。邕州很快陷落,李弘源逃奔峦州(今广西横县西北)。</p>
咸通三年(62年)二月,南诏二度进犯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向朝廷告急。</p>
面对咄咄逼人的邦南诏,懿宗火冒三丈,派湖南观察使蔡袭前往接替王宽,诏令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自出兵三万,将二十四万大军统一交由蔡袭指挥。</p>
南诏眼见大唐兵威盛大,还未交战便撤军离去。</p>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捕杀。</p>
宋涯见忠武军如此勇猛,也让所部仿效忠武军穿着,很快平定了容州。</p>
安南当地有一帮武装乱民,屡屡与朝廷对抗。听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击他们。惊慌之下连夜包围了交趾,在城下高声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用此城防备黄头军。”</p>
王式正在吃饭,僚属劝他赶紧出城暂避。</p>
王式:“依目前情形看,恐怕我前脚刚走,交趾就会沦陷。”</p>
于是继续慢条斯理的用完膳,不慌不忙的披盔戴甲,率领左右登上城楼。让人高挂帅旗,安然端坐城上,神色凛然的斥责乱民。乱民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撤走。</p>
第二天,王式出兵将他们全部抓获斩杀。</p>
还有个叫杜守澄的土豪,常年拥众占据溪洞,朝廷拿他无法。王式派人离间他的亲戚部属,杜守澄败逃。</p>
动荡六年之久的安南,在王式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男耕女织,生盎然。已经断交的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也相继遣使赴安南,恢复了正常邦交。</p>
可惜好景不长,大中十三年(59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王式奉诏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任安南都护。</p>
咸通元年(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播州区)。</p>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在当地蛮人引领下,发兵三万攻陷交趾,李鄠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p>
半年后,李鄠在武州招募士卒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安南。朝廷追究他失地之责,将他贬为儋州司户,后因他曾处死了蛮族豪强杜守澄,将他长流崖州。</p>
咸通二年(6年)正月,朝廷诏令征发邕管(治所位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各军进击南诏。</p>
六月初十,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接替李鄠担任安南经略使。</p>
七月,南诏转攻邕州(广西南宁)。</p>
邕州原驻有从广、桂、容三管征调来的三千兵力,时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奏请用这三千人的衣粮自行征募兵力戍防。结果刚召到五百人,便被调入朝中担任金吾将军,由李蒙接任。</p>
李蒙贪图缺额士卒的粮饷,将原有的三千士卒全部打发回家,只派新征募的五百人防守左、右江。李蒙病故,李弘源继任,刚刚上任十多天,南诏大军汹涌而至。</p>
以这么一点微薄兵力,哪里抵得住南诏猛攻。邕州很快陷落,李弘源逃奔峦州(今广西横县西北)。</p>
咸通三年(62年)二月,南诏二度进犯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向朝廷告急。</p>
面对咄咄逼人的邦南诏,懿宗火冒三丈,派湖南观察使蔡袭前往接替王宽,诏令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自出兵三万,将二十四万大军统一交由蔡袭指挥。</p>
南诏眼见大唐兵威盛大,还未交战便撤军离去。</p>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捕杀。</p>
宋涯见忠武军如此勇猛,也让所部仿效忠武军穿着,很快平定了容州。</p>
安南当地有一帮武装乱民,屡屡与朝廷对抗。听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击他们。惊慌之下连夜包围了交趾,在城下高声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用此城防备黄头军。”</p>
王式正在吃饭,僚属劝他赶紧出城暂避。</p>
王式:“依目前情形看,恐怕我前脚刚走,交趾就会沦陷。”</p>
于是继续慢条斯理的用完膳,不慌不忙的披盔戴甲,率领左右登上城楼。让人高挂帅旗,安然端坐城上,神色凛然的斥责乱民。乱民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撤走。</p>
第二天,王式出兵将他们全部抓获斩杀。</p>
还有个叫杜守澄的土豪,常年拥众占据溪洞,朝廷拿他无法。王式派人离间他的亲戚部属,杜守澄败逃。</p>
动荡六年之久的安南,在王式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男耕女织,生盎然。已经断交的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也相继遣使赴安南,恢复了正常邦交。</p>
可惜好景不长,大中十三年(59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王式奉诏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任安南都护。</p>
咸通元年(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播州区)。</p>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在当地蛮人引领下,发兵三万攻陷交趾,李鄠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p>
半年后,李鄠在武州招募士卒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安南。朝廷追究他失地之责,将他贬为儋州司户,后因他曾处死了蛮族豪强杜守澄,将他长流崖州。</p>
