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气象 > 第262章 南诏入侵之血战安南(3)小人得志蔡袭悲壮殉国
    第二百六十二章南诏入侵之血战安南(3)人得志蔡袭悲壮殉国</p>

    朝廷能将二十四万大军交给蔡袭,足以证明蔡袭在朝中威望很高。</p>

    那么这位蔡袭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让懿宗如此信任!</p>

    蔡袭,生年、籍贯均不详,原为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一名不起眼的裨将,沉稳而有计谋。</p>

    一次,他与人发生纠纷,拔剑伤人致死。被时任节度使刘沔抓入狱中,下令刑杖打死。结果蔡袭命大,刑法过后熬了一个晚上居然挺了过来,获得赦免。</p>

    武宗时期回鹘犯边,蔡袭找到已升任河东节度使的刘沔,恳请为其效力。主动出使回鹘,设计将乌介可汗诓到了振武城下。之后趁其不备,与猛将石雄一起击破回鹘,率先救出被乌介挟持的太和公主。</p>

    可悲的是,刘沔事后隐瞒了蔡袭功劳,把首功全都记在了背景强大的石雄身上。</p>

    后来蔡袭又参与了平定昭义之战,立下不少战功,这才进入朝廷视野。</p>

    以他的能力看,如果无人掣肘,镇守安南一境平安,根本不在话下。</p>

    但毫无背景的他,此刻却统领着二十四万大军,注定会遭到别有用心之人的忌恨。就像若干年前击破回鹘一样,成为替他人作嫁衣、被牺牲掉的那一个!</p>

    左庶子(太子属官)蔡京为人贪婪奸诈,长于溜须钻营。由于表面功夫做得极好,加上钱财送的到位,众位宰相一致夸他是个难得的治世能臣,向懿宗引荐他去处置岭南事务。</p>

    他奉命到岭南考察了一圈,向朝廷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将岭南全境划分为岭东、岭西两道。其中,岭东治广州,岭西治邕州(广西南宁)。</p>

    同时,还建议将原属于岭东的龚(广西贵港平南县)、象(广西柳州象县)、藤(广西悟州藤县)、岩(广西北海合浦县)四州划分给岭西。</p>

    朝廷采纳了他的提议,任命原岭南节度使韦宙为岭东节度使,而蔡京则升任岭西节度使!</p>

    待到尘埃落定,我们才发现,蔡京的心思得有多深,算盘打得有多精明!</p>

    此时,朝廷从各地动员来的二十四万大军,还在蔡袭节制下集结于安南。</p>

    蔡京唯恐蔡袭立功,抢了他在朝中的风头。便昧着良心奏告朝廷,诬称蔡袭拥兵自重,什么:“南诏已经远走,边防现今安宁。武夫邀功心切,妄图长期占有戍防兵力,白白浪费国家钱粮。只因安南路途遥远,朝廷难以查验,才让他奸计得逞。请立即下诏,令各军返回归建。”</p>

    朝中宰相与蔡京本就沆瀣一气,毫不犹豫相信了蔡京的话。诏令下达,各道军队陆续离开。</p>

    久处边防的蔡袭,当然清楚南诏撤军不过是权宜之计,遇有会还会卷土重来。多次上疏指出,南诏窥边已久,不能不防,恳请留下五千人镇守安南,朝廷不听!</p>

    蔡袭只得向中书省提出申诉,称南诏近期必来进攻,交趾城中无兵无粮,即便十死也难阻挡!</p>

    无奈宰相们只信蔡京,对蔡袭的忠告置若罔闻。</p>

    蔡京仅凭一纸奏疏,架空了握重兵的蔡袭,更加有恃无恐。</p>

    像他这样的纯种人,在上司面前有多谄媚,在民众面前就有多残暴!</p>

    他施政苛虐,段极其残忍,在辖区内横征暴敛,肆意横行,动辄用炮烙酷刑折磨不肯驯服的军吏、百姓,完全没有一点点文臣应有的斯文模样。</p>

    他的暴行最终引来阖境愤怒,上任不到数月便被邕州守军驱逐出境,狼狈逃奔藤州(广西悟州藤县)。</p>

    钱还没有回本的他自然不肯罢休,竟伪造朝廷敕书及攻讨使大印,在当地征募了一群乌合之众反攻邕州,结果被打得大败,又逃往桂州。</p>

    </p>

    桂管经略使怨恨他分割了自己两个州拒不接纳,曾经风光无限的蔡京,此时犹如一只丧家犬般仓皇无依。</p>

    他在任上的所作所为传到了朝廷,给了宰相们狠狠一个嘴巴,再也无人愿替他话。</p>

    不久,朝廷将蔡京贬为崖州司户。</p>

    蔡京居然还不死心,不仅抗旨不遵,还企图返回京城托人情。</p>

    走到零陵(湖南永州)时,被朝廷下令赐死,结束了他卑鄙龌龊、损人不利己的一生!</p>

    他死后,桂管经略使郑愚接任岭西节度使。</p>

    蔡京虽然得到了应有下场,由他短视胡闹造成的祸患,却不幸落到了蔡袭身上。</p>

    咸通三年(62年)十一月,南诏眼见大唐各道军队先后离开,重新集结五万兵力,再度攻向安南。</p>

    中缺兵少粮的蔡袭立刻向朝廷告急!</p>

    朝廷诏令从邻道荆南、湖南各自动员一千军队,从桂管征募三千士卒,赶往邕州(广西南宁)集结,由郑愚节制指挥。</p>

    岭东节度使韦宙奏报:“南诏必攻邕州,若不事先设防,贸然进击之下,恐怕会被南诏趁虚抄断后路。”</p>

    朝廷遂令蔡袭屯驻海门,郑愚分兵扼守要道,防敌进犯邕州。</p>

    十二月,蔡袭再次请求增兵!</p>

    朝廷诏令山南东道选派一千弩前往支援。</p>

    就在这样反反复复的穷折腾中,南诏大军已兵临交趾,朝廷援军却遥遥无期!</p>

    缺兵少粮的蔡袭只能选择据城固守,坚持了一月有余,矢尽粮绝!</p>

    咸通四年(63年)正月初七,交趾城二度沦陷!</p>

    蔡袭率残部向海边突围,身边将士纷纷战死。他徒步力战,身中十箭,终于抵达海岸。而逃命心切的监军,早已令人将备好的船只驶离。</p>

    不愿受俘的蔡袭回头看向后面的追兵,长叹一声跳海殉国!</p>

    来自荆南、江西、鄂岳、襄州四地的四百余名将士,由于还没来得及返回,也参与了这次守城战。他们自另一个方向突出重围,来到城东海岸,望着苍茫无垠的大海,惊愕的目瞪口呆!</p>

    荆南将领元惟德慨然道:“我们没有船,反正到海里也是死,不如回去跟南诏拼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p>

    于是这四百人又掉头从东罗门杀回交趾,趁着城内南诏士兵毫无戒备之际,当场格杀两千余人。</p>

    入夜时分,南诏大将杨思缙带领主力前来,四百余名大唐将士全部悲壮战死,无一投降!</p>

    城破后,南诏留下杨思缙率两万人镇守交趾,远近蛮獠闻风归附。</p>

    朝廷得到消息,下诏召回还在路上的援军,退守岭西!</p>

    交趾在三年内,两次被南诏攻陷,近十五万大唐军民因而惨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