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 第989章 不谋而合的示好
    朱棣现在可不知道,前一世的他,后半辈子一直在和瓦剌较劲,自己更是死在了北伐的路上。</p>

    就连他的曾孙子,都曾到瓦剌留学,在交了几十万人的学费后,获得后世赞颂的称号——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p>

    如今的瓦剌,早被西征的部队打到更北的草原,成了彻底的游牧民族。</p>

    按理,既然都被打那么远了,大明暂时也没收拾他们的欲望,老老实实待着不就好了?</p>

    这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个来朝贡的国度——奥斯曼帝国。</p>

    不过,现在他是个帝国,明显有点高估他了。</p>

    现在奥斯曼的国王,叫巴耶塞特一世,他爹是穆拉德一世。</p>

    约翰带着英国崛起后,这次学精了。</p>

    在参与讨伐奥斯曼的十字军东征前,他就做好了坐山观虎斗的准备。</p>

    他在暗中对穆拉德一世抛出橄榄枝,贩卖武器,换取资源。</p>

    对于这种好事,穆拉德一世自然来者不拒。</p>

    396年,即洪武二十九年。</p>

    就在老朱忙着考察自家俩孙子,心中为王朝继承人斟酌的时候。</p>

    在欧洲,奥斯曼与匈牙利、波兰军队以及英、法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共0万多人会战于尼科堡。</p>

    这一仗,英国人出工不出力,摆明了坐山观虎斗,消耗彼此的实力。</p>

    暗中还给盟军使绊子,给对方提供武器,奥斯曼自然大获全胜,战后俘虏了一万多骑士。</p>

    此后,欧洲联军实力大挫折,元气大伤。</p>

    反观穆拉德一世的野心开始膨胀,对西欧继续虎视眈眈。</p>

    可还没等到他动,东边的帖木儿汗国,骤然不宣而战,对他发起进攻。</p>

    本来奥斯曼也不惧帖木儿汗国,但穆拉德一世却在这个时候病逝,接替他的是儿子巴耶塞特一世。</p>

    面对帖木儿大军的入侵,最好的办法是议和避战,休养生息,稳定地方,寻报复。</p>

    巴耶塞特却很头铁,在不了解对方底细的情况下,悍然率大军东征。</p>

    帖木儿军队有4万人,巴耶塞特有万5千多人,双方陈兵于安卡拉,准备展开决战。</p>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盟友英国佬,却忽然狠狠背刺他一刀!</p>

    为了完成对大明的围剿,继续借道西域攻大明,约翰与帖木儿私下达成交易,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火器。</p>

    这下,就轮到巴耶塞特懵逼了。</p>

    被打了个措不及的他,找到约翰质问,问他为什么要出卖盟友。</p>

    当时约翰早跑去了大明,哪有功夫理他?</p>

    时任大英最高指挥,首相拉文希拉尔傲慢的回复他:“你我之间只是交易,你给我钱,我给你提供武器,就是这么简单。”</p>

    “奥斯曼是这样,帖木儿汗国也是这样,你我不是盟友,这只是一场生意。”</p>

    不过显然,在拉文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场生意那么简单。</p>

    就在巴耶塞特和帖木儿对峙的时候,英军联同数个国家,对奥斯曼悍然出兵,趁报仇!</p>

    被打了个措不及,腹背皆敌的巴耶塞特才明白,自己已经是他们眼中的一块肉。</p>

    到了这个时候,想要继续带着国家和子民活下去,他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而那个盟友,就是大明。</p>

    原因无他,最近这些年,大明对外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而那位不可一世的约翰王,也曾败在大明一位名将的上。</p>

    这样强大的一个国家,巴耶塞特想尽一切办法都要结交。</p>

    得知大明那位新上任的皇帝,即将迎接新年,巴耶塞特二话不,赶紧命人备上最重的厚礼,派使者前来朝拜。</p>

    </p>

    他给使者的任务是,就算与大明达不成盟友,至少也要从他们中获取武器,来对抗外敌的侵犯。</p>

    而他们的目的,和瓦剌不谋而合。</p>

    本可以‘无忧无虑’生活在草原的瓦剌,哪怕寒风刺骨,哪怕地广人稀,哪怕这不是个人待的地方,</p>

    可但凡有一点希望,他们都能在那里活下去。</p>

    只可惜,他们的身边生活着一个强大的邻居,帖木儿汗国。</p>

    同为草原人,游牧民族的道理,就是谁的拳头大谁有道理。</p>

    原本瓦剌很强大,只是被大明打断了筋骨,这就给了帖木儿汗国趁虚而入的会。</p>

    随着一次次被攻打,族人、女人、孩子被作为奴隶和战利品带走,瓦剌人终于活不下去了。</p>

    他们宁愿给大明当狗,也不愿给帖木儿人当奴隶。</p>

    毕竟,哪怕是当狗,至少也能吃顿饱饭吧?</p>

    哪怕是剩饭。</p>

    瓦剌族的首领绰罗斯马哈木,被大明打怕了之后,终于决定向大明投诚。</p>

    不过他没兴趣和大明做什么盟友,或者做什么交易。</p>

    相较巴耶塞特,他更清楚大明的那位皇帝陛下,需要,或者希望看到的是什么。</p>

    他这次派使者来,就是要递交臣书,愿俯首称臣,这个臣不是臣国,而是愿并入大明,作为尊贵的永乐大帝座下走狗。</p>

    仅求一封王。</p>

    对于瓦剌的要求,朱棣乐不可支。</p>

    不用打就能彻底征服瓦剌,将来史官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敢不写,朕削他九族!</p>

    至于那个巴耶啥特派来的使者,朱棣着实有些拿不准主意。</p>

    之所以拿不准主意,不是应不应该打,而是由谁去打?</p>

    是让西征军继续向西,让这奥斯曼帝国好好瞅瞅,仗应该是怎么个打法?</p>

    还是按谨弟的,就当一根搅屎棍,让大明不费一兵一卒,从中获取好处?</p>

    很明显,第二种方式才是最理智的,但朱棣心里却偏向第一种。</p>

    打下来的,是军功,能为他这永乐盛世添砖加瓦的赫赫武功。</p>

    搅下来的这让史官咋写?</p>

    ‘帝不当人子,趁敌乱掩虚而入,于脑后狂拍板砖,实乃大明第一搅屎棍皇帝是也?’</p>

    光是想想,朱棣都觉得头皮发麻,自己的棺材板指定盖不住。</p>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这皇宫坐的实在有点腻</p>

    至于其他使者,倒是没必要太过重视,但也必须心。</p>

    除了正式俯首称臣的藩属国外,也混进来不少心思叵测的家伙。</p>

    他们来朝贡的目的,除了攫取好处之外,更多是在观望。</p>

    白了都是些墙头草,哪边强就投靠哪边,比如吕宋。</p>

    “宣鸿胪寺卿齐源、礼部左右侍郎杨士奇、张辅进宫见朕。”</p>

    大朝会开始之前,他必须搞清楚这些人心里的九九,同时也要给他们一点‘压力’。</p>

    来大明,捞点好处朕可以装作看不见,零敲碎打的就当喂狗了。</p>

    但是作为狗,你要是不忠心,时刻惦记着隔壁老王家的那条母狗,那朕,就得把你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