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820章 刘弗陵成年礼,秦始皇道破权力对人心的掌控
    东汉世界中,刘秀看到这里微微点头,皇冠上垂落的旈珠随之一阵晃动。</p>

    “霍光的其实并没有错,大汉当时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p>

    作为亲终结了王莽新朝混乱,重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对这方面还是很有发言权的。</p>

    刘庄有些不解:</p>

    “不对吧父皇,那武帝后期再乱,也不可能比王莽伪朝的时候更乱啊。”</p>

    王莽的新朝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战火延绵,席卷了整个北方。</p>

    也就长江以南的南方稍微好一点,可当时的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恐怕都没有超过三成,基本上没什么参考性。</p>

    刘秀笑了笑,看向丞相宋弘。</p>

    宋弘会意,开口解释道:</p>

    “太子殿下,武帝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死人,而是在于大家太穷了。”</p>

    “所谓穷则思变,当全天下的人都穷,而且还穷了整整五十年,危的爆发也就是一瞬之间。”</p>

    邓禹赞同地开口道:</p>

    “谁不是呢?霍光接的大汉其实就是满地柴薪,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立刻点燃,蔓延全国。”</p>

    “此时别是开战了,哪怕是匈奴入侵也必须要心应对,尽量不征召大军迎击。”</p>

    耿弇嘿了一声,开口反驳道:</p>

    “老邓,你这话我就不同意了。天底下哪里有被入侵还能不召集大军反击的道理?”</p>

    “大汉的老百姓不至于怂到这种地步!”</p>

    邓禹笑而不语。</p>

    刘秀笑道:</p>

    “主要还是李广利的两次失败,对大汉的国力折损太严重了。”</p>

    “唉,葬送在李广利中的大汉精锐可是超过了十万人!”</p>

    十万兵马,对任何一个王朝来都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忽略掉的数字。</p>

    刘彻一朝出征,单一一路兵马的最大数字也就十三万人。</p>

    刘庄点头,有些庆幸地开口道:</p>

    “还好这个时候的匈奴也陷入了内乱争斗之中,若是再来个乌师庐之类的单于,恐怕大汉就有大麻烦了。”</p>

    刘秀哈哈一笑,道:</p>

    “那也不至于。匈奴内乱是结果,导致匈奴内乱结果的本身就是大汉数十年如一日的战略攻势。”</p>

    “匈奴国力原本就不如大汉,还需要耗费资源来应对和大汉之间的战争,拖了这么多代单于才爆发内部矛盾,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事情了。”</p>

    卫青和霍去病在世的时候,大汉属于用军队直接杀戮匈奴人。</p>

    等卫霍去世后,大汉则是靠着一次次战争来消耗匈奴为数不多的资源。</p>

    资源没了,内部矛盾自然就多了。</p>

    偏偏大汉的战争还在继续,资源还越来越少,内部矛盾自然也就越来越激烈。</p>

    内乱不爆发才怪了。</p>

    刘庄闻言,心中突然有些震撼。</p>

    即便是站在刘庄现在这条东汉世界线来看,匈奴都是有史以来人类最为强大的草原帝国。</p>

    但就是这样的强悍帝国,竟然也被大汉用一次次的战争,活生生地拖垮了。</p>

    考虑到国情制度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大汉每次发动战争耗费的资源都必然比匈奴更多。</p>

    可以想象,大汉要做到这一点,究竟得投入多么巨大的资源!</p>

    刘秀突然笑道:</p>

    “还好汉武大帝毕竟还是有点良心,没有给老百姓打欠条。”</p>

    “不然的话,朕怀疑他能把欠条打到三十年之后去!”</p>

    刘庄不由无言。</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霍光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让汉朝的国力得以从刘彻时代连续数十年的穷兵黩武中逐渐恢复过来。</p>

    画面中,霍光一如既往带着群臣议事。</p>

    “陛下,臣等已经形成决议,还请陛下圣裁。”</p>

    霍光的礼节和语气也一如既往的恭敬。</p>

    刘弗陵迟疑片刻,突然开口道:</p>

    “此事是否值得商榷?”</p>

    霍光身体稍微停顿了一下,恭敬道:</p>

    “陛下要再商量,那臣等继续商量便是。”</p>

    又过一会,另外一名大臣站了起来。</p>

    “陛下,臣等皆认为,方才的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没有别的可能性比这个方案更好了。”</p>

