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胖脸满是无助,道:“皇上肯定能算出来。”</p>
李青:“放心,他算不出来。”</p>
“为啥?”</p>
“因为我算出他算不出来!”</p>
黄锦:“”</p>
李青:“他是道士我是道士?”</p>
“是哦。”黄锦稍稍放松,“那我该怎么解释?”</p>
“不用想着解释,他都未必会问。”李青道,“记着哈,今日嘴瓢的事别出来。”</p>
黄锦讷讷点头,狐疑道:“真没事儿?”</p>
“你你你顶个啥用啊?”李青白眼道,“你真以为司礼监很需要你啊?”</p>
“”</p>
“快回去吧,把心放在肚子里。”</p>
</p>
走进连家屯儿,李青并未第一时间回家,朝姑侄道:</p>
“你们先回家,我去看一看严世蕃。”</p>
朱厚照笑问道:“怎么,对自己的医术不自信?”</p>
“确认一下比较保险。”李青道了句,走向严府所在的街巷。</p>
“走啦!”李雪儿敲了下朱厚照脑袋,“怎么,你也想补刀啊?”</p>
朱厚照嘿嘿一笑:“我跟他没那么大仇,再,不是还有李青的嘛,他可比我损咳咳,走吧。”</p>
李雪儿撇了撇嘴,好奇问道:“严世蕃不是啥好东西,严嵩这人如何?”</p>
“这我了不算啊。”</p>
“?”</p>
朱厚照解释道:“严嵩这种人是好是坏,他自己都做不了主,主要是看皇帝,皇帝好,他就好,皇帝坏,他就坏。”</p>
“照你这么,只要皇帝好,臣子也会好了?”</p>
“当然不是。”朱厚照道,“严嵩可不代表全部,再者,我的好,也不是纯粹的好,是没那么坏。”</p>
“好是没那么坏那坏呢?”李雪儿问。</p>
“坏就是真的坏了,坏到流水的那种。”朱厚照道,“正所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不过,许多时候皇帝也身不由己,权力场是个博弈的地方,从来不是皇帝的一言堂。”</p>
李雪儿:“这不见得吧?”</p>
“你是想太祖吧?”</p>
“太祖能做到,为何后继之君就做不到?”李雪儿道,“现在的大明,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可比太祖那会儿要好太多太多了。”</p>
“这不是一码事!”</p>
朱厚照叹道,“元廷大厦倾覆,带走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者,且核心掌权者,都是随太祖打江山的武将,当时的皇权是最鼎盛的时候,不只我大明,任何朝代的太祖,都是权柄最大的皇帝当然,追封的太祖和唐高祖不在此列。”</p>
“如今大明是繁荣了,却也有了相当一批既得利益者,随着这些人的壮大,皇帝话就没那么好使了,尤其是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时”</p>
“皇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随着时间推移,整体上越来越弱,历朝历代无不如此,哪怕太祖废除了丞相制,也一样无力改变什么?”</p>
“不对吧?”</p>
李雪儿道,“时下的皇权,较之弘治朝、景泰朝,反而还要强上许多,再者,不是还有他的嘛?”</p>
朱厚照笑道:“你知道火锅理论吗?”</p>
“不是五个橘子吗?咋还有火锅”李雪儿诧异,“他的?”</p>
“嗯,这火锅理论,其实就是道德经中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p>
朱厚照解释道,“火锅热气沸腾,可它的周围,却远远达不到它的温度,它的热量有余,便会流向热量不足的一方,换之权力亦然;</p>
皇权作为最大的有余者,会不可避免地去补不足,权力会逐渐向下流转,起初官员,之后士绅、地主最后,流到最底层的百姓;</p>
其实,文明一直在进步,只是这个进程比较缓慢</p>
最后的最后,结果必定如此,不会有意外!”</p>
朱厚照道:“至于时下皇帝,皇权不降反增,是因为李青往炉子里加炭了,不过,李青加炭非是为吃火锅,而是为了驱寒,至于火锅只是个驱动的引子。”</p>
李雪儿缓缓点头,问道:“你觉得皇帝看没看出来这层?”</p>
“肯定看到了。”朱厚照笃定道。</p>
李雪儿诧然:“以他的品性,会心平气和的接受?”</p>
朱厚照笑了笑:“不接受又如何?他阻止不了历史进程!即便没有李青催化,也一样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是会慢许多。”</p>
“比如工商业的兴盛,会严重削弱皇权,可朝廷能放弃吗?”</p>
