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朝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要考虑更多,不仅仅只是南粮北运这么简单。”李复笑着道:“你已经做的很好了。”</p>
“好了,你们几个,先在后宅安置下,若是累了,就先睡一会儿休息休息,明日一早,我要带你们去书院。”</p>
“虽然来到庄子上,但是课业不可懈怠,书院里有很多学识渊博的先生,教导你们也绰绰有余。”李复道:“虽然不似在宫中那般,能够单独对你们的课业进行严格的管理,但是适当的融入到集体中,也是必须要学会的,人从来不是什么孤狼。”</p>
“王叔,去年跟我们一起读书的同窗,还在书院里吗?”李泰问道。</p>
“还在呢,哪儿会这么早就毕业,还早着呢。”李复笑道。</p>
确定下这件事之后,孩子们显然更高兴了。</p>
就算是去了书院,也是有熟人啊。</p>
李复让桃带着孩子们去各自的屋子里休息去了,他自己也回到了屋里,想躺下歇会儿。</p>
李韶端了解酒的汤给李复。</p>
“夫君可是累了?”李韶坐在床边,看着李复将汤喝了下去。</p>
“还好,中午喝酒心里有数,没喝多,就是多少有些感慨。”李复笑道:“陛下他心里一直都惦记着突厥呢,哪怕现在大唐这般模样,还是放不下想要打回去。”</p>
“当年在渭水的盟约,对于咱们这位陛下来,可是耻辱,父亲过,陛下带兵打仗这么多年,没受过这窝囊气。”李韶接过空碗,放在了一旁侍女端着的托盘上。</p>
“受不受气且不,主要是,自贞观年来,灾祸太多,明面上虽然没人敢置喙什么,可是陛下心里不好受啊。”李复道:“武德年的时候,虽然大唐偶尔有些地方老天爷不赏脸,但是没有这般频繁,规模也比不上贞观年,加上曾经宫中诸多事情,陛下心里压力大,肯定是想要通过一些事情,树立起威信的,国内找不到突破口,就只能将目光放在北方草原上了,如果能打一场扬眉吐气的仗,腰杆也能硬起来不是。”</p>
“陛下心中郁结,便是在此。”</p>
“可是现在国力艰难,支撑不住大军行动。”李韶道:“所以,还是要等。”</p>
“等吧,会不远了。”李复笑道:“咱们这边年头不好,草原上同样,老天爷对于这一片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存在什么惩罚之。”</p>
大唐这边只是关中地区天灾,而草原上,那可是天灾加人祸。</p>
“贞观之初,陛下问群臣,什么是新朝的头等大事,朝臣,草原上的突厥人是头等大事。”李复道:“直到现在,仍旧朝臣这般认为,尤其是武将,这仗,要打,谁都摁不住了啊。”</p>
八月里,九成宫。</p>
李世民在泾阳县庄子上谈起了草原上的事情之后,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草原上什么时候能有消息送过来。</p>
也想方设法的让百骑司去联络草原上的密探。</p>
李世民召见了李靖。</p>
“贞观初年,你跟朕,草原上的突厥人,是优先要解决的大事。”</p>
李靖点头。</p>
“至今为止,我仍旧是这样认为的。”</p>
“当时,朕心里是同意的,不过这两年,忙于朝廷的调换,不过现在,大事已定,突厥的问题,可以议论了。”李世民道:“你们,如果打突厥,首要问题是什么?”</p>
“兵员。”李靖立马回应。</p>
“恩,朝廷的兵力,加起来一共是十七万人。”</p>
李靖略加思索,随后拱应声。</p>
“十七万人,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分开打,不能多出发动,发动之后,不能持久。”</p>
正在商议之际,外面内侍进来了。</p>
“陛下,去凉州的使者求见。”</p>
“让他进来。”</p>
</p>
“是。”</p>
凉州的使者从殿外走了进来,捧卷轴。</p>
“陛下,臣带回凉州都督的密信。”</p>
“呈上来。”</p>
王德上前将密信接过,送到了李世民的中。</p>
李世民查过了蜡封后,这才拆开来看。</p>
“都督没有跟你什么吗?”</p>
“没有,只是让臣带回密信给陛下。”</p>
李世民抬起头来看向使者。</p>
“你,很喜欢猎鹰吗?”李世民问道。</p>
“这凉州都督府上确实是养了十几只猎鹰,臣想进献给陛下。”</p>
“这么,你是在投我所好了。”李世民面色不愉:“来人,将其带下去,交给大理寺。”</p>
等人被带走后,李世民的脸上才露出笑意。</p>
“这个李大亮,眼里真是揉不得沙子。”李世民笑道:“不过,朕用他,还真是用对了。”</p>
想要打突厥,绕不开的凉州,凉州是门户,有这等忠勇的直臣守着,朝廷就能放心了。</p>
“武德年间,李大亮有功,太上皇赐给他上百的奴婢,可是他,这些奴婢,本来都是好人家的子女,因为种种不幸,成为了奴婢,结果,他就将这一百奴婢全都遣送回家了。”李世民笑道:“你,朕赏他点好东西,怎么样?”</p>
“陛下,不妥。”张公瑾笑道:“您前脚赏赐给他,后脚他还能把您赏赐的东西给卖了。”</p>
“当年咱们晋阳起兵,李大亮从洛阳投奔咱们,正好赶上饥荒,李大亮就将自己的战马给卖了,把钱分给了老百姓,不过,李大亮那边就是个丰收。”</p>
“哈哈哈哈哈。”</p>
殿内众人笑了起来。</p>
“好好好,都随他了。”李世民笑道,他看向张公瑾:“你们代州最是临近草原,你怎么看?”</p>
“陛下,我认为,时到了。”</p>
“哦?怎么讲?”李世民问道。</p>
“陛下,我的理由有六”</p>
李世民止住了张公瑾的话语。</p>
“左仆射,右仆射,尚书右丞参与朝政来了吗?”</p>
“回陛下,都在等候。”</p>
“宣他们进来。”李世民道。</p>
“是。”</p>
房玄龄等人从殿外进来,跪坐在软垫上。</p>
“来来来,代州都督,打突厥有建议,听听他的。”李世民招呼着众人。</p>
张公瑾娓娓道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