    刘弗陵沉默片刻,身体微微颤抖。</p>

    但最终,这位少年皇帝还是带着几分无奈的语气点头。</p>

    “明白了,就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吧。”</p>

    霍光恭敬弯腰:</p>

    “老臣遵旨。”</p>

    散朝之后,刘弗陵脸色难看地回到了后宫。</p>

    “这个霍光,这个霍光!”</p>

    “表面恭恭敬敬,但从来就不肯听朕的任何意见。”</p>

    “还以为朕是一个黄口儿吗?”</p>

    刘弗陵愤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p>

    皇帝刘弗陵很快发现,在缺乏其他人牵制霍光的前提下,尚未亲政的自己对朝政大事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整个大汉朝廷都在霍光的控制之下运转。</p>

    必须要指出来的是,霍光控制之下的朝廷其实相当高效而有序,但这显然并非刘弗陵愿意看到的结果。</p>

    可惜不管刘弗陵怎么尝试,霍光毕竟都有先帝刘彻的遗诏,牢牢占据着大义,让刘弗陵难以染指朝政。</p>

    刘弗陵只能选择等待。</p>

    随着时间流逝,颇有几分度日如年意味的皇帝刘弗陵终于迎来执政的第十二年,即将举行成人礼。</p>

    成人礼之后,这位大汉皇帝就该正式亲政,从霍光这位辅政大臣中拿回皇帝该有的权力了。</p>

    霍府之中,霍禹忧心忡忡地开口。</p>

    “爹,陛下马上就要成人礼了,最近</p>

    已经越发苍老的霍光表情依旧一如既往的平静,淡淡道:</p>

    “人各有志,这朝廷也不是老夫的一言堂,大家有其他想法很正常。”</p>

    霍禹急了,道:</p>

    “怎么就很正常了?爹,陛下这几年来对咱们霍家可算不上和气!”</p>

    “别的外戚,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提防?”</p>

    在上官桀被族诛之后,刘弗陵的皇后上官稚儿只剩下了外公霍光这边的亲族,霍家也因此而成为了实际上的外戚。</p>

    只是上官稚儿明显并不受宠,即便是从少女初潮可以怀孕算起也已经足足有五年多时间了,却从来没有怀孕过一次。</p>

    反观刘弗陵的其他嫔妃,都已经给刘弗陵先后生下三个女儿了。</p>

    霍禹对此事是非常上心的,还特地让上官稚儿的母亲,也就是霍禹的妹妹霍氏入宫去探知真相。</p>

    霍氏回来后,遮遮掩掩地出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p>

    上官稚儿,似乎还保留着处子之身!</p>

    一个已经当上皇后将近十年的女子,竟然还是个处子!</p>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那位年轻的皇帝刘弗陵心中对霍家究竟有多么的忌惮。</p>

    听着霍禹喋喋不休的抱怨,霍光眼皮一抬,视线聚焦到这个长子身上。</p>

    霍禹身体颤抖了一下,乖乖地闭上嘴巴。</p>

    霍光淡淡道:</p>

    “早就已经教过你了,该等待的时候,就老老实实的等待。”</p>

    霍禹有些无语。</p>

    等,谁不会?</p>

    可再等下去,刘弗陵就成年亲政了!</p>

    但霍禹也不敢继续顶嘴,只能闷闷点头应诺。</p>

    时间一晃,刘弗陵的成年礼到来了。</p>

    元凤四年春,正月初二。</p>

    在丞相田千秋、大司马霍光的率领下,文武百官齐聚,对着刘弗陵大礼参拜。</p>

    “恭贺陛下成年!”</p>

    二十岁的刘弗陵头戴皇冠身披龙袍,精神抖擞容光焕发。</p>

    “诸位卿家,免礼平身!”</p>

    众人纷纷起身落座。</p>

    明明是一件大喜事,但这座大殿之中的气氛却有些微妙。</p>

    许多人的目光时不时地在皇帝刘弗陵和大司马霍光的身上来回游移。</p>

    接下来的事情,会怎样发展?</p>

    刘弗陵同样也在看着霍光。</p>

    这位年轻的皇帝,此刻又想起了十二年前,病榻上的父皇刘彻曾经郑重交代过自己的那句话。</p>

    “若你亲政后,四辅臣中依旧有人在世,你须先行忍耐,逐步掌控权力,然后杀了他。”</p>

    时光荏苒,四辅臣中只有被刘彻亲口指定为“周公”的霍光还在了。</p>

    这座大殿中,至少有七成以上的臣子,要么是霍家子弟,要么就是霍家党羽!</p>

    刘弗陵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曾经不止一次地后悔当年完全配合霍光除掉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行为。</p>

