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1105章 四方博弈,刘备感慨这时代是真的乱!
    张煌言愣住,吃惊地看着张名振。</p>

    “此话从何起?”</p>

    张名振淡淡地开口道:</p>

    “你以为郑成功还是为了大明而战吗?”</p>

    “不,他其实只是想要保住郑家的利益。”</p>

    “我在厦门的时候就听过他亲口出一句话‘愿为高丽故事’,懂了吧?”</p>

    张煌言身体一僵。</p>

    高丽,也就是朝鲜。</p>

    那是大明和满清如今的藩属国!</p>

    “郑成功想当福建国王,想让福建像朝鲜一样成为藩属国?”</p>

    张名振嗯了一声,平静道:</p>

    “所以他已经依靠不上了。只要鞑子皇帝答应他这个要求,他随时都会出卖我们这些一心反清复明的人。”</p>

    “就算鞑子皇帝不答应他的条件,只要所谓的谈判还有窗口,那么郑成功也绝对不会坚决抗清的。”</p>

    “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只有秦王孙可望是值得信任的了。”</p>

    张煌言呼出一口气,缓缓点头。</p>

    很快,数百艘大船就驶入了长江入海口,抵达崇明岛。</p>

    在这里的清军见到了巨大的船只后立刻弃岛而逃,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崇明岛。</p>

    “接下来该怎么办?”张煌言问道。</p>

    张名振道:</p>

    “接下来我们要派出舰队逆流而上,等待秦王孙可望的部队南下。”</p>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张名振、张煌言多次率领明军船队从长江逆流西进,寻找孙可望那顺流东下的舰队。</p>

    长江两岸的许多清军官民看到悬挂大明船只的巨大战舰,都被吓得魂不附体,纷纷逃离。</p>

    “明军要登陆了,快逃!”</p>

    然而很快这些清军官民就发现了不对。</p>

    这些明军战船从不登岸,他们仅仅是在河面上默默等待,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撤离。</p>

    “秦王还是没消息。”</p>

    听着张煌言的话,张名振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p>

    “按照钱谦益派人送来的计划,秦王应该已经开始东进两个月了。”</p>

    “早就应该到了,难道出了什么事情吗?”</p>

    镜头一转,到了孙可望这边。</p>

    事实上,孙可望为了这个计划,的确做出了一定部署。</p>

    想要沿江东进一举拿下长江,没有一个威望和能力都足以匹配的大将是不行的。</p>

    孙可望并不想亲自领兵,毕竟这种大规模的长途奔袭作战风险实在是太高了。</p>

    李定国是最好的人选,可惜已经撕破脸了。</p>

    于是,孙可望便想到了另外一个人。</p>

    “你们拟一份旨意,册封刘文秀为大招讨、都督诸军,命其立刻前来贵阳,领帅印东征!”</p>

    旨意很快就送到了昆明的刘文秀王府。</p>

    “东征?”刘文秀看到这里明显有些警惕。</p>

    自从四川失败后,刘文秀就被闲置(或者是监视)在家。</p>

    等到李定国和孙可望闹翻的消息传来后,刘文秀更是每天都有朝不保夕之感,生怕那天贵阳方面一纸文书过来,自己全家性命不保。</p>

    现在孙可望态度突然来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任命刘文秀为东征主帅,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p>

    </p>

    吃不准的刘文秀,决定采用“缓兵之计”。</p>

    他用各种借口拖延,足足在接到旨意一个月之后才从昆明出发,缓缓前往贵阳。</p>

    抵达贵阳后,孙可望这才将明确的整个计划告知刘文秀。</p>

    刘文秀听完,心中不由火热起来。</p>

    “请大哥放心,弟虽不才,也一定会领兵收复大明南京!”</p>

    这个计划,只要是任何一个稍微知兵的人都能察觉到极为可行。</p>

    更何况是刘文秀这位跟随张献忠南征北战几十年,一度收复全川的宿将?</p>

    于是刘文秀立刻接受了孙可望的册封,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沿江东进的筹备中去。</p>

    许多刘文秀的老部下也都被召回到他的麾下,整个战备工作看起来井然有序。</p>

    就在这一天,刘文秀突然收到了一个消息。</p>

    “从广西得到的情报,晋王李定国再度出兵进攻广东了!”</p>

    刘文秀愣了一下,随后露出期待的、真心实意的笑容。</p>

    “定国,你可一定要成功啊!”</p>

    若是大明南边收复广东,北边拿下南京。</p>

    这整个江南乃至天下的局面,岂不是一下子就全部盘活了吗?</p>

    镜头一转,却并没有转到李定国那边,反而是转到了郑成功这边。</p>

    一名来自李定国的使者正在房间中和郑成功对话。</p>

    “延平王,我们家晋王了,他将会在二月底按照约定的时间出兵。”</p>

    “还请您届时一同出兵,水陆并进,先破新会,再下广州!”</p>

    郑成功若有所思,缓缓点头。</p>

    “好,你且下去休息一下。”</p>

    李定国的使者刚刚离开,另外一名部下就急匆匆地前来汇报。</p>

    “国姓爷,刚刚得到的消息,北京方面的使者已经抵达福州了!”</p>

    郑成功嗯了一声,询问道:</p>

    “他们带了东西?”</p>

    部下答道:</p>

    “是的,册封您和两位郑大人的圣旨、官印全部都已经带到福州了。”</p>

    就在李定国和郑成功约定好出兵的前夕,清朝和谈使者携带郑成功“海澄公”的赦书、印章抵达福州。</p>

    命运在郑成功面前摆出了两条选择。</p>

    究竟是按照原先的计划,出兵支援李定国合围广东,还是选择接受清廷的招安呢?</p>

    看到这里,一条弹幕飘过。</p>

    宋太祖赵匡胤:哦豁,看来这一次郑成功又要投降满清了。</p>

    明太祖朱元璋:你在胡什么?郑成功要投降,之前早就投降了。</p>

    宋太祖赵匡胤:一看你就不懂金幕作者的思路,如果郑成功不投降,那直接拒绝不就好了?</p>

    明太祖朱元璋:</p>

    唐太宗李世民:不对。郑成功就算是想要割据自雄,他也不应该接受满清招安的。</p>

    汉武帝刘彻:嗯,清廷断无可能封郑成功为福建王,即便郑成功不为大明只想割据,这谈判最终也是谈不下去的。</p>

    宋太祖赵匡胤:你们是不是忘了什么?李定国还在等着郑成功出兵广东呢!就算谈判失败,拖一下郑成功的时间对清廷也是巨大利好。</p>

    光武帝刘秀:孙可望只要能出兵将南京夺回,郑成功还谈什么?广东也顺势而下了。</p>

    昭烈帝刘备:好家伙,本以为只是明清博弈,现在竟然有清廷、孙可望、李定国、郑成功四方势力,这个时代是真的乱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