咸通二年(6年)正月,朝廷诏令征发邕管(治所位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各军进击南诏。</p>
六月初十,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接替李鄠担任安南经略使。</p>
七月,南诏转攻邕州(广西南宁)。</p>
邕州原驻有从广、桂、容三管征调来的三千兵力,时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奏请用这三千人的衣粮自行征募兵力戍防。结果刚召到五百人,便被调入朝中担任金吾将军,由李蒙接任。</p>
李蒙贪图缺额士卒的粮饷,将原有的三千士卒全部打发回家,只派新征募的五百人防守左、右江。李蒙病故,李弘源继任,刚刚上任十多天,南诏大军汹涌而至。</p>
以这么一点微薄兵力,哪里抵得住南诏猛攻。邕州很快陷落,李弘源逃奔峦州(今广西横县西北)。</p>
咸通三年(62年)二月,南诏二度进犯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向朝廷告急。</p>
面对咄咄逼人的邦南诏,懿宗火冒三丈,派湖南观察使蔡袭前往接替王宽,诏令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自出兵三万,将二十四万大军统一交由蔡袭指挥。</p>
南诏眼见大唐兵威盛大,还未交战便撤军离去。</p>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捕杀。</p>
宋涯见忠武军如此勇猛,也让所部仿效忠武军穿着,很快平定了容州。</p>
安南当地有一帮武装乱民,屡屡与朝廷对抗。听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击他们。惊慌之下连夜包围了交趾,在城下高声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用此城防备黄头军。”</p>
王式正在吃饭,僚属劝他赶紧出城暂避。</p>
王式:“依目前情形看,恐怕我前脚刚走,交趾就会沦陷。”</p>
于是继续慢条斯理的用完膳,不慌不忙的披盔戴甲,率领左右登上城楼。让人高挂帅旗,安然端坐城上,神色凛然的斥责乱民。乱民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撤走。</p>
第二天,王式出兵将他们全部抓获斩杀。</p>
还有个叫杜守澄的土豪,常年拥众占据溪洞,朝廷拿他无法。王式派人离间他的亲戚部属,杜守澄败逃。</p>
动荡六年之久的安南,在王式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男耕女织,生盎然。已经断交的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也相继遣使赴安南,恢复了正常邦交。</p>
可惜好景不长,大中十三年(59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王式奉诏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任安南都护。</p>
咸通元年(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播州区)。</p>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在当地蛮人引领下,发兵三万攻陷交趾,李鄠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p>
半年后,李鄠在武州招募士卒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安南。朝廷追究他失地之责,将他贬为儋州司户,后因他曾处死了蛮族豪强杜守澄,将他长流崖州。</p>
咸通二年(6年)正月,朝廷诏令征发邕管(治所位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各军进击南诏。</p>
六月初十,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接替李鄠担任安南经略使。</p>
七月,南诏转攻邕州(广西南宁)。</p>
邕州原驻有从广、桂、容三管征调来的三千兵力,时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奏请用这三千人的衣粮自行征募兵力戍防。结果刚召到五百人,便被调入朝中担任金吾将军,由李蒙接任。</p>
李蒙贪图缺额士卒的粮饷,将原有的三千士卒全部打发回家,只派新征募的五百人防守左、右江。李蒙病故,李弘源继任,刚刚上任十多天,南诏大军汹涌而至。</p>
以这么一点微薄兵力,哪里抵得住南诏猛攻。邕州很快陷落,李弘源逃奔峦州(今广西横县西北)。</p>
咸通三年(62年)二月,南诏二度进犯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向朝廷告急。</p>
面对咄咄逼人的邦南诏,懿宗火冒三丈,派湖南观察使蔡袭前往接替王宽,诏令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自出兵三万,将二十四万大军统一交由蔡袭指挥。</p>
南诏眼见大唐兵威盛大,还未交战便撤军离去。</p>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捕杀。</p>
宋涯见忠武军如此勇猛,也让所部仿效忠武军穿着,很快平定了容州。</p>
安南当地有一帮武装乱民,屡屡与朝廷对抗。听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击他们。惊慌之下连夜包围了交趾,在城下高声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用此城防备黄头军。”</p>
王式正在吃饭,僚属劝他赶紧出城暂避。</p>
王式:“依目前情形看,恐怕我前脚刚走,交趾就会沦陷。”</p>
于是继续慢条斯理的用完膳,不慌不忙的披盔戴甲,率领左右登上城楼。让人高挂帅旗,安然端坐城上,神色凛然的斥责乱民。乱民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撤走。</p>
第二天,王式出兵将他们全部抓获斩杀。</p>
还有个叫杜守澄的土豪,常年拥众占据溪洞,朝廷拿他无法。王式派人离间他的亲戚部属,杜守澄败逃。</p>
动荡六年之久的安南,在王式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男耕女织,生盎然。已经断交的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也相继遣使赴安南,恢复了正常邦交。</p>
可惜好景不长,大中十三年(59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王式奉诏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任安南都护。</p>