    哪怕这两人之中有一个人活下来,如今朝堂中也不至于会变成这种一边倒的局面吧?</p>

    也罢,等亲政之后,慢慢提拔亲信,逐步扭转就是了。</p>

    刘弗陵看着两鬓已然接近全白的霍光,心中安定不少。</p>

    他已经很老了。</p>

    就在此时,霍光站了起来,持芴板走到大殿中央。</p>

    </p>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了霍光身上,大殿中落针可闻。</p>

    就连刘弗陵的心也都提了起来,不知道霍光接下来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p>

    是直接还政,还是</p>

    霍光依旧还是那副仿佛永远不会变的沉稳表情,用所有人都极为熟稔的语气不紧不慢地开口道:</p>

    “臣天资驽钝,得蒙先帝错爱,奉遗诏为辅政大臣,至今一十有二年。”</p>

    “如今陛下成年加冕,亲政之日已至。”</p>

    “臣请还政于陛下,功成身退,告老归乡,颐养天年。”</p>

    刘弗陵闻言,心中又是意外,又是惊喜。</p>

    霍光竟然真的要还政了?</p>

    难道朕之前真的错怪他了,他当真是大汉的大忠臣,是第二个功成身退的周公。</p>

    年轻的皇帝心神激荡,足足过了好一会才控制住了情绪。</p>

    霍光还等着刘弗陵的回答呢。</p>

    刘弗陵深吸一口气,就要开口。</p>

    却在此时,一个声音响起。</p>

    “大司马之言,臣不敢苟同也!”</p>

    刘弗陵怔了一下,转头看去。</p>

    右将军张安世同样持芴板,站了出来。</p>

    张安世一脸慷慨激昂,义正言辞地开口道:</p>

    “过去十二年,大汉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四夷臣服,边疆平静。”</p>

    “此皆为大司马之功也!”</p>

    “如今陛下刚刚成年,若是大司马就此辞官,朝中政务恐怕会陷入混乱。”</p>

    “臣张安世斗胆,请陛下继续委政于大司马。”</p>

    “如此,大汉幸甚!”</p>

    刘弗陵张大了嘴巴,死死地盯着张安世,一时间不知道该些什么好。</p>

    紧接着,一名又一名的大臣站了出来。</p>

    “陛下,臣赞同右将军之言。”</p>

    “陛下,臣也认为,大司马劳苦功高,理当继续辅佐陛下执政!”</p>

    “陛下,大汉不可一日无大司马啊!”</p>

    看着面前这群大臣,刘弗陵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地消失了。</p>

    这个霍光!</p>

    朕本以为你是诚心诚意想要还政于朕。</p>

    没想到啊没想到。</p>

    原来你只是让张安世这群党羽来配合你演戏。</p>

    演给朕和全天下人看!</p>

    你把朕当成什么了,还以为朕是当年那个懵懵懂懂的八岁孩童吗?</p>

    有那么一瞬间,刘弗陵几乎无法遏制住自己内心中的愤怒,就想要站起来痛斥霍光这个乱臣贼子,将面前这群霍氏乱党直接一打尽,全部处死!</p>

    但在话语即将开口之前,刘弗陵心中的最后一丝理智阻止了他。</p>

    不行。</p>

    不能这样做。</p>

    霍光权倾朝野,朕若是今日当场和他翻脸,是绝对斗不过他的。</p>

    除非有人能帮忙,否则</p>

    等等!</p>

    刘弗陵身体猛然一震,想起了一个人。</p>

    下一秒钟,刘弗陵的视线转向了霍光对面的座位。</p>

    在那里,坐着一名年纪比霍光更加老迈的长者。</p>

    大汉丞相,富民侯田千秋。</p>

    若还有谁能在朝堂上和霍光对抗,也只能是田千秋才有这个资格和能力!</p>

    不少人注意到了刘弗陵的视线,同样也看向了丞相田千秋。</p>

    从刘彻末期算起,田千秋也当了十几年的丞相了。</p>

    的确,田千秋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并无权力的丞相。</p>

    但丞相就是丞相,是文武百官之首,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p>

    千百年来,在华夏人的心中,丞相执政就是比大司马执政更加名正言顺!</p>

    这位即将年逾古稀,近来一直缠绵于病榻的老丞相,究竟有没有这个勇气,在这种时候站出来反对霍光?</p>

    田千秋叹了一口气,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p>

    “陛下,老臣认为,兹事体大,倒也无需立刻做出决定。”</p>

    “不如就此广开门路,让天下人畅所欲言。”</p>

    “若天下人皆认可大司马继续辅政,那陛下顺应天心民意,也无不可。”</p>

    听着田千秋的话,刘弗陵心中顿时一动。</p>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p>

    朕就不信,全天下的人都愿意看到霍光继续执政下去。</p>

    朕就不信,大汉百年,竟然连个仗义执言的忠臣都没有!</p>

