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 第934章 不对,不对,这件事不对!
    徐光启表达了工部的意见后,郭允厚也站出来道:“陛下,臣附议,如果朝廷能够允许民间使用最新的冶铁技艺的话,对百姓和朝廷都是一件好事。”</p>

    郭允厚自然不会有意见,无论是民营还是官营,都要向户部缴税,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工坊,户部收到的税银也会更多一些不是?</p>

    他们两人没意见,但不代表其他人没意见。</p>

    郭允厚刚坐下,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就站了出来。</p>

    “陛下,新式冶铁技艺炼制出来的钢铁,可是能够用来只要火器的,一旦泛滥,臣恐会酿出祸端。”</p>

    他这话一完,警察部尚书王永光,也是悚然一惊。</p>

    “陛下,臣以为李侍郎的有道理,据臣所知,新式冶铁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要远超以前,若是有大逆不道之辈,心存野望的话”</p>

    他们两人的话,也让其他人心里警惕起来。</p>

    施鳯来、孙承宗等人,也都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p>

    朱由检对此倒不是很担心。</p>

    无论是炼钢还是火器,现在都是起步阶段,单单指望朝廷,或许发展的速度会很慢。</p>

    但如果交给民间,凭借从宋以来的积累,不定新的技术,会发生井喷。</p>

    高在民间,这句话可不只是。</p>

    环顾一眼几位大臣,朱由检笑道:“朕以为,宋应星的有道理。”</p>

    “大明在不远的将来,对钢铁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p>

    “与其因为产量不足,耽误了朝廷大事,不如索性放开,借助民间的力量。”</p>

    “若是有意者,可以向当地府衙递交文书,朝廷可以为其提供高炉图纸,以及冶炼工艺,还可以派出工匠,帮他们建造工坊。”</p>

    “当然,这不是免费的,大光明殿那边可是还有不少人需要养呢。”</p>

    “敢问陛下,不知这高炉图纸和冶炼工艺,需要花费多少银元?”</p>

    温体仁目光灼灼的对朱由检问道。</p>

    他们家在浙江也是大族,温体仁自然有自己的想法。</p>

    朱由检看了眼殿内的众人,见不少人都看着自己,展颜笑道:“这件事,你们去和大光明殿、科学院商议吧。”</p>

    “所得银钱,都交付大光明殿和科学院。”</p>

    “臣等遵旨。”</p>

    众人闻言,皆是喜笑颜开。</p>

    朱由检似是想起了什么,又对众人提醒道:“朕已经下旨建筑学院,在固安县建造新的宫城,对各类物资的需求量很大,卿等如果有意的话,也可让家人开设相应的工坊。”</p>

    群臣闻言,皆是一愣,郭允厚的脸色瞬间就变得严肃起来。</p>

    只不过,不等他开口,朱由检就发话了。</p>

    “当然,既是建造宫城,是供朕居住,那所需钱粮,自有朕的內帑支应。”</p>

    郭允厚的神色,登时就舒缓下来。</p>

    只要不是让自己出钱,皇帝想给给自己建宅子,随意。</p>

    虽是不知道皇帝的內帑,究竟有多少家底,但据他估算应该不在少数。</p>

    这么多钱花出去,不全都到了工坊和工匠们里吗?</p>

    户部还能从中间抽取一层税收,好事儿!</p>

    待群臣出了乾清宫,心里都像是长了草一样。</p>

    他们这些人,虽然官俸都不低,且家里也都有产业,但谁也不会嫌钱多咬不是?</p>

    </p>

    能够光明正大的赚钱,谁愿意去收受贿赂?</p>

    文渊阁。</p>

    温体仁一坐下,就对工部尚书徐光启问道:“子先,以你估算,若是开设钢铁工坊的话,需要缴纳多少银元?”</p>

    徐光启闻言,低头沉思,半晌后才重新抬起头,对在场的几人道:“这件事还真不好估算。”</p>

    “建造钢铁工坊的物资,肯定需要自己筹措,大光明殿和科学院提供的只是技术,这东西值多少银元,还真不好。”</p>

    徐光启这个回答,让几人皆是皱起了眉头。</p>

    看了眼温体仁,徐光启似是无意般对其问道:“首辅可是对铁厂有意?”</p>

    温体仁也没有隐瞒,点头道:“朝廷在江南的新政,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家里为了支持新政,已经将大量土地献了出去。”</p>

    “但族中人口众多,总要找些进项不是?”</p>

    几人听他这么,也都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p>

    同为浙江人,施鳯来更是出言附和道:“施某家中的情况也差不多,好在”</p>

    “不对!不对!”</p>

    施鳯来的话还未完,坐在那里一直没有话的郭允厚,忽然惊呼出声。</p>

    几人的目光皆是看向了他。</p>

    “万舆的养气功夫,看来还是不到家呀。”</p>

    温体仁笑着揶揄道。</p>

    郭允厚却是面色严肃道:“首辅,诸位同僚,你们陛下为什么要另建宫城?”</p>

    施鳯来理所当然道:“民间百姓,在赚了钱之后也要置地建宅子,內帑这两年还算丰盈,陛下想要建新宫,也是人之常情。”</p>

    孙承宗、温体仁和徐光启也都暗自点头。</p>

    郭允厚却是摇头道:“不对的地方就在这里。”</p>

    “就算是內帑还算丰盈,但陛下也不是那种挥霍之人,怎么好端端的,就要另建新宫呢?”</p>

    听他这么,几人也都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p>

    徐光启出言催促道:“郭部堂,有话不妨直。”</p>

    郭允厚正欲开口,但很快又反应过来,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p>

    “没事,没事,是郭某想多了。”</p>

    “首辅的对,郭某这养气的功夫还是差了些。”</p>

    尴尬的笑了笑,郭允厚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p>

    几人互相看了看,谁也没有再追问。</p>

    等下了值,郭允厚悄悄摸摸的,再次来到了乾清宫。</p>

    “臣参见陛下。”</p>

    朱由检有些意外,放下里的奏本,开口问道:“郭卿可是有事?”</p>

    “陛下,臣打算在固安县附近划一块地,用来给户部的诸位同僚,建造一些宅子,还请陛下恩准。”</p>

    闻言,朱由检眼睛微眯,看着郭允厚道:“郭卿这是何意?”</p>

    “陛下既然要在固安建造宫城,那自然也要在那里建造各衙署,同僚们如果”</p>

    “行了,别了,朕准了!”</p>

    朱由检抬阻止了郭允厚,直接答应了对方的请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