咸通元年(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播州区)。</p>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在当地蛮人引领下,发兵三万攻陷交趾,李鄠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p>
半年后,李鄠在武州招募士卒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安南。朝廷追究他失地之责,将他贬为儋州司户,后因他曾处死了蛮族豪强杜守澄,将他长流崖州。</p>
咸通二年(6年)正月,朝廷诏令征发邕管(治所位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各军进击南诏。</p>
六月初十,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接替李鄠担任安南经略使。</p>
七月,南诏转攻邕州(广西南宁)。</p>
邕州原驻有从广、桂、容三管征调来的三千兵力,时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奏请用这三千人的衣粮自行征募兵力戍防。结果刚召到五百人,便被调入朝中担任金吾将军,由李蒙接任。</p>
李蒙贪图缺额士卒的粮饷,将原有的三千士卒全部打发回家,只派新征募的五百人防守左、右江。李蒙病故,李弘源继任,刚刚上任十多天,南诏大军汹涌而至。</p>
以这么一点微薄兵力,哪里抵得住南诏猛攻。邕州很快陷落,李弘源逃奔峦州(今广西横县西北)。</p>
咸通三年(62年)二月,南诏二度进犯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向朝廷告急。</p>
面对咄咄逼人的邦南诏,懿宗火冒三丈,派湖南观察使蔡袭前往接替王宽,诏令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自出兵三万,将二十四万大军统一交由蔡袭指挥。</p>
南诏眼见大唐兵威盛大,还未交战便撤军离去。</p>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捕杀。</p>
宋涯见忠武军如此勇猛,也让所部仿效忠武军穿着,很快平定了容州。</p>
安南当地有一帮武装乱民,屡屡与朝廷对抗。听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击他们。惊慌之下连夜包围了交趾,在城下高声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用此城防备黄头军。”</p>
王式正在吃饭,僚属劝他赶紧出城暂避。</p>
王式:“依目前情形看,恐怕我前脚刚走,交趾就会沦陷。”</p>
于是继续慢条斯理的用完膳,不慌不忙的披盔戴甲,率领左右登上城楼。让人高挂帅旗,安然端坐城上,神色凛然的斥责乱民。乱民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撤走。</p>
第二天,王式出兵将他们全部抓获斩杀。</p>
还有个叫杜守澄的土豪,常年拥众占据溪洞,朝廷拿他无法。王式派人离间他的亲戚部属,杜守澄败逃。</p>
动荡六年之久的安南,在王式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男耕女织,生盎然。已经断交的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也相继遣使赴安南,恢复了正常邦交。</p>
可惜好景不长,大中十三年(59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王式奉诏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任安南都护。</p>
咸通元年(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播州区)。</p>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在当地蛮人引领下,发兵三万攻陷交趾,李鄠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p>
半年后,李鄠在武州招募士卒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安南。朝廷追究他失地之责,将他贬为儋州司户,后因他曾处死了蛮族豪强杜守澄,将他长流崖州。</p>
咸通二年(6年)正月,朝廷诏令征发邕管(治所位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各军进击南诏。</p>
六月初十,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接替李鄠担任安南经略使。</p>
七月,南诏转攻邕州(广西南宁)。</p>
邕州原驻有从广、桂、容三管征调来的三千兵力,时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奏请用这三千人的衣粮自行征募兵力戍防。结果刚召到五百人,便被调入朝中担任金吾将军,由李蒙接任。</p>
李蒙贪图缺额士卒的粮饷,将原有的三千士卒全部打发回家,只派新征募的五百人防守左、右江。李蒙病故,李弘源继任,刚刚上任十多天,南诏大军汹涌而至。</p>
以这么一点微薄兵力,哪里抵得住南诏猛攻。邕州很快陷落,李弘源逃奔峦州(今广西横县西北)。</p>
咸通三年(62年)二月,南诏二度进犯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向朝廷告急。</p>
面对咄咄逼人的邦南诏,懿宗火冒三丈,派湖南观察使蔡袭前往接替王宽,诏令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自出兵三万,将二十四万大军统一交由蔡袭指挥。</p>
南诏眼见大唐兵威盛大,还未交战便撤军离去。</p>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捕杀。</p>
宋涯见忠武军如此勇猛,也让所部仿效忠武军穿着,很快平定了容州。</p>
安南当地有一帮武装乱民,屡屡与朝廷对抗。听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击他们。惊慌之下连夜包围了交趾,在城下高声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用此城防备黄头军。”</p>
王式正在吃饭,僚属劝他赶紧出城暂避。</p>
王式:“依目前情形看,恐怕我前脚刚走,交趾就会沦陷。”</p>
于是继续慢条斯理的用完膳,不慌不忙的披盔戴甲,率领左右登上城楼。让人高挂帅旗,安然端坐城上,神色凛然的斥责乱民。乱民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撤走。</p>