    刘弗陵立刻开口道:</p>

    “好,那就依照丞相的意思,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吧!”</p>

    “大司马,你觉得如何?”</p>

    霍光深吸一口气,表情平静地看了一眼田千秋,然后转头对着刘弗陵恭敬开口:</p>

    “臣无异议。”</p>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中,扶苏露出失望表情。</p>

    “霍光终究还是要当权臣吗?”</p>

    “难道好好地当一个忠臣,就真的有这么难?”</p>

    视频播放到这里,任谁也能看得出来,霍光是不愿意还政给刘弗陵的。</p>

    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大臣当面施压刘弗陵,逼迫已经成年的刘弗陵继续允许霍光执政?</p>

    看似执政辅佐,实际上就是依旧维持之前的格局,让刘弗陵当一个政令不出皇宫的傀儡!</p>

    在场的诸多大秦臣子也开始抨击霍光。</p>

    “霍光看起来老实,想不到也是一个心怀叵测之徒!”</p>

    “当初汉武帝就应该直接杀掉霍光才是。”</p>

    “这汉朝皇帝刘弗陵自毁长城,纵容霍光做大,也算自食其果。”</p>

    秦始皇笑了笑,开口道:</p>

    “霍光不放权,这是注定的事情。”</p>

    “周公就是周公,华夏五千年也只能出一个,不可能再出第二个了。”</p>

    周公旦,或者叫他全名姬旦,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p>

    周武王死后,周公旦以摄政大臣的身份平定了三监之乱,稳住了新生的周朝对刚征服中原之地的统治。</p>

    为了更好地统治天下,周公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结合周朝传统创建了一整套崭新的礼仪制度。</p>

    这套礼仪制度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当然存在着诸多落后弊端和不足之处。</p>

    但在当时,正是这套先进的,以宗法制、封建制、嫡长子继承制、井田制等一系列制度组成的“周礼”制度,帮助周朝稳定下来,发展壮大。</p>

    从此,华夏后裔遵循着周公旦的礼制,架长车,持矛戈,从黄河中下游朝四面八方辐射而出。</p>

    北到蓟辽,南至长江,东起渤海,西抵陇西。</p>

    华夏的后裔们用刀剑和文明同化了一个又一个其他民族,在一片又一片之前从未征服过的地方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开枝散叶。</p>

    华夏文明的势力范围在接下来的千年中,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扩张。</p>

    周公定礼,定的不仅仅是周礼,更是接下来华夏三千年的文明根基!</p>

    更难得的是,周成王举行成年礼后,周公旦便当真将权力还归成王,从曾经的摄政王退回到臣子。</p>

    作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亲弟弟,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属于当世最强者的周公旦,当真想要篡位的话,易如反掌。</p>

    但在唾可得的王位面前,周公旦选择了放。</p>

    礼仪既定,君为君,臣为臣。</p>

    臣旦,何能不归政于天子!</p>

    秦始皇感慨道:</p>

    “霍光不会是周公,华夏也不会再有第二个周公了。”</p>

    “礼是周公定的,也只有周公才能遵守。”</p>

    “其他人,在掌控了权力之后,谁又舍得放呢?”</p>

    权力,是一种比毒品更可怕,更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p>

    而霍光要面对的还不是一般的权力,而是至高无上、专属于皇帝的,统治整个华夏世界的权力!</p>

    历史上多少老皇帝明明已经年迈昏聩,却依旧死死抓着权力,就是不愿意让年富力强的太子接班。</p>

    甚至为了保住权力,一些老皇帝还会直接对太子痛下杀!</p>

    只有死亡才能让这些皇帝无可奈何地离开这个世界,放开握住权力的。</p>

    巫蛊之祸中,刘彻对刘据的怀疑、迫害,便是这种心态的体现。</p>

    就连千古大帝刘彻都无法摆脱这种心态,霍光又怎么可能做到呢?</p>

    也不仅仅是霍光。</p>

    秦始皇那位“仲父”吕不韦,何尝不是如此?</p>

    秦始皇又叹了一口气。</p>

    “这就是人性啊。”</p>

    “荀子言:‘人性本恶。’”</p>

    “朕早自吕不韦身上知之,如今的霍光,无非便是再一次验证了这番话罢了。”</p>

    没有人能逃过被权力掌控的结局。</p>

    古往今来,华夏上下五千年,仅周公姬旦一人例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