李雪儿释然,随即打趣道:“你明白这么多,很痛苦吧?”</p>
“并没有,我依然热爱生活!”朱厚照哈哈一笑,大跨步向前走,将她甩在身后。</p>
李雪儿呆了下,随即也笑了</p>
</p>
严世蕃的外伤基本稳定了,都能自己吃饭了,不过,智力却回到了稚童水平。</p>
李青以复查的名义,对其测试了一番,确如预料的一般。</p>
象征性的开了张药方,又与严嵩闲聊一阵儿,便打道回府了</p>
</p>
然后,开始琢磨武学秘籍</p>
由于姑侄三个的关系,李青的生活节奏十分规律,上午在家中会见朱厚熜,顺便弄一弄武学,下午领着姑侄两个去吃喝玩乐,再要么去演武场观赏演武</p>
黄锦并未嘴瓢的事,兄弟俩日常相处倒也算和谐。</p>
一个不知道,一个装作不知道</p>
时光流逝飞快,眨眼间,就到了出兵前夕。</p>
李青最后一次带姑侄俩游逛,让他们挑选一些东西回去送给辈儿,也算尽一下长辈慈爱。</p>
其实,年轻一代的辈儿之中,李青一个都不认识。</p>
哪怕是爷爷级别的辈儿,李青也就只认识一个李信。</p>
李家人多,一人一件东西都装了一大麻袋</p>
回到连家屯儿时,陆炳已在恭候了,朱厚熜知道二人要走,让陆炳给配了马车。</p>
转眼,又到了分别之际,虽过不太久还会再见,可姑侄俩还是有些伤感。</p>
毕竟,他二人的时光也是有限的。</p>
“你这次忙完,还会回金陵吧?”李雪儿问。</p>
李青点头:“我先去一趟武当山,之后会在金陵住相当长一段时间。”</p>
“嗯。”李雪儿点点头,看了眼朱厚照。</p>
朱厚照挠挠头,道:“旗开得胜!”</p>
李青微笑颔首,道:“都回去吧,我忙完就回金陵。”</p>
姑侄点点头,上了宽敞马车,赶赴李家蒸汽船停靠的港口</p>
李青目送马车消失在视野中,才转过身,朝陆炳道:“还有什么事儿?”</p>
陆炳拱道:“明日京营检阅,侯爷可去?”</p>
“我就不去抢皇帝风头了。”李青道,“出发时,让那个冯保来告知一下我就成。”</p>
陆炳称是,又问:“侯爷可有话带给皇上?”</p>
李青:“他做的挺好的,也没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继续保持便是。”</p>
陆炳点点头,告辞离去。</p>
李青回到院中,倚在躺椅上,发散思维</p>
大场面李青见多了,自不会有紧张情绪,以大明军队现在的实力,只要不使昏招儿,便立于不败之地。</p>
李青在想收割大富的事儿。</p>
于他而言收割大富的难度,比打仗可要费心费神多了。</p>
这波,必须既要里子,又要面子!</p>
收割财富的同时,还需保证朝廷的公信力,可不能给人一种明抢的感觉,资本一旦起了恐慌情绪,工商业必定大受打击</p>
‘铛铛铛’</p>
“呼”李青收回心神,扬声道,“进!”</p>
俞大猷、戚继光联袂走进来,里提着酒肉。</p>
“你们不在军营待着,来我这儿做甚?”</p>
戚继光笑道:“这不是想跟您取取经嘛,大规模野战,谁也比不过您啊?”</p>
李青失笑道:“我基本都是监军,可没怎么挂过帅,届时,就按演武时的战法整就成,错不了。”</p>
见他神色温和,二人放松下来。</p>
俞大猷嘿嘿道:“其实俺们来,还有别的心思。”</p>
“武学秘籍?”</p>
“哎,是。”</p>
“再等等吧,好久没上战场了,等我再熟悉一下战场节奏,并加以完善再给你们。”李青道,“这东西既然要在军中流传,肯定要结合实战才行。”</p>
二人对视一眼,微微点头。</p>
戚继光拔开酒塞,豪爽道:“能与永青侯并肩作战,可谓是三生有幸,今日文喝一场,待他日得胜回朝,咱们再武喝!”</p>
倒挺会来事儿李青没拒绝,道:“成,我去东厨拿碗。”</p>
“我去我去,哪能劳烦侯爷啊。”戚继光抢先去了。</p>
李青望了眼他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跟官场中的老油子有的一拼。</p>
甚至戚继光比俞大猷这个前辈,都深谙官场之道。</p>
一个戚继光,一个张居正,都给李青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感觉。</p>
这个接地气不是指纯朴,而是深谙官场之道。</p>
戚继光取来酒碗,刚倒上酒,黄锦便来了,也带着酒菜。</p>
“呦,喝着呢?”黄锦有些尴尬。</p>
“我们也才开始。”戚继光笑道,“黄公公来的正好,快过来坐,一起热闹。”</p>
见状,李青不再为改变了戚继光的人生轨迹而忧虑。</p>
戚继光混不差的。</p>
张居正亦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