第二天,王式出兵将他们全部抓获斩杀。</p>
还有个叫杜守澄的土豪,常年拥众占据溪洞,朝廷拿他无法。王式派人离间他的亲戚部属,杜守澄败逃。</p>
动荡六年之久的安南,在王式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男耕女织,生盎然。已经断交的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也相继遣使赴安南,恢复了正常邦交。</p>
可惜好景不长,大中十三年(59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王式奉诏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任安南都护。</p>
咸通元年(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播州区)。</p>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在当地蛮人引领下,发兵三万攻陷交趾,李鄠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p>
半年后,李鄠在武州招募士卒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安南。朝廷追究他失地之责,将他贬为儋州司户,后因他曾处死了蛮族豪强杜守澄,将他长流崖州。</p>
咸通二年(6年)正月,朝廷诏令征发邕管(治所位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各军进击南诏。</p>
六月初十,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接替李鄠担任安南经略使。</p>
七月,南诏转攻邕州(广西南宁)。</p>
邕州原驻有从广、桂、容三管征调来的三千兵力,时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奏请用这三千人的衣粮自行征募兵力戍防。结果刚召到五百人,便被调入朝中担任金吾将军,由李蒙接任。</p>
李蒙贪图缺额士卒的粮饷,将原有的三千士卒全部打发回家,只派新征募的五百人防守左、右江。李蒙病故,李弘源继任,刚刚上任十多天,南诏大军汹涌而至。</p>
以这么一点微薄兵力,哪里抵得住南诏猛攻。邕州很快陷落,李弘源逃奔峦州(今广西横县西北)。</p>
咸通三年(62年)二月,南诏二度进犯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向朝廷告急。</p>
面对咄咄逼人的邦南诏,懿宗火冒三丈,派湖南观察使蔡袭前往接替王宽,诏令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自出兵三万,将二十四万大军统一交由蔡袭指挥。</p>
南诏眼见大唐兵威盛大,还未交战便撤军离去。</p>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捕杀。</p>
宋涯见忠武军如此勇猛,也让所部仿效忠武军穿着,很快平定了容州。</p>
安南当地有一帮武装乱民,屡屡与朝廷对抗。听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击他们。惊慌之下连夜包围了交趾,在城下高声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用此城防备黄头军。”</p>
王式正在吃饭,僚属劝他赶紧出城暂避。</p>
王式:“依目前情形看,恐怕我前脚刚走,交趾就会沦陷。”</p>
于是继续慢条斯理的用完膳,不慌不忙的披盔戴甲,率领左右登上城楼。让人高挂帅旗,安然端坐城上,神色凛然的斥责乱民。乱民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撤走。</p>
第二天,王式出兵将他们全部抓获斩杀。</p>
还有个叫杜守澄的土豪,常年拥众占据溪洞,朝廷拿他无法。王式派人离间他的亲戚部属,杜守澄败逃。</p>
动荡六年之久的安南,在王式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男耕女织,生盎然。已经断交的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也相继遣使赴安南,恢复了正常邦交。</p>
可惜好景不长,大中十三年(59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王式奉诏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任安南都护。</p>
咸通元年(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播州区)。</p>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在当地蛮人引领下,发兵三万攻陷交趾,李鄠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p>
半年后,李鄠在武州招募士卒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安南。朝廷追究他失地之责,将他贬为儋州司户,后因他曾处死了蛮族豪强杜守澄,将他长流崖州。</p>
咸通二年(6年)正月,朝廷诏令征发邕管(治所位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各军进击南诏。</p>
六月初十,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接替李鄠担任安南经略使。</p>
七月,南诏转攻邕州(广西南宁)。</p>
邕州原驻有从广、桂、容三管征调来的三千兵力,时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奏请用这三千人的衣粮自行征募兵力戍防。结果刚召到五百人,便被调入朝中担任金吾将军,由李蒙接任。</p>
李蒙贪图缺额士卒的粮饷,将原有的三千士卒全部打发回家,只派新征募的五百人防守左、右江。李蒙病故,李弘源继任,刚刚上任十多天,南诏大军汹涌而至。</p>
以这么一点微薄兵力,哪里抵得住南诏猛攻。邕州很快陷落,李弘源逃奔峦州(今广西横县西北)。</p>
咸通三年(62年)二月,南诏二度进犯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向朝廷告急。</p>
面对咄咄逼人的邦南诏,懿宗火冒三丈,派湖南观察使蔡袭前往接替王宽,诏令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自出兵三万,将二十四万大军统一交由蔡袭指挥。</p>
南诏眼见大唐兵威盛大,还未交战便撤军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