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王言之有理啊。”房玄龄赞同李复的话:“不过,百姓们会不会因此而有意见啊。”</p>
“那就要看朝廷怎么宣传了。”李复眯着眼睛笑:“怎么,才能让百姓们接受,并且乐意去这么做,不但乐意这么做,而且还要兴致勃勃,群情激昂的去做。”</p>
“找几个有文化的,写个振奋人心的稿子,要将陛下的形象塑造的高大,伟岸,光明,正直,一心为了百姓,告诉百姓们只要熬过这段苦日子去,来年一定会好的,点什么兴修水利的好处,比如往后避免水灾啊,兴修水利之后,更好的灌溉田亩啊,什么粮食能够因此而增产啊。</p>
反正是前景有多美好,就给他们描绘的多美好。</p>
要让百姓心中有希望嘛。”</p>
白了,就是朝廷先给百姓画大饼。</p>
让百姓日子过的有奔头一些。</p>
不然的话,心都死了,日子还怎么过?活着可以,死了也行?</p>
这种躺平的心态,可万万不能有。</p>
你们都躺平了,朝廷怎么办?</p>
税收怎么办?</p>
经济怎么拉升,经济不好了,怎么收商税。</p>
还怎么打突厥?</p>
“而且,朝廷开国库粮仓放粮给百姓,本身在百姓心里就为朝廷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为陛下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在这个时候,陛下要兴修水利,为了百姓来年的生活而动工,百姓会怎么想?”</p>
“百姓们会知道,陛下心里惦记着百姓,陛下是有长远的目光和打算的。”</p>
“明年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p>
“另外,也把钦天监的名头加进去。”</p>
“百姓不信朝廷官员的嘴,还不信钦天监吗?”</p>
李复滔滔不绝的着。</p>
李世民他们看向李复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p>
让你当个太子少傅都屈才了。</p>
你应该到门下省当发言人去。</p>
李世民率先缓过神来,目光扫视过众人。</p>
“要不,就这么办?”</p>
众人连连点头。</p>
就这么办。</p>
“所以,还是要粮食充足,钱财充足,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至少,能够解决一大半的问题。”房玄龄笑着道。</p>
“谁不是呢?朝廷大多数的问题,白了就是以钱粮为基础的问题。”杜如晦也叹息着。</p>
可惜大唐这两年,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朝廷也不忍心征收过多的税收,所以导致了朝廷不富裕,做事也是束束脚的。</p>
到了中午,众人坐下来用饭。</p>
在商讨了这些事情并且有了解决的办法之后,吃饭都吃的香。</p>
当然,也是泾阳王家的饭菜,格外的好吃。</p>
李世民的心情不错,席间也喝了不少酒,打算离开的时候乘坐马车前往九成宫。</p>
李承乾李泰他们是跟着李韶在后院用的午饭。</p>
前面大人在谈事情,就不让孩子参与进去了。</p>
李韶在听过李复对李承乾的看法之后,也是格外的心疼他。</p>
朝廷大事什么的,有陛下和诸多相公们去谈论,这么大的孩子参与进去,除却让他心里难过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呢?</p>
饭桌上,房玄龄再次起了国库的问题。</p>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朝廷的钱粮还是吃紧啊。”</p>
“钱不够还是粮不够?”李复问道。</p>
</p>
“都不够。”杜如晦无奈道:“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若非此次殿下你出这么个主意,关中的百姓,估摸着有一大半就要流亡关外了,哪怕是明年年景好了,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回来。”</p>
“但凡出去了,能不能活下来是两,活下来的,挣扎着在异乡扎根之后,也就不愿意动弹了。”</p>
李复倒是能够理解。</p>
什么闯关东啊,走西口啊。</p>
有多少人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故土。</p>
但凡故土能生存,都不愿意离开。</p>
在明朝的时候,北方打仗打空了,从南方往北方迁移人口,人们死活不愿意往北方去,官府都绑着人直接走。</p>
在路上想要上厕所,都要让官吏将上的绳子解开。</p>
因此,在北方的有些地方,上厕所也叫解。</p>
“朝廷的钱实在不够的话,那就借点?”李复试探着着。</p>
“借?跟谁借?”李世民蹙眉。</p>
朝廷跟人借钱,这脸,他丢不起。</p>
“谁有钱跟谁借啊,钱,粮食,都能借。”李复浑不在意的道:“借了,每年按照多少利息,还的时候多还,这叫国债。”</p>
“简单易懂的,是朝廷欠下的债务,后续由朝廷还。”</p>
李复将国债的概念跟几个人解释了一下。</p>
别看是朝廷借钱,这玩意儿,有利率,有朝廷的信用做抵押,老值钱了。</p>
就是不知道在大唐,能不能行得通。</p>
所以李复也只是尝试着提一提而已。</p>
“不到万不得已,这事就算了。”李世民还是顾全着自己的面子。</p>
朝廷的钱粮,等到明年,就能喘口气了。</p>
不至于这般紧张。</p>
而且,今年就算是不能打突厥,也是意料之内,反正这事儿所有人都了,不能着急。</p>
“朝廷虽然吃紧一些,但是过了这段时日,也就能好过一些了。”李世民道。</p>
他心中一直在祈祷,来年一定要是个风调雨顺的年头。</p>
不然,那得比今年更绝望,干脆这个皇帝不做了,把太上皇请出来,把这皇位还了得了。</p>
酒足饭饱,看看时间也不早了,李世民等一行人要启程去九成宫了。</p>
李复两口子带着孩子们在大门口送李世民。</p>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儿女们。</p>
“你们在庄子上,要听话,不可懈怠功课,等回到宫中,我还是要检查的。”李世民着。</p>
“是。”</p>
孩子们拱应声。</p>
“行了,走吧。”</p>
李世民上了马车,对着门口的众人挥了挥。</p>
队伍渐行渐远,李复这才领着人回到了宅子里。</p>
“王叔,阿耶他喝了不少酒吧。”李承乾问道。</p>
“难得你们阿耶今日心情还算不错。”李复笑道:“旱灾的事情,朝廷已经妥善解决了,处理好后续的事情,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不用担心。”</p>
李承乾认真点头。</p>
“王叔,谢谢你。”</p>
“傻孩子,谢什么,你的观点很对啊,北方没有粮食,从南方调就是了,现在朝廷就